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手术时机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2-12
/ 2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手术时机探讨

陈健松苏树炎

陈健松苏树炎(潮州市人民医院外四科广东潮州521011)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64例,其中非梗阻型38例,梗阻型26例。结果非梗阻型38例经早期内科保守治疗,待胰腺炎症状好转后延期手术,均临床治愈;梗阻型26例先予内保守治疗,20例临床症状好转后延期手术,6例临床观察36—72小时症状加重而中转手术,5例临床治愈,1例因患者年老体弱,胆管化脓,术后继发MODS经救无效死亡。结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尽量内科保守治疗,同时严密观察病情,根据“个体化原则”选取恰当的手术时机,防止梗阻脓性胆管炎的发生及止胰腺炎症继续发展,是降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死亡率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胆道疾病手术时机

【中图分类号】R657.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2-0033-01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系指因胆道结石嵌顿于Vater壶腹部而引起的胰腺急性炎症,是胆道结石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约占急性胰腺炎的50%。目前治疗趋势偏向于内科保守治疗,延期手术,但仍需掌握好手术时机,以免延误病情,错失手术良机而导致不可挽救的结果。我院普外科于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64例,根据“个体化原则”进行诊治,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64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34例;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53岁;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上腹或右上腹疼痛、畏寒、发热,伴明显皮肤、巩膜黄疸26例(均为梗阻型),血、尿淀粉酶升高至正常2倍以上,B超、CT显示胆囊多发结石28例,胆囊单发结石10例,胆囊及胆总管结石26例,病程1周至5年不等,其中首次发病者52例,2次及2次以上发病者12例。

1.2治疗

入院明确诊断后均予内科保守治疗,以禁食、胃肠减压、预防感染、抑制胰酶分泌等治疗。

2结果

非梗阻型38例早期经内科保守治疗,待胰腺炎症状好转后延期手术(2周至1个月),行胆囊切除和(或)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术后均临床治愈;梗阻型26例先予内科保守治疗,20例临床症状好转后1个月延期手术,其中2例合并胰腺假性囊肿,除行胆道疾病手术外,另加胰腺囊肿-空肠吻合内引流术,均临床治愈。6例临床观察36—72小时因梗阻加重,黄疸指数及血、尿淀粉酶继续升高而中转手术,5例临床治愈,1例因患者年老体弱胆管化脓,胰腺坏死严重,术后继发MODS经抢救无效死亡。

3讨论

3.1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病因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多有明确的病因,绝大多数病例既往有胆囊炎或胆道结石病史。由于胆道疾病引起十二指肠乳头部梗阻,造成胆、胰液逆流,胰腺导管内压力增高,在胆汁的作用下,胰酶被广泛激活,造成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继而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造成梗阻的原因可以是结石嵌顿、十二指肠乳头水肿或痉挛。有文献报道我国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占急性胰腺炎发病因素的55%-65%[1]。其诊断标准为:①有急性胰腺炎的症状、体征,且有胆道病史;②血、尿淀粉酶超过正常2倍以上;③B超、CT检查提示胰腺肿大,密度不均,胰腺周围炎症渗出,胆囊和(或)胆道有结石及炎症、水肿,胆道扩张;④除外其他原因的胰腺炎。

3.2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手术时机

彻底治愈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并防止复发的根本是外科手术治疗,但在手术时机的选择上尚有争议。提倡早期手术者认为:胆道梗阻致胆汁、胰液逆流是诱发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重要因素,且Vater壶腹部梗阻持续延长又可加剧胰腺的损害,早期手术去除Vater壶腹部嵌顿之结石,能防止胰腺炎进行性坏死,提高生存率。主张延期手术者认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特别是重型患者早期手术治疗并发症多,可能出现全身应激性功能代尝,加重炎反应综合征,而保守治疗能使病人平稳渡过早期严重应激反应期,改善全身各脏器状况,有利于晚期手术。我们认为上述二种观点均有一定的道理,从本组病例治疗情况看,非梗阻型胆源性胰腺炎38例早期均经内科保守治疗痊愈,凡无胆道梗阻者先行非手术治疗,待患病情缓解后再行手术[2]而梗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26例早期先经内科保守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其中6例因梗阻及胰腺炎症加重而改为手术治疗其中5例治愈,1例因患者年老体弱,胆管化脓,胰腺坏死严重,术后继发MODS经抢救无效死亡。所以们认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应当依据“个体化治疗”原则,不能过分地强调早期手术或非手术治疗的好处,而应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从组资料治疗结果,我们得出的体会是: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尽量先行非手术治疗,特别是非梗阻型病例,基本上内科保守治疗均能使临床症状完全缓解,然后再延期手术。原因是非梗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胆道结石仅为诱发因素,早期手术不能终止胰腺炎的病理进展,手术不但不能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反而加重全身循环、代谢紊乱,增加了感染的发生和死亡率[3]。对于梗阻型病例也并非需立即手术治疗,原因是部分胆道梗阻是暂时的,大多小结石经消炎解痉后可自行排出而缓解。故对于梗阻型病例入院后需严密观察,内科保守治疗36—72小时内如果胆道梗阻、胰腺炎症加重,应及时手术去除病因。我们认为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如出现下列情况需考虑中转手术:①内科保守治疗36—72小时出现皮肤、巩膜黄疸加深,血胆红素、淀粉酶持续升高;②体温不降反升,超过39℃;③腹膜炎症状加重,范围扩散;④血白细胞达到2.0×109/L;⑤胃管未吸出胆汁性胃液;⑥B超或CT提示胆管直径增大。以上情况说明胆管梗阻未有改善,反而有完全阻塞可能,需立即手术干预,去除胆道梗阻,防止梗阻化脓性胆管炎的发生,并阻止胰腺炎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应遵循个体化手术原则,严格把握好手术指征,选取恰当的手术时机,防止梗阻脓性胆管炎的发生,阻止胰腺炎症继续发展,是降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死亡率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陈权海,李清佩.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和手术时机选择[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1):26.

[2]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外科学组.重症胰腺炎诊治草案.

[3]赵玉沛.胆源性胰炎诊断标准与处理原则的探讨[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2,8(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