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牙滞留拔除时心理干预后结果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1-11
/ 1

乳牙滞留拔除时心理干预后结果的分析

黄文庚曾红

【关键词】乳牙滞留心理干预牙科畏惧症

随着医学的普及和发展,人们对乳牙滞留的危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乳牙滞留是造成牙列畸形的一个重要因素,并已成为医院口腔科较为普遍的儿童牙病;儿童牙科畏惧症(Dentalanxiety,DA)是指牙病患儿在牙科治疗中所具有的紧张害怕、忧郁的心理状态,以及在行为上表现出来的敏感性增高,耐受性降低,甚至抗拒治疗的现象。它对儿童牙病的准确诊断和彻底治疗均有较大影响。它也是阻碍儿童患者早期就诊的主要因素[1]。为了减少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发生,针对患儿就诊时的行为特征,在对52例乳牙滞留拔除时牙科畏惧症采取了一系列心理干预方法,提高了患儿就诊时的合作程度,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选择2008年1月至2008年10月来我院由于乳牙滞留需要拔除的52例就诊患儿,年龄为6~13岁,平均年龄8.57±1.56岁。

1.2研究方法筛选出患儿52例,其中男22例,女30例。

改良Corah问卷]和一般资料在口腔治疗前后由家长询问患儿后如实填写。改良Corah问卷:(1)今天你要去看牙,当你认为你必须去看牙病时,你在家里的感觉如何?(2)现在你正在口腔医院候诊室等待进入牙科诊疗室,您的感觉如何?(3)想象你坐在牙科治疗椅上,当牙医准备钻你的牙时,你的感觉如何?(4)想象你坐在牙科治疗椅上,当牙科医生正准备口腔注射麻药,把注射器放在你的口腔里时您的感觉如何?选项:A.轻松;B.有一点不安;C.紧张;D.害怕或焦虑;E.很害怕或很焦虑以至有时会出汗或感到身体不舒服。诊断标准改良Corah问卷A为1分,B为2分,C为3分,D为4分,E为5分。四题选项分数之和为焦虑总分(MDAS得分),MDAS得分≥11为牙科畏惧症。

心理干预:(1)重视环境的布置,诊疗室应向家庭化,儿童化,幼儿园化发展,以增加患儿适应感[2];(2)掌握儿童心理,诱导配合治疗;(3)给予积极暗示;(4)加强诊治技巧;(5)加强

与家长沟通,创造人性化氛围。

1.3统计分析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

52例儿童乳牙滞留就诊要求拔除的患儿,对心理干预前和心理干预后进行改良Corah问卷调查,心理干预后使牙科畏惧程度明显降低,能顺利完成拔牙手术。心理干预前和心理干预后比较结果如下:

表1干预前后患者有无畏惧症的比较

n无牙畏惧症(%)n牙畏惧症(%)X2P

总数干预后25(48.1)27(51.9)23.6540.000

干预前3(5.8)49(94.2)

男干预后15(68.2)7(31.8)16.2000.000

干预前2(9.1)20(90.9)

女干预后10(33.3)20(66.7)9.0710.003

干预前1(3.3)29(96.7)

表2男、女患儿焦虑总分比较

干预前(`x±s)干预后(`x±s)tp

男12.32±1.299.55±1.87-5.730.000

女15.37±1.9611.57±2.10-7.260.000

总数14.08±2.2710.71±2.23-7.630.000

经统计学处理比较,52例患儿、22例男孩与30例女孩中在干预前和干预后的有、无畏惧症人数进行x2检验分析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见表1,男孩干预后无畏惧症的人数呈上升趋势更加明显;并且进行t检验分析在干预前和干预后52例患儿、22例男孩与30例女孩中焦虑总分呈明显下降趋势(P<0.001),见表2。

3讨论

导致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因素很多,但是在诊疗过程中的疼痛显然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惧怕也是儿童牙科治疗中存在的一个

重要问题,尤其在拔牙过程中遇到疼痛,表现出哭闹拒绝张口等行为,使拔牙术无法进行。通过正确认识患儿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综合心理干预,同时强化医护人员的言行、技巧和操作技能,缩短了医患间的距离。使患儿与医护人员形成良好协作关系。得到患儿及家长的充分肯定和赞许。在实践中对52例患儿采取心理干预,消除恐惧感,从而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其效果显著。总之,牙科医生除应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具有娴熟的操作技能,还应掌握一定的儿童心理知识,进行儿童牙科治疗前心理干预,加强

口腔卫生知识宣传教育,使儿童牙科畏惧症降低到最低程度,有利于儿童乳牙滞留拔除,对预防和治疗牙科畏惧症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吴友农,高平,郭照江.影响牙体病求医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J].医学与社会,1997,4:303.

[2]傅玉秀.儿童齿病的心理治疗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4,6(1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