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发展与红色旅游关联性研究——基于中国区域反贫困的个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8-10-20
/ 6

革命老区发展与红色旅游关联性研究——基于中国区域反贫困的个案分析

黄细嘉

关键词:老区红色旅游区域反贫困AStudyontheAssociationbetweenOldRevolutionaryAreasdevelopmentandRedTourism——BasedontheAnalysisofaRegionalAnti-povertyCase

HuangXijiaXueYingying

Abstract:Undermarketeconomyconditions,thewaytohelpOldRevolutionaryAreas(ORA)aregraduallytransformedfrom“relief-oriented”to“exploration-oriented”.Currently,duringthegoldentimeforthedevelopmentofRedTourism,thispaperanalysesthedevelopmentpathoftheORAonthebasisoftheRegionalAnti-povertyTheory,thendiscoversthatredtourismisabreakthroughforsuchareastobecomeprosperous.Althoughmostoftheoldrevolutionaryareasarelaggard,buttheydohavethehistoricalconditionsandsomeadvantagesofbackwardnessfordevelopingRedTourism.Furthermore,theauthorsselectRuijinasatypicalcase.Inordertoprovethatthepro-povertytourismisanindustryofgreathelp,itprobesintotheassociationbetweenthedevelopmentofORAandredtourism.Afterthat,aninteractivemodebetweentheRedtourismandORAisproposedfromthetwofollowingaspects:oneisthedrivingeffectandtheotheristheharmonizationform.Atlength,thesuggestionsarethattheOldRevolutionaryAreasshouldmakewiseorientationonRedTourismindustry,andseekgoodmodelsforthedevelopmentofredtourismsothattheORAcangenerallyachieveadvancementoneconomy,sociality,cultureandpeopleslife.

Keywords:OldRevolutionaryAreasRedtourismRegionAnti-poverty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0-0145-05

1.序言

南非总统姆贝基认为:贫困是最大的污染。贫困问题始终是全球面临的一大难题。在我国,老、少、边区的脱贫也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要课题。2001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革命老区在战争年代,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牺牲,我们有责任帮助老区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否则我们就难以向烈士交待,向人民交待”。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一定要“饮水思源”,积极动员全社会支持老区,帮助老区的脱贫致富。老区由于历史、观念、区位、交通等原因,普遍存在发展滞后,经济基础差等特征,急需要从自身条件出发,逐渐拓宽思路,在国家的扶持下,寻求更加有效的创新发展路径。从某种角度来看,其实老区的落后和闭塞也是一种资源,因为它们大多拥有生态良好的自然环境,奇特的地形,丰富的历史遗存,光荣的革命传统和淳朴的民风,这些都是可资开发利用的资源,并且是具有一定独特性垄断性的资源,是无法复制和模仿的。这也就是经济学里经常提到的后发优势,即革命老区有发展红色旅游的优越条件。事实上,许多老区已经在探索这条路子,并且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和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比如抗战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延安;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还有本文选取的个案“红色故都”——瑞金,都已经开发了红色旅游的经典景区,并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带动当地实现了突破性的发展。

老区发展的路径很多,红色旅游只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到底能在那些方面凸显其作用,与老区脱贫的关联程度如何,以及红色旅游与老区发展的关联度模式有哪些,是否还能有创新和突破的余地等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重点。

2.相关的研究基础与研究问题的提出

2.1革命老区及其发展状况。中国革命老根据地简称革命老区或老区,是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间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下创建的革命根据地。由于我国革命是以农村包围城市的特殊性,大部分老区地处边远的深山和少数民族地区,那里地形复杂,高山险阻,交通条件差,常常是“晴天扑面灰,雨天泥腿子”,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信息不畅,工业区位很差,诸多行业及部门难以生长,教育资金严重不足,人才流失严重,所以多数老区经济发展缓慢,社会变迁滞后。革命老区遍布中国的28个省(区、市)的1389个县,占全国总县数65.6%,其中有460多个县是需要国家和省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对于仍然徘徊在贫困中的老区来说,普遍存在着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滞后等突出问题。如2002年井冈山农民人均收入2164元,江苏当年农民人均收入是3996元,可见与沿海发达地区同期相比,差距很大。

