论如何对歌曲进行二度艺术创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1-11
/ 3

论如何对歌曲进行二度艺术创作

彭纾闵

彭纾闵PengShumin(大连海事大学,大连116000)

摘要:歌曲作品是词曲作家情感的寄托,是歌曲演唱者酝酿感情的依据。词曲作家谱写的歌曲可称之为首度创作,它为歌曲的演唱者提供了演唱的前提与基础,要想歌曲达到感染人、影响人的艺术效果,它还需演唱者对歌曲进行艺术表现形式创作,即对歌曲作品的二度创作,才能把作品传达给欣赏者,实现其艺术的审美价值。如果没有经过二度创作,歌曲作品永远只能以歌谱的形式存在,只是一个没有生命的符号系列。演唱者如何进行二度艺术创作呢?其方法可从咬字归韵,训练良好的语言表现能力;感情酝酿,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体验生活,使歌曲表达的情感更深刻、更丰富;善用表情,为歌曲演唱画龙点睛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歌曲演唱;咬字归韵;感情酝酿;善用表情

中图分类号:FJ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1-0090-02

歌唱是用人嗓发出声音,表现人类感情的艺术。但并非人嗓所发任何声音都能称之为歌唱,对于专业的声乐表演艺术来说,只有建立在科学发声方法基础之上的,具有宽广的音域、宏亮的声音、优美的音色、清晰的语言、柔韧的、灵活的、艺术性的声音,才能入歌而唱,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这就像登山,辛苦的攀登好比是学习唱歌的技巧训练,舒心地享受一下自然的美景,体会这种细腻、起伏的、变幻万千的心情,好比是歌曲的润色。辛苦攀登是达到山顶的手段与方法,美好心情的享受和抒发,才是登山的目的。一部歌曲作品是词曲作家情感的寄托,是歌曲演唱者酝酿感情的依据。词曲作家谱写的歌曲可称之为首度创作,它为歌曲的演唱者提供了演唱的前提与基础,要想歌曲达到感染人、影响人的艺术效果,它还需演唱者对歌曲进行艺术表现形式创作,即对歌曲作品的二度创作,它其实就是将作品模糊的情感用声乐的形式给予表达。歌曲作品不同于绘画作品,只要经过他们的作者创作就能完成,就可以直接供人们欣赏。歌曲作品必须通过二度创作这一环节,才能把作品传达给欣赏者,实现其艺术的审美价值。如果没有经过二度创作,歌曲作品永远只能以歌谱的形式存在,只是一个没有生命的符号系列。既然如此,怎样对一首歌曲作品进行二度艺术创作呢?应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咬字归韵,训练良好的语言表现能力

歌曲是音乐与语言有机结合的产物,是音乐化了的语言艺术,语言是文化现象较简单、较直接的体现,而声乐则是语言文化的升华,只有在准确的语言与优美的旋律调配下,才能更好的诠释一部歌曲作品。因汉语发音的特点,古往今来,民歌唱法把吐字发音清楚与否视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学唱之人,勿论巧拙,只看有口无口,听曲之人,慢讲精粗,先问有字无字。字从口出,有字即有口。如出口不分明,有字若无字,是说话有口,唱曲无口,与哑人何异哉?哑人亦能唱曲,听其呼号之声即可见矣。常有唱完一曲,听者只闻其声,辩不出一字者,令人闷煞。”(注释)古人把字音不清比作哑人,认为字音不明,将令人不悦等等。可见字音清楚与否对歌唱的艺术表现效果至关重要,所以重视强调字音清楚便成为必然。人们常以“字正腔圆”作为咬字清楚与否的衡量标准。怎样才能使汉字在干脆利落的发音中发吐清楚,有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的效果呢?我认为,关键是掌握科学的唱歌咬字法,而练好十三辙,则有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唱歌咬字法。现在各高等艺术院校,一般都开设了台词这门课,其中的十三辙,其实就是京剧唱词的韵脚,分为十三韵,行话叫十三辙,我们在演唱一首歌之前,首先应对歌词进行分析,看其属于哪些辙,然后加以对应训练。

