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供水现状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8-18
/ 1

小区供水现状探讨

武海霞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小区供水管网存在漏失率高、基础资料不完善、管道服役时间长以及水质二次污染严重等问题,结合相关问题,探讨解决小区给水管网困局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供水管网;漏失率;设施管理;管网改造

随着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数量剧增,人们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但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却严重滞后。作为看不见的“地下给水工程”虽然和每个人息息相关,但因其不能直观体现政绩,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大家的认可,也使得很多执政者更愿意把资金投放到能够看得见的地上工程。但随着供需矛盾的日益加剧,看不见的地下工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市政管网改造、管网更新一步一步被提上日程。但是政府的管网改造和更新跟多的体现在整个城市市政管网的改造和更新上,对于每个小区来说情况各有不同,不能通过一套方案解决所有问题。但是小区管网日益凸显的问题严重影响我们整个水务行业。

1.小区管网现状研究

一、小区管网漏失率高。小区管网是市政给水管网的终端用户,同时也是水务数据库的基础数据,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小区的“未计量水百分率”在供水的各个环节中最高。未计量水是指供水企业提供给城市输水配水系统的自来水总量与所有用户的用水量总量中收费部分的差值。主要体现在“免费供水量、物理漏水量、帐面漏水量”三方面。其中物理漏水量由供水设备、储水构筑物、小区管网漏失三方面共同形成;账面漏水量主要水表计量不准确、私拉乱接偷水用水造成的。

二、小区管网基础资料缺失严重。很多小区在建设过程中对给水管网基础资料收集不齐,管理不善,在思想上不重视导致一开始的基础数据就不完善,甚至出现胡乱编造填写凑数的现象,导致后续使用过程中难于动态检测和管理。

三、老小区管网管材使用时间较长,特别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铺设的管网,基本上以铸铁管为主,锈蚀严重,再加上现在大搞旧城区改造,在暴力拆迁过程中破环原小区的给水管线,却没有及时处理相关问题,甚至视而不见,胡乱处理应付了事。

四、水质二次污染严重。水输送到小区之后,特别是设置水池水箱供水的小区,缺乏日常管理和检测,导致水质二次污染严重。虽然现在新规范中规定,水在水池水箱更新时间是否超过24小时,都必须进行二次消毒,但是在实际中到底能不能够得到实际执行不说,水箱水池的基本管理不能到位的话,再多的规定都成为纸上谈兵空谈一场。另外,小区管网中水停留时间较长,流动性差也是水质出现二次污染的一大原因。

2.改善小区管网现状的具体途径探讨

为降低小区管网“跑、冒、漏”以及杜绝小区水质的二次污染需要从“管理”和“建设改造”两方面入手。

一、小区管网管理主抓“完善基础数据库”和“日常动态检测”。结合现在信息化时代特点,建立信息化数据系统,不仅涉及管网建造时的基础工程数据,更及时准确收集在日常运行中的各种数据,做到“日记录、周分析、月总结”。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科学的参考数据。日常动态检测主要包括管网检测、水质检测。建立完善科学的检测系统,如在管网上布设检测记录仪,存储动态检测数据,自动分析检测结果并传送之PC机供技术人员分析。结合日常巡逻人员配备的动态巡视仪对漏点发展过程的全程观测、分析总结,建立供水管网漏失检测、预警、控制与管理的综合模式。加强与空气相通的水质检测如通气孔、人孔和溢流口的日常巡检。利用便携式水质检测设备对余氯、Ph值、浊度、气味、色度、肉眼可见的杂质进行日常现场检查,不能现场检查的项目则定期送到相应检测机构进行定期检测。做好日常的维护和清理消毒,按期清洗水箱水池,二次储水设施按照相关规范做消毒措施。

二、小区给水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改造服役年龄长、管材锈蚀严重、漏失率的旧管线,在改造过程中做到新旧同行,不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通过经济技术比对选择最佳的技术改造方案。主要从管材使用寿命、单位造价、初期投入、运行成本、管材环保指数等方面综合考虑进行旧管新换改造。从供水方式上杜绝水质二次污染的隐患。提高水的流动性,减少水的停留时间是解决二次污染的根本。与之相适应的支撑技术措施是减少支状管网,增加环状管网,减少水池水箱的体积,或者不用水池水箱,采用变频泵供水。用新型具有光滑内壁的不锈钢材质代替原来粗糙度比较的高容易滋生细菌的水泥混凝土水池等等措施。同时,拓展管网建设和改造资金的来源渠道,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在中国一直以政府投资,财政拨款作为主要的资金来源,但财政拨款毕竟有限,在改造对象上要统筹考虑,而对于每一个小区来说,不能坐等财政拨款,必须寻找其他的渠道来保证小区水务设施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合理建设和运营,做到收支平衡,良性循环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淑贤.小区给水管网设计小结.《城市建筑》2013.14

[2]张孟涛刘阔.供水管网漏失监测系统在城市管网管理中的应用.《城镇供水》2008.01

[3]居住小区给排水设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