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东明董正蓉黄复润马丹晓莫仲莲(广东省泗安医院广东东莞523003)
【中图分类号】R758.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5-0408-02
【摘要】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的不同治疗方案对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比较,优化用药。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对照组仅口服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治疗1组和2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均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肌注治疗,治疗1组采用隔日肌注一次,治疗2组采用隔3日肌注一次,疗程均为1个月,随访1个半月。结果三组在用药前每周发作次数上比较无明显差异性,在用药第18d、停药时、停药后半个月对照组和治疗1、2组疗效比较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但治疗1、2组之间疗效比较则无明显差异性(P>0.05),在平均医疗费用、生活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依次性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上,三组间比较均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不同给药时间对于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相当,但采用隔3日肌注一次治疗方案为最佳。
【关键词】卡介菌多糖核酸地氯雷他定片慢性荨麻疹疗效
目前,绝大部分的慢性荨麻疹病人找不到确切病因或者致敏原,一般认为与感染、药物、精神因素等有关,使其成为一种慢性难治性、复发率高的皮肤病。国内外大量临床研究[1]表明,卡介菌多糖核酸非特异性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确切疗效,然而不足之处是周期长、病人依从性差等。为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最佳治疗方案,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治疗成本,使药物资源配置最大合理化,笔者采用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于2010年5月-2012年5月自愿选择在广东省泗安医院就医治疗慢性荨麻疹的120名病人。笔者将其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对照组、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30男10女,年龄(30.65±6.85)岁,病程(7.12±4.83)月;治疗1组21男19女,年龄(31.22±6.22)岁,病程(6.02±5.53)月;治疗2组28男12女,年龄(32.05±7.33)岁,病程(6.85±4.99)月。三组性别、年龄、病程和皮疹分布情况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仅口服地氯雷他定片5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均予以卡介菌多糖核酸2ml/次,肌注,治疗1组隔日1次,治疗2组隔3日1次。疗程1个月。于治疗18天、停药时(1个月)、停药后半个月、各随访观察并记录疗效、医药费和不良反应等。
1.3疗效评定
在用药前、用药第18天、停药时和停药后半个月根据提出的症状体征评估治疗前后的积分(观察内容包括最大风团直径、瘙痒、皮损持续时间、风团数量和皮肤划痕征)分成显效、有效、无效三种;根据每周发作的次数作为辅助的疗效观察,0级为每周发作0次,1级为1-2次,2级为3-4次,3级为4-5次,6次以上为4级。另外,对治疗费用、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以及患者依次性进行评分,观察治疗后的效果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治疗1、2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在用药18d、停药时和停药半个月后在疗效和每周发作次数方面,均具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但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比较在用药18d、停药时、停药半个月后的临床效果以及每周发作次数上比较两组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结果见表1和2。
表1三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情况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比较,▽P>0.05
表2治疗前后的每周发作次数情况分析(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治疗1组合治疗2组比较,▽P>0.05
2.2治疗后情况的比较对照组与治疗1、2组及治疗1、2组之间,在生活质量评分、依次性评分、平均医疗费用、患者满意度和不良反应方面分别均具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结果见表3。
表3两组治疗后的一般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比较,▼P<0.05
3讨论
最新研究[2]表明慢性荨麻疹患者体内存在T细胞亚群的失衡。而卡介菌多糖核酸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为卡介苗的提取物。通过调节机体体液、细胞免疫增加细胞免疫功能,从而使患者免疫系统趋于平衡,同时稳定肥大细胞膜和竞争性抑制IgE,阻止IgE与抗体结合从而达到抗过敏作用。
卡介菌多糖核酸传统的办法是隔日1次肌注的方法,目前采用隔2天以上1次的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方法未见报道。但有文献报道[3]采用不同剂量及用法(每周1次和2次肌注)治疗哮喘,疗效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笔者探讨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2ml/次,肌肉注射,治疗1组隔日1次,治疗2组隔3日1次。疗程1个月。经对对比观察,两组治疗组并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然而在生活质量、依次性评分、医药费、患者满意度和不良反应方面,三组间比较均具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与文献报道[1,3]一致。但“延长注射间隔时间仍然疗效相当”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笔者认为这可能与卡介菌多糖核酸使用后能持续产生IgG抗体,在固定的时间内产生稳定、有效的血药浓度从而达到“封闭抗体作用”有关。但本次研究病例较少,上述探讨仍需更多的临床病例去证实。
综上所述,笔者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的方案治疗慢性荨麻疹后发现,采用1次/3d用药方案虽与隔日1次疗效相当,但用药间隔时间长,用量最小,可减少病人注射的痛苦,明显降低医疗费用,显著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建议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顾文涛,穆华.咪唑斯汀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1):21.
[2]吴伊旋,沈惠风.慢性荨麻疹部分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37(2):136-137.
[3]石学波.西替利嗪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34(1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