2.2基于区域反贫困理论的老区发展路径。

2.2.1区域反贫困理论。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落后的集中表现,是区域非可持续发展的结果,是在一定社会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下,由低收入造成的缺乏生活所需的基本物质和服务、没有发展机会和手段的一种生活状况以及对获取、吸收和交流知识能力和途径的剥夺。

反贫困理论和实践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从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和计划经济理论出发,在这种情况下,贫困地区成为大中城市和发达地区的附属,以提供原材料、能源为主,这既是贫困地区缺乏发展动力的根源,也是造成东西部差距的根源。以这些传统理论为基础的反贫困主要表现为“输血式”扶贫,即中央政府以发放灾害救济、财政补贴的方式,直接向贫困地区及贫困人口提供救济物资和救济款,救济物质与资金主要用于生活救济,而非生产开发,因此难以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摆脱贫困,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反贫困方式;二是现代发展理论对反贫困的指导。现代发展理论不再以单纯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作为追求目标,而强调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现代发展理论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即一方面发展是为了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指人民必须参与决策和发展过程。现代发展理论指导的下反贫困方式是“造血式”的扶贫模式,即通过提高贫困地区的区域经济增长,来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和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扶贫理论[1]。

具体地说,目前反贫困的政策体系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即预防性政策(指防止贫困发生或降低贫困发生概率的各项政策)、救济性政策(指当贫困确实发生时,努力减少其负面影响和损害的各项政策)和开发性政策(指消除贫困者的脱贫障碍,拓展其脱贫机会的各项政策)。

2.2.2老区发展路径。老区广大群众迫切希望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各级政府也都高度重视老区发展,积极的探索推进老区建设的新路子:

2.2.2.1国家财政扶持,设立涉农扶贫专项资金。主要有扶贫开发、农业开发、农业发展、科技资金等涉农专项资金。扶贫资金是推动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一种重要的外部推动力量,中国政府专项的扶贫资金分为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扶贫资金和信贷扶贫资金三类。如2001年国家颁布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提出:按照集中连片的原则,国家把贫困人口集中的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和特困地区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为了支持老区建设,促进老区人口加快脱贫致富,国务院制定了支持老区建设的财税优惠政策。财政部从1980年开始每年拨8亿元,用于支援不发达的老、少、边、穷地区。

2.2.2.2采取特殊政策,扶持老区民营企业发展。民营企业是拉动老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途径。政府大力扶持和培育老区镇、村发展扶贫农业龙头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种养业。积极培育农村市场,提高农副产品的商品化水平。

2.2.2.3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强农民劳动技能培训。通过把老区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纳入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规划,进行统筹安排和分步实施,启动“阳光工程”等带动农村富裕劳动力的就业转移。

2.2.2.4进行社会动员,开展一对一对口扶贫帮困。这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江西省就进行了统筹安排,把富裕地区的市、县、镇、村动员和组织起来,与经济欠发达的老区县、镇、村对口挂钩扶贫。

从现有的反贫困政策来看,我国持续多年的反贫困行动主要依赖于以政府为主导的扶贫政策,也即采取外部“输血”的方式对贫困人口实行救济。有些以救济为主要形式的扶贫措施没有从贫困的本源上寻找消除贫困的突破口,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贫困的同时也累积了再度返贫的风险。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家扶贫的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在逐步弱化;贫困地区竞争劣势加剧,极易形成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为此,惟一的解决方式就是要达成治贫、脱贫的持久效力,通过改变传统的小农生产方式,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在贫困地区培植良好的发展机制,推进贫困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

以上措施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老区的落后面貌,但是这些大多是基础性的工作,是政府扶贫的通行做法,可是没有针对老区自身的特点,没有利用老区的资源优势,没有实现市场化的反贫困。那么有没有能真正适合老区发展的专用特色路径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2.3老区发展突破口——红色旅游。“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我国红色旅游资源有精品多、数量大、地区分布广但又相对集中、类型多样等特点[2]。国务院扶贫办公室通过这些年的实际工作认为:旅游是最好的扶贫方式[3]。在《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以红色资源为载体,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带动老少边区人民脱贫致富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并确定2005年为“红色旅游年”。