例如:《说句心里话》这首歌中的“话”、“家”、“妈”、“她”等字,其韵母收于“a”、“ia”、“ua”,属于“发花”辙,就可以运用“发花”辙进行训练。再比如《东西南北兵》中的“兵”“心”、“情”、“营”等,其韵母收于“eng”、“ing”、“ong”,属于“中东”辙,就可以运用“中东”辙进行训练。这十三类音韵,每个学习歌唱者都应熟记,知道了哪个字属于哪个韵,又掌握了正确的读音,咬字归韵,才能清楚,才能做到“字正腔圆”。

2感情酝酿,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人类有几多情感体验,歌唱就会有多少感情表现。在歌唱的表现中,沟通和连接情感体验与感情表现的桥梁,乃是有感而发的美妙动听的声音,这是对歌曲进行二度艺术创作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以情带声就是连接桥梁,沟通情感,发出优美声音的最富艺术蕴涵及效果的手段。因此,以声传情,以情感人是对歌曲进行二度艺术创作的核心,声与情在歌唱中是相辅相成,辨证统一的。怎样在有限的条件内捕捉到创作者的意图呢?笔者认为:

首先,细看谱子。演唱者拿到一部歌曲作品后,对谱面上的“倚音”、“颤音”或其他符号,都要认真地去体会,这对我们很好地了解其作品独特的风格很有帮助。如果没有把握住其特有的韵味,就是再高的演唱技巧,也很难把作品的内容传递准确,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我们听一个人演唱,他的音准、节奏都对,可就是听着别扭的原因了。比如说你用意大利歌曲的表达方式和嗓音特点去演唱陕北名歌,那就会让人啼笑皆非。所以,我们只有在了解各民族歌曲的语音特征、韵味、表达方式、嗓音特点等技巧的基础上,才能更准确、更自如地驾驭作品、表现作品。

其次,理解歌曲。演唱者要对歌曲作品仔细琢磨、充分理解歌曲的含义,不能只停留在歌词的表面,做一般粗浅的理解和表现,而要深入地挖掘它潜在的内容。如果说一首歌曲的音乐形象就像一株充满生机、绚丽多彩的玫瑰,那歌词就是支撑红花和绿叶的支杆,曲调就是那芳香飘逸的朵朵红花和映衬红花的片片绿叶。如在演唱我国近代作曲家青主根据北宋词人李之仪《卜算子》词谱写的歌曲《我住长江头》这首歌时,不但要弄清词意,而且还要弄清作者创作时的具体背景与用意。原词是抒发一个女子怀念爱人的深情,借助音乐的反复咏唱,使激情鼎沸,更加突出了真切挚美的思念之情,但由于曲作者当时正是大革命的参加者,正被反动派通缉,作者只能通过古代的爱情词,寄托对过去战斗岁月和殉难战友的深切思念,渗透了作者对明天的美好向往。如果演出时,只根据歌词表面的意思来唱,就很容易唱成婉转柔美,而表达不出那种昂奋的力量。

第三,高声朗诵。演唱者应学会欣赏歌词,拿到一部歌曲作品后,应该暂时把音乐抛开,把歌词先细心地读一读,看看它能不能给你一种固定的情绪和印象?如果能,那么就应细心地把握它。如果不能,那就把歌抛开,因为你不可能让听众们对歌词产生感应而你自己反而没有。如果这首歌的歌词是忧愁的,那么你的声音就应该显得忧愁、伤感,甚至潸然泪下。不论是什么情感,声音都要能去表现它们,一如是自动地在显示你自己真实的情感和思想。

第四,研究旋律。当你把歌词的情绪把握好了以后,此时还得研究这首歌的旋律,看作曲者如何使用他的手法,以不同的、变化的高低和节奏去加强歌词。注意他用表情记号所显示的意义。

