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3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疗效观察

李永安1肖国栋2曹勇军2

李永安1肖国栋2曹勇军2

(1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15131;2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卒中病房215004)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9-0017-02

【摘要】目的研究依达拉奉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入组2008.06~2011.03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70例,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30㎎加入NS100ML静滴,半小时滴完,每天两次,共14天。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7、14、28天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后7天,治疗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9.51%VS30.76%,P<0.005);治疗后14天治疗组总有效率(0.486VS0.371,P<0.005)及显效率(0.200VS0.114,P<0.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死亡率(24.39%VS38.46%,P<0.005)更低;治疗后28天治疗组总有效率(0.629VS0.457,P<0.005)及显效率(0.343VS0.200,P<0.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死亡率(26.82%VS43.58%,P<0.005)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2%,对照组为0.00%,两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关键词】依达拉奉大面积脑梗死

【Abstract】Objective:ToverifytheefficacyandsafetyofEdaravoneonacutelargeareacerebralinfarction.Methods:Weperformedarandomizedgrouponacutelargeareacerebralinfarction.DatawascollectedfromJune2008toMarch2011inourhospital.70patientswereenrolledwhowereallocatedtoEdaravonegroup(n=35)orplacebogroup(n=35),Edaravonewasinfusedatadoseof30mginsodiumchlorideinjection100mL,twiceaday,for14days,thetwogroupswerealsotakenthesamebasictreatment.Beforetreatmentandatthe7th,14thand28thdayaftertreatment,theneurologicaldeficitswereevaluated.Result:Atthe7thdayaftertreatmentthemortalityinEdaravonegroupwasobviouslylowerthaninplacebogroup(19.51%VS30.76%,P<0.005).Thedifferencebetweenbothgroupsatthe14thdaywasasfollows:theeffectiverates(0.486VS0.371,P<0.005),excellencerates(0.200VS0.114,P<0.005)andmortality(24.39%VS38.46%,P<0.005).Thanafter28daystreatmentthedifferencewasasfollows:theeffectiverates(0.629VS0.457,P<0.005),excellencerates(0.343VS0.200,P<0.005)andmortality(26.82%VS43.58%,P<0.005).Conclusions:Edaravoneisanefficacyandsafetyneuroprotectiveagentforacutelargeareacerebralinfarction.

【Keywords】EfficacyofEdaravoneonAcuteLargeAreaCerebralInfarction

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脑梗死发病率逐年增高。在脑梗死患者中大面积脑梗死约占10%[1],大面积脑梗死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危重、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很大负担。大面积脑梗死治疗目前没有特别有效办法。如何减少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致残率、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一直困扰着广大医务工作者。近年来我院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起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1.1.1入组标准:1)均符合1996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关于脑梗死诊断标准[2];2)均为前循环大面积脑梗死即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或皮层支梗死,梗死病灶最大直径>5cm,累及两个或两个以上脑叶,并被头颅CT证实;3)发病24小时内入院。

1.1.2排除标准:1)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或心功能不全;2)凝血功能障碍;3)既往有脑卒中病史。

1.1.3一般资料:本研究自2008.06~2011.03,共入组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男41例,女29例,治疗组年龄46~78岁,平均68±10.4岁,对照组年龄47~76岁,平均67±9.3岁。发病至入院时间治疗组3~22小时,平均11.5小时,对照组4~21小时,平均11.2小时。以上一般资料间均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全部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常规抗血小板、活血化瘀、脑保护、营养神经,调控血压、血糖、血脂,脑水肿给以甘露醇、甘油果糖、呋塞米、白蛋白脱水,并发感染给以抗炎,消化道出血给以质子泵抑制剂,不能进食予鼻食流质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基础疗法同对照组,另加用依达拉奉(本组使用必存,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生产)30mg加入NS100ML静滴,半小时滴完,每天两次,共14天。

1.2.2评价方法:以患者死亡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率作为判断标准。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按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来评定[3]。治疗前,治疗后第7、14、28天分别进行评分,并以治疗后评分减低率来判断治疗是否有效。计算方法:减分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减分率分4级来判断疗效。基本痊愈:减分率86%~100%;显著进步:减分率46%~85%;进步:减分率16%~45%;无效:减分率<16%。有效率判断:以基本痊愈、显著进步和进步为有效。显效率判断:基本痊愈和显著进步为显效。

1.2.3统计学方法: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数据以率的构成比(n,%)表示。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完全对照设计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出现0个样本时选择fisher精确概率法。P<0.05认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7、14、28天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未见明显异常。具体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7、14、28天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2.2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率及死亡率

治疗后7天,治疗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9.51%VS30.76%,P<0.005),两组间有效率及显著率无明显差异,具体见表2;治疗后14天治疗组总有效率(0.486VS0.371,P<0.005)及显效率(0.200VS0.114,P<0.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死亡率(24.39%VS38.46%,P<0.005)更低,具体见表3;治疗后28天治疗组总有效率(0.629VS0.457,P<0.005)及显效率(0.343VS0.200,P<0.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死亡率(26.82%VS43.58%,P<0.005)显著低于对照组,具体见表4。

表2:两组患者治疗后第7天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率及死亡率

注:*与非对照组比较,P<0.05。

表3: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4天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率及死亡率

注:*与非对照组比较,P<0.05。

表4:两组患者治疗后第28天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率及死亡率

注:*与非对照组比较,P<0.05。

2.3不良反应治疗组各有一例患者出现肝功能、肾功能轻度异常,停用依达拉奉后自行好转。

3讨论

大面积脑梗死是指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或皮层支完全性卒中[4],波及范围广,脑细胞损伤严重。患者往往出现意识障碍,眼球凝视,偏瘫偏侧感觉障碍,偏盲等严重症状,甚至出现脑疝而死亡。脑梗死发生后,脑动脉血流中断,继而出现缺血性级联反应。细胞内钙超载,受Ca2+调节的多种酶类被激活,导致膜磷脂分解和细胞骨架破坏,大量自由基生成,细胞产生不可逆性损伤[5]。依达拉奉是一种高效自由基清除剂,可以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抑制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保护神经细胞。脑梗死急性期可抑制梗死灶周围局部脑血流的减少,阻止脑水肿和脑梗死进展,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对神经元有很好保护作用,从而改善预后。本组实验表明依达拉奉可以显著减少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死亡率,改善神经细胞功能,减少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组实验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谭诚,邓彦,叶峰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2(12):5-8.

[2]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1.

[3]中华神经科学会.脑率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2-3831.

[4]王维治,罗祖明.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5,139.

[5]吴江,贾建平,崔丽英等.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58,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