发展红色旅游和其他旅游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和特殊的目的,红色旅游是一项既拉动老区发展、造福一方百姓,又是一项打破传统旅游季节性强、是整合老区旅游产品的经济工程,而且也是一项弘扬民族精神的文化工程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政治工程。从经济的角度看,红色旅游还是一种减贫旅游,国家发展红色旅游的初衷之一,就是将红色旅游作为一项富民工程,借助红色旅游带动老少边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发展红色旅游就是利用革命老区的山水或红色遗迹,经过加工包装,形成专项旅游产品,因为它是和我们的国情和文化特点相融合的,是开展国家所倡导的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是很容易用公费来消费的,所以有广阔的市场,富有很强的生命力。

红色旅游是药引子,第一它能引起上面的重视;第二它是一个“抓手”;第三它是一个系统。红色旅游做起来后,作为一个系统,各种各样的药都放进来。然后整个药效就发生在药引子上,药引子可以引起内部的一些变革[4]。红色旅游被放在一个更广阔的视野中,可以从减贫旅游组织争取资金,通过发达国家的旅行社或政府组织联系把游客带到中国的红色旅游地,增加外汇收入等等。由此可见,红色旅游符合现代区域反贫困理论,因为旅游扶贫战略的核心目标应该是“通过发展有利于贫困人口的旅游经济,使贫困人口最大程度地通过旅游业获得脱贫致富的机会和能力”[5]。它是能促进老区协调发展的关联性极强的产业,能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和分享利益的能力,成为革命老区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突破口。

3.瑞金个案的选择与红色旅游发展现状

瑞金是中华苏埃共和国的建都地,是红军长征出发地,被誉为“红色故都”,“共和国的摇篮”,是地道的革命老区。改革开放初期,瑞金自然资源贫乏,交通落后,能源短缺,人多田少,缺乏工业发展的条件,农业现状也不乐观,“无工不富”的经验在瑞金不再适用。是红色旅游的发展使瑞金面貌焕然一新:瑞金市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打造出了真正意义上的“红都”牌,曾邀请了中央和国家部委前去续修“红色家谱”,建立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现在的22个部委到瑞金“寻根问祖”,修复旧居旧址。同时,以厚重的历史为依托,先后编制推出了“红色故都游”、“共和国寻根游”、“重走长征路”等多条特色红色旅游线路,打响“红都牌”,凭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出发地成为正在崛起的红色旅游胜地。近年来瑞金市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大旅游发展工作力度,旅游产业渐成气候,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表1瑞金市历年接待游客概况

年份接待旅游总

人次(万人次)同比增

长(%)实现旅游总

收入(亿元)同比增

长(%)GDP绝对

值(万元)增长(%)199822.5110.42271487359.3199923.860.4571594658200027.8170.5522.21712847.8200135.5280.6721.81875278.1200242180.8222.320941610.62003457.11.174324262012.9200453.518.81.563327863912.5200564.520.61.922331782612.5200680.825.32.4427.4359948122007100.4243.042541782514.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瑞金红色旅游产业化的努力已初具成效,近十年无论是接待总人次还是旅游收入都以较高的比例迅速增长,特别是2000年以来,旅游综合收入增幅均在20%以上,GDP增幅呈现持续稳定扩大,红色旅游的发展对GDP贡献率可见一斑。它使瑞金这个革命老区重新找到了自信,积极发展开放兴市、工业强市、旅游旺市,全面塑造红色故都城市形象,努力打造国内外著名的红色旅游名城、打造“江西的温州”。

瑞金是江西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并被列为全国12个重点旅游区之一,它在全国红色旅游发展格局中地位显著,具有先进性、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选取瑞金作为个案分析,具有合理性、普遍意义和研究价值。

4.红色旅游对瑞金市发展的贡献率分析

对老区来说,红色旅游的发展过程是统筹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过程。红色旅游的发展对瑞金社会经济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

