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1

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莫春辉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矮山中学546300

实验教学既是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手段。加大实验教学力度,加强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因此,结合个人物理教学的实践和体会,笔者作了如下探索:

一、激发兴趣是前提

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应培养学生由直觉兴趣、操作兴趣逐步转化为因果认识兴趣和概括性认识兴趣。这就要求教师除借助于生动风趣的语言、有趣的神秘的物理现象、伟大的物理学家和物理学史上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还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设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动机和主动探索物理问题的习惯,以使学生长久地保持对物理的兴趣。

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要求学生对比沸腾前后气泡的大小变化,并提出思考问题:为什么水在沸腾前气泡先大后小,没到水面就消失了;而沸腾时气泡先小后大,到水面处破裂开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查阅资料,寻找答案,从而增强了学生主动探索物理规律的兴趣和能力。

二、细心观察是关键

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很多物理规律都是从观察中发现的。例如:万有引力规律的发现,就是牛顿对苹果落地的现象进行细心观察和思考的结果。如果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在实验中让学生自己动手,主动观察和思考,就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对于学生观察到的奇怪现象,教师应给予正确的指导、解释和鼓励,让学生不断地实验和探索。

三、能力培养是重点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中学物理实验又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验的起点。因此,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每次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弄懂实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物理仪器,掌握读数、计数和处理实验结果的技巧,能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方法提出种种假设和猜想,从而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创造性地应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用“创造性地教”为学生“创造性地学”创造环境和条件。

四、发散思维有策略

1.从基本原理出发,多方面、多途径地寻找处理实验问题的方法。

如在研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何关系”的实验中,除利用填表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外,还可以用图象法分析,使实验结果更形象、直观,更易于理解。

2.从新的角度出发,想他人所未想,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思考独到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如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中,除采用“伏安法”测电阻外,还可以启发学生用“伏阻法”、“安阻法”等完成实验。

3.改变某些仪器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如电流表或电压表经过改装可以成为汽车上的油量表,无液气压计可以改装成测量高度的高度计等。

4.不断地改进常规实验,以克服学生思维定势的影响。

如在做“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有很多学生会误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面积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这时可取一个各表面粗糙程度相同的长方体木块,分别让它平放、侧放和立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测量出三种不同情况下的摩擦力,然后进行比较、分析和验证。

5.将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制成教具,演示有关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如在做“光的色散”实验时,如果没有三棱镜,可以在深盘中盛上一些水,盘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太阳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色的墙壁上,观察墙壁上反射光的颜色。

6.引导学生一物多用,挖掘学生的实验潜力。

如,利用鸡蛋可以做压强实验、大气压实验、物体的浮沉实验等。

五、课外实验是补充

各种物理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模型制作、游戏及小实验活动中,不但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迫切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而且也发展了创造能力。通过小实验、小制作,学生直观感知物理知识,印象深刻、牢固。如“不倒翁”、“纸锅烧水”等小实验,使学生在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驱使下,努力去思考完成,从而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六、探究式教法是保障

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我思维方式的最佳起点和最优角度,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以达到引导学生自取、自探物理知识,增长才干,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教学目的,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造性人才。

实践证明,只有通过训练有素的实验教学,才能使学生在获取物理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只有加强实验教学,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学生。而这种能力正是将来成为合格劳动者技能素质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