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61例临床观察

/ 2

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61例临床观察

陶才莉

陶才莉(重庆市璧山县人民医院妇产科402760)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行(LEEP)宫颈锥切除术的效果与预后。方法根据术前病检为CINII----CINIII的61例患者采用(LEEP)宫颈锥切术进行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1例均一次治疗成功,经2~3年追踪复查,行宫颈刮片巴氏分级或TCT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均为阴性,LEEP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最佳方法。

【关键词】LEEP;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7年3月~2010年3月在我院妇科检查宫颈刮片巴氏分级及TCT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并阴道镜下活检,病检确诊为宫颈CINII----CINIII的61例患者,患者年龄26~45岁,平均39岁,CINII39例,CINIII22例,其中CINIII伴累腺的9例,CINIII患者均为阴道镜检查满意,颈管诊刮结果阴性。手术均在月经干净后3~7天内行LEEP宫颈锥切术。

1.2设备

采用英国FINESSELEEP刀。

1.3方法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充分暴露宫颈,再行阴道镜检查并留存术前图片。用碘伏常规消毒宫颈后,以1%利多卡因分别在宫颈9、12、3、6点注射局部麻醉,用碘试验重现病变区域,在碘染区超出病变组织0.5cm,深度达2cm,LEEP功率输出为55~65W,混切模式。用锥形电极顺时针360度旋切宫颈组织,尽量保持锥切标本的完整性,如病变范围超出电圈尺寸,用半圆电极行多步切割,直至将病灶切净。宫颈创面用热凝棒烧灼止血,术后宫颈创面予聚甲酚璜醛液(爱宝疗)棉球压迫2~3分钟,呋喃西林粉上药促进伤口愈合。

2结果

2.1手术情况

2.1.161例患者手术进行顺利,平均出血量5~10ml,仅一例出血达100ml,手术时间为10~20分钟,平均8.5分钟,均一次手术成功。

2.1.2病检结果

61例锥形切除患者中,病检有38例为CINII,23例为CINIII,11例累及腺体,病变≤3mm,切除标本切缘均未见癌细胞组织,合并HPV感染35例。

2.2术后观察及随访

2.2.149例患者7~10天宫颈创面脱痂阴道少量血性分泌物,未作特殊处理,9例术后10~15天出现阴道出血,量多,予宫颈沙布压迫24~48小时血止,仅3例反复纱布宫颈填塞数次至宫颈血痂完全脱落血止。

2.2.261例患者术后1个月内每周随诊1次,观察阴道流血流液及伤口愈合情况,以后每月1次。半年后改1年1次随访至今,3个月后行宫颈细胞学检查无异常,阴道镜检查宫颈光滑,外形恢复自然状态,其中一例怀孕并足月顺产。

3讨论

3.1近年来CIN病变发生率明显增高,而且发病年龄也越来越年轻,患者年轻要求保留生育能力,更多的患者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不愿作宫颈切除及子宫切除,因此LEEP宫颈锥切术就成为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最好的选择。

LEEP是一种新型的切除大块组织的电切疗法,其切除病变的范围大,而且能够达到一定的深度,并且用低功率电圈切除,整块转化区的组织不被破坏,可作详细的病理组织检查,LEEP的手术指征包括在细胞学和阴道镜下:①怀疑CINII.CINIII;②怀疑宫颈早期浸润性癌或原位癌;③持续CINI或CINI患者随访不方便;④怀疑宫颈ASCUS或有症状的宫颈外翻等4种情况[2-3]CIN是宫颈浸润癌演变发展过程中癌前病变阶段,因此对CIN的诊治是防治宫颈癌关键的环节,本资料对CINII,CINIII的61例患者,LEEP的治愈率达到100%,经过2年随访,CIN复发率为0。因此,LEEP手术的时间短,痛苦小,术中出血少,不需住院,符合现代手术的微创要求。

3.2Leep刀术中并发症主要是出血,与环切的速度有关,速度太快容易出血,因而我们认为术者应根据出血情况控制切割的速度,以保证电弧切割效应,减少切割面出血。不提倡完全烧灼锥切创面,以免造成脱痂时的大出血和日后宫颈狭窄。Leep刀术后常见并发症有阴道排液、出血、感染、宫颈管粘连及狭窄等。另外电凝时间也不宜过长,否则凝固坏死组织增多,导致术后阴道排液量增加。阴道出血主要是创面脱痂出血,减少脱痂出血的关键是要把握好电切的范围及深度。术后感染和术后出血时间延长也是造成宫颈管狭窄的原因,我院61例患者术后无一例发生宫颈管狭窄。因此,术前积极治疗阴道炎及宫颈急性炎症,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有利于防止宫颈管狭窄的发生。Leep刀手术操作简单,可在门诊进行,手术时间短,电切同时电凝止血,术中出血少,一次成功率高,让患者摆脱了长期用药而治疗效果不佳的烦恼,且可提供完整的病理标本,降低了宫颈癌的误诊率和漏诊率,是治疗宫颈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主编.中华妇产科学[M].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755-1761.

[2]沈铿,朗景和.子宫颈锥切术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5):264.

[3]宋学红.子宫颈病变诊治技术的进展[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