4.1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拉动作用,逐渐成为瑞金经济的支柱产业。

表2瑞金市各产值统计

年份国民生产

总值(万元)第一产

业(万元)第二产

业(万元)第三产

业(万元)第三产业所

占比重(%)实现旅游总

收入(亿元)旅游业在第三

产业中比重(%)20063599488219510821016954347.102.4414.4020074178258571212986920224448.403.0423.44表1中数据已经明显看出,随着红色旅游业的发展,瑞金国民经济呈现高速增长状态,表明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高,是老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良好的助推剂。表2进一步显示了瑞金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旅游业在GDP中比重在7%左右,在第三产业中比重远超过10%,可见作为新的增长点,它带动了相关服务业的发展,为老区经济建设和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

4.2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红色旅游属于第三产业,其发展必然会使得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在朝着合理的方面转变。2005年,瑞金全市生产总值31.78亿元,三次产业比为25.3∶29.5∶45.2,2006、2007年第三产业的比重继续攀升,产业结构更趋于合理,趋近发达国家向“后工业化”过渡阶段时的产业结构特征,符合反贫困理论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4.3带动相关行业发展。据分析,与旅游业在直接作用、间接影响和引致作用3个层面上相关联的产业分别有14个,47个和20个,总和超过80个,由此可见旅游业的关联作用之强[6]。但由于旅游业牵连部门太多,旅游收入统计口径只涉及景区(点)门票和密切相关的服务业部门,如餐饮、住宿、娱乐、通讯、商品零售等,其他间接影响的作用大小都不能从统计数据中体现出来.但是很明显,旅游业给这些行业带来了消费的人群,提供了发展的动力。单就瑞金旅游饭店建设而言,接待规模和档次极大提升,三星级接待标准的宾馆已有5家,接待床位1300个。

4.4推动基础设施建设。323、319、206三条国道瑞金段升级改造全面完成,赣龙铁路建成通车,市乡道路改造和“村村通”工程全面推进,公路通车里程达1611公里,大交通格局基本形成。农电网改造完成85%以上,城乡用电实现同网同价,电力保障进一步增强。水利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城市化步伐加快,城市功能增强。

4.5增加社区居民收入。相关研究表明,由旅游业解决的贫困人口数占全部脱贫人口的10%左右,旅游扶贫成为老区脱贫的重要途径之一,1994年瑞金农民纯收入是1116,2006年瑞金农民人均纯收入是2853元,2007年达到3108元,发展旅游前后农民收入翻了近两番,远超过07年中国农村贫困线683元,逐步帮助贫困的人群走出贫困的状态。

4.6带来更多就业机会。在我国,每接待20名国外游客,就可为我国创造一个就业机会,每接待150名国内游客,也为地方创造一个就业机会。瑞金市“红色之旅”日益火爆,加速了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红色旅游的开展改善了就业结构,使大量富余人口向餐饮、交通、住宿、小商业经营、家庭旅馆业转移,它也为弱势群体提供一定量的就业机会。红色旅游激活了的就业市场,使全市越来越多的人吃上“旅游饭”(详见表3)。2010年瑞金的目标是旅游从业人员达到全县就业人口的10%。

表3旅游就业人数

年份旅游直接从业人数(万人)带动相关行业从业人数(万人)20000.231.1320010.301.4720020.351.7120030.412.0520040.502.4520050.602.9420060.683.2320070.753.674.7改善人民精神生活。红色旅游的游客,大多来自城市,有比较高的文化素养,较先进的思想观念,这种示范效应能够帮助老区人民改掉陋习,提高文化水平,为瑞金全面健康发展建设一个良好的人文社会环境。

4.8促进地方形象提升。开展红色旅游,可以促进老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提高可进入性,使得革命老区整个社会发展环境得以改善,老区的社会形象更和谐、旅游形象更鲜明;同时使老区的区位形象和知名度得到提升,更好的开展招商引资。瑞金就成功引进1.3亿元旅游项目建设资金。