第五,熟悉伴奏。听一两次伴奏,对引序乐句给予特别注意,注意它是怎样作成的,音调如何?那歌词开始时情调如何?先不唱,随着伴奏把歌词朗诵几次,以便将他们配合得天衣无缝。

第六,要有个性。声乐的思想感情是借助与歌词语言与音乐曲调共同体现的,一个成功的演唱者,总是既要尊重词曲作家的创作意图,又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然后结合自己的个性有特点地去表现歌曲。这就是与词曲作家的共同创作,如果演唱者缺乏对歌词的理解和对音乐的感受,缺乏再创作的热情和对作品的感知,缺乏艺术想象力,唱出歌来会让人感到贫乏、苍白、缺乏深度。还会出现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情景,唱出来的歌也就缺乏艺术感染力。

第七,基调准确。演唱者的歌声能否感人,归根结底还是要靠情感的强烈、真挚,同一首歌,不同的演唱者有着不同的演唱效果,有的感人,有的不感人,除了技能、技巧上的原因外,最根本的原因则在情感的表现上,而这依赖于演唱者对歌曲情感基调的准确把握。基调准确,才有助于歌曲内容的表达与主题的发挥。

第八,科学换气。在演唱中,还有一点是容易被大家所忽略的,那就是怎样用换气来表达感情。人在不同的情绪下,讲话时的气息状态不同,换气也不同。激动时,气息很有弹力,换气急促、强烈。忧伤时,气息平缓,换气就深沉、缓慢。运用呼吸的艺术不同,效果就完全不一样。在利用休止符换气时,就应以有感情的换气来表达。而且,当歌曲中有前奏、间奏的地方,感情也要跟着旋律流动起来,要在心里跟着唱。

最后,情感真诚。演唱中要做到动真情,真动情,情感就必须真诚,不能做作,听歌如见人,工夫在歌外。有一位以情取胜的青年歌唱家有一次接受采访时说:“我演唱时是动用爱的激情,最激动,最狂热。我盯着台下唱,每一位观众都是我最爱的人。”人是有生物电的,既然你的紧张或冷漠能传染给听众,那么,你真挚的感情哪能不传导给听众呢?一位女歌唱家说得好:“我每演出一场,就像纯真的少女经历一次初恋。”

3体验生活,使歌曲表达的情感更深刻、更丰富

要想唱好歌,光有发声技巧、美的音色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有丰富的生活底蕴作基础。为此,演唱者必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巧妙地把感情体验、想象、领悟结合起来去领略作品的丰富内涵,提取精神实质,把握基本情调,才能使歌曲表达的情感更深刻、更丰富。例如,毛泽东作词的《送瘟神》这首作品,要想唱好这首歌,就必须充分了解、体验这首歌词的意思,当然,体验并不是要演唱者亲自去洞庭湖区体验一下血吸虫病,而是应该去查一下资料,了解一下血吸虫病到底是什么样的病,到底有多大的危害,只有充分体会到病人的痛苦,才能唱出战胜病魔后的喜悦心情。体验应该是对声乐作品所提供的事、物、人、情等的感知,这种感知是唤起过去已感知过的记忆表象,并提炼加工而体验到的新形象,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的差异、体验也有所不同。

4善用表情,为歌曲演唱画龙点睛

演唱情感的内心体验与外部表情之间的协调与平衡是演唱艺术表现的重要方面。它与演唱艺术的舞台表演紧密关联。作为一个好的歌唱演员,除了要求具有完善的发声方法,全面的演唱技巧,丰富的生活底蕴,深厚的基础外,尤其还要善于用脸部表情、动作、眼色和舞台形体表演等等无声语言来丰富,充实自己的演唱。借以加强演唱的艺术效果,加深观众的印象,或者弥补有声语言的某些不足。

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思曾经通过许多实验,总结出如下公式:

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

且勿论这个公式里所列百分比的精确度如何,但它起码可以告诉我们,面部表情等无声语言在传递演唱艺术信息中的重要作用。

演唱者的演出服装直接影响其气质和“形象”。演唱者在上台“亮相”之前,应首先作好“形象亮相”的准备工作,这就是演出服装设计与准备。演出服装应歌曲、场所而异。一般来说,服装应以整洁、时尚、新潮、大方为原则,切不可奇装异服,过分打扮;也不能邋里邋遢,更不能不考虑歌曲内容、演出场所而乱来。

演唱者在出场时,要器宇轩昂、洒脱大方,切不可萎靡不振,或慌里慌张。上台“亮相”时应以精神饱满的姿态面视观众,同时以大方、平稳的步伐走向舞台。走时切不可将手插入衣袋,或手背身后,更不可边走边搔脑袋、捻耳垂、揉眼睛等。

走到舞台前站稳后,不要仓促开口,应首先静静地站在那里,面带笑容,亲切地扫视一下全场观众,待全场观众的目光全部集中在你的身上,三至五秒后,全场一片寂静时,才开口演唱。演唱时站立要稳,切勿前后左右摇摆,以防止观众认为你心神不定;也不能在舞台上来回走动,以防分散观众的注意力;更不能总站在一处不动,给观众呆板的印象。应尽量稳重地活动脚步,或前进半步,或后退半步,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有经验的歌唱家,从音乐一开始,他的形、神都已进入音乐。手势成为歌曲演唱的一部分,准确无误的手势,常常能帮助你说话,为观众理解你的歌曲提供了直观形象。但有些演唱者手势过多、过乱、常给人心忙意乱的感觉。演唱者双手最好不要胡乱摆动,但也不要一动不动。手舞足蹈会令人感到轻浮或不稳重;而过于死板又会使观众感到压抑,本人也受拘束。手势应该与歌曲内容有机配合,即使是十分得体、漂亮的手势,也不应多次重复。

眼睛被人喻为心灵之窗,就是指从眼睛里可以传送出各种信息,流露出各种感情,在人体各器官中能传达最多的信息。在歌唱表演中,演唱者的脸部表情与眼神的运用对增强歌曲的表现力、展示作品内在情绪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眼神使音乐的表现更加动人,在传递内心体验信息中,脸和眼神的细腻表现使欣赏者加深了对音乐作品内涵的感悟。

因此,富有经验的演唱者,总是恰当而巧妙地运用自己的眼睛表达出丰富多变的思想情感,以影响和感染观众,收到最佳的演唱效果。

演唱时目光总是随时巡视观众,与观众保持着持续不断的视线接触,用自己敏锐而洞察秋毫的眼睛,通过察颜观色,随时发现观众思想情绪、心理变化。并随机应变,采取适当方法,把观众牢牢地吸引住。一个高超的演唱者,总是善于运用自己的眼睛,辅助声乐有声语言,从而收到更好的演唱效果。

“歌唱人人都会,各有巧妙不同”。歌唱艺术就是在同时作用于人的肌体、多种感觉器官的方式下,完成和实现歌唱者与欣赏者之间的情感、情绪交流。

这中间任何一个微小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协调与平衡的破坏,导致艺术表现的失败或挫折。尽管每人表达的深浅程度有别,侧重面各异。但只要符合歌曲的基调,有利于揭示歌曲的丰富内涵,歌曲演唱的不同处理方法,不同的表达方法,笔者认为,都是可行的。上述方法,知易行难,只有仔细揣摩,不断探寻,才能取得良好的演唱效果。

注释:

[1]李渔.闲情偶寄·演习部·字忌模糊[Z].

参考文献:

[1]韩露西.歌唱的技巧[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6.

[2]薛良.歌唱的方法[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7.

[3]余笃刚.声乐语言艺术[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87.

[4]张锦华.声乐表演教程[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8.

[5]宋博年.歌唱与审美[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

[6]刘大巍、夏美君.声乐艺术论[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