5.红色旅游开发与老区发展关联度模式

5.1模式的涵义。模式,是指从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到行为方式、信念意志等方而内在的趋于一致的机制或方式,是事物的程式化,也是对同类事物有共同效应的一种抽象。简而言之,模式就是普遍遵守、运用的一套系统的、标准化的运作机制。我国革命老区在旅游资源、交通条件、区位优势、观念认识、资金限制、人才匮乏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这些问题都可以采取相同(或类同)的措施,通过共同的途径加以解决。根据这些共同特征、共同问题、共同措施、共同途径内在联系的规律性,即可抽象出具有一般性的程式化的形式[7]。

5.2从红色旅游与老区发展的驱动效应维度分析。通过对瑞金实例的分析可以看出,红色旅游给老区带来的影响,最直接的是反映在经济上,但是,只说经济上有了变化是不全面的,一项新的产业的兴起能够引发连锁反映。就红色旅游与老区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来说,这种关系体现为两种效应:一是向前诱发(拉动)效应,即红色旅游的发展需要老区提供必要的服务环境等,从而带动了相关产业产出的增加,体现着红色旅游对其他产业的依赖;另一种是红色旅游的向后波及效应,即红色旅游的发展,为老区提供了基础性服务,从而带动相关产业产出的增加,如道路的贯通、建筑物的修建、环境的改善所创造的间接效益[8]。这两种效应同时存在,相互作用。根据红色旅游与老区发展的关联关系,可以总结相互以下发展模式:

5.2.1红色旅游作为先导产业优先发展:先导产业是在国民经济规划中先行发展以引导其他产业往某一战略目标方向发展的产业。多数老区除了资源优势外,发展之初,缺乏相关基础配套设施。通过旅游业的导向作用可以带动对接产业的发展。如广西百色,原是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地方,百色市政府深刻认识到发展红色旅游的重大意义,以红色旅游的发展为切入口发展县域经济,以旅游产业带动特色加工业,全面促进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如今,这项无污染、可持续的扶贫工程、富民工程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并产生了多重效应,红色旅游使百色正发展成为“广西旅游第三增长极”。

5.2.2红色旅游作为支柱产业重点发展:支柱型产业是在区域中占有很大份额,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支撑作用的产业。红色旅游可以成为老区发展的重要支柱,对国民经济起到举足轻重的支撑作用,许多老区正在这样实践着。如江西省作为红色资源大省,2001年就提出“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的主题形象,在“十一五”旅游规划中,进一步强调要把旅游业由支柱产业向在重点支柱产业转变[9]。

5.2.3红色旅游作为主导产业全力发展:主导产业是指采用了先进技术,增长率高,产业关联度强,对其它产业和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主导产业应该是能对较多产业产生带动和推动作用的产业,是前后向关联和旁侧关联度较大的产业。红色旅游属于第三产业,在我国产业结构大调整的背景下,发展到成熟阶段后有望成为老区的主导产业。湖南韶山继中央把韶山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号工程”和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后,提出“增强意识,科技兴旅”的发展构想,加强“大旅游、大市场、大发展”的意识,主动开拓市场,真正将旅游业作为一项主导产业来经营、发展。2005年韶山市GDP为115960万元,同比增长13%,旅游总收入39612万元,同比增长30.7%,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超过50%。旅游业及相关服务业已成为韶山市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先导、支柱、主导产业是根据红色旅游与老区发展的驱动效应层次确定的,对老区发展而言这是一个动态的演化过程,说明老区在当今红色旅游热的大背景下,是有不断开拓的发展空间的,三者通常呈现如图所示的阶梯状模式演进:

5.3老区发展与红色旅游的融合形式维度分析。

5.3.1“景——城”共建模式:这种模式下的中心城市既是主要的旅游集散地,也是红色旅游资源集中地,红色景区的所在地。很多红色景点实际上是城市的一部分,是与街区发展,城市发展相结合的。这种类型的老区旅游发展基础相对较好,交通便利,宾馆、水电等配套设施完备。城市知名度较高,发展速度比较快,如延安、南昌等城市。景城共建型老区今后的着力点将是如何使红色旅游与城市建设融合的更加自然贴切,当红色旅游变为免费开放的公益参观后,依然能寻求到创新经济效益。

5.3.2“点——面”带动模式:即红色景点开发带动村镇发展的模式:这类老区是以红色旅游资源所在地为中心,经过开拓及配套设施建设后逐步发展成为功能完善的城镇,如井冈山茨坪。对此类老区,要努力打造红色旅游精品,优化组合“连接点”,使其形成合作共赢的“面”。井冈山目前有100多个点,但是点多并不等于是效益好,景区真正需要做的是突出主题,打造整体品牌,防止重复建设和内部不良竞争。

5.3.3“红——土”结合模式:即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结合的模式。国家正在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红色旅游可以对乡村旅游促发更多的突破,韶山的发展经验就是很好的证明。这类乡村红色旅游景区今后的着力点应在推动社区参与方面,可通过设专门贷款,提供技术支持等帮助农民开办旅游商店,家庭旅馆等,提高他们对发展旅游的信心和热情。要让农村贫困人口更多地享受到旅游开发的利益,以当地居民利益为先,达到减贫旅游的目的。

5.3.4“轴——圈”辐射模式:即红色旅游轴线带动整体发展的模式。线路是旅游的重要命脉,国家也正倡导旅游区域的合作,线路景点间的合作,在红色旅游发展中这个模式更为重要,红色旅游的经典线路“万里长征游”就需要多省市跨区域的合作,带动各个节点老区的联动发展。在这方面,贵州的宣传口号很值得借鉴:“一条长征红线,穿起一个多彩的贵州”。

6.结论

2002年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举办了我国“首届旅游扶贫论坛暨老区百县旅游资源推介会”,主题是“发展红色旅游,支持老区发展”[10],王作义介绍说:“旅游扶贫是国家扶贫开发战略的组成部分,是一种带动资源流动与组合的强劲力量。”多年来国家采取一些专项拨款的做法来帮助老区的发展,成效显著,但长此以往,后续跟进困难。因为这种外因作用下的变化,如果没有内因联动的话,任何事物都很难得到根本性的转变。结合国家对发展红色旅游的政策优势,革命老区对其独有的革命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进行开发,自主地发展旅游业,将其拥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大地增强了其自主发展经济的能力。

实践证明,发展旅游业可以改善革命老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其原有的投资环境,使革命老区更加开放,并将为革命老区提供前所未有的就业岗位,解决老区大量剩余劳动力,进一步提升老区产业结构,增加当地政府收入和群众收入。因此,开展红色旅游将一改往日的“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发展、“救济型”扶贫为“开发型”建设,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各个产业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将为老区脱贫致富奠定坚实的基础。以红色旅游为突破口,结合自身资源发展当地经济是目前绝大多数是老区反贫困的最佳选择。参考文献

[1]米文宝、王梅兰.区域反贫困理论探析[J].宁夏大学学报,2003,24(2):1~3

[2]红色旅游资源特点分析.中国红色旅游网.http://www.crt.com.cn

[3]王连义.红色旅游—历史的继续、现实的需求[A].见:吴必虎、余青.红色旅游开发与管理与营销[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69~70

[4]吴必虎.红色旅游产品与目的地营销研究[A].见:吴必虎、余青.红色旅游开发与管理与营销[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1~2

[5]程建平.旅游扶贫开发的两难选择及对策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35(2):95~98

[6]李虹.论PPT旅游发展战略对西部扶贫的现实意义—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2):12~15

[7]徐勤飞.县域旅游产业定位及相关问题研究[D].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5)

[8]刘立秋,赵黎明,王连叶.我国旅游业的关联效应及发展对策[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9]魏政.江西老区红色旅游SWOT分析与发展研究[J].理论视点.2007(10):19~21

[10]曹晖、华野.中国老区旅游扶贫论坛暨老区百县旅游资源推介会在京举行[J].中国老区建设,2002

黄细嘉(1962-),男,江西九江人,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旅游管理系主任、旅游规划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主要从事旅游产业规划、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经济管理研究。薛盈盈江西省南昌大学旅游规划与研究中心,经济与管理学院南昌330031本文来自《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2008年10月第6期区域经济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