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农合实践中的农民积极性问题与对策

/ 1

浅析新农合实践中的农民积极性问题与对策

郭翔宇,车畅(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中央政府为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举措,目的在于减轻农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但是,伴随着覆盖范围的逐步扩大,在推广过程中还存在不足和缺陷,遇到很多问题。本文将就新农合实施过程中的农民参与积极性问题进行分析,就如何提高农民参加新农合的积极性提出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积极性;问题;对策

1农民参与新农合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分析

①农民健康投资观念、共济观念及风险观念淡薄。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家庭和亲属团体所形成的互助共济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社会保障的替代作用,从而使合作医疗难以被广泛接受。

②结报药费难。结报药费既麻烦又很慢,这是参合农民的一致反映。在门诊药费结报上累计发生额达300元以上的才可以将收集齐的药费票据交给村卫生室,再由村卫生室集中起来,按结报期到卫生院统一结报。领取补偿金后再发给个人。这期间少则1周,多则1月。住院药费结报则更严重,从申请结报到领取补偿金至少需要半个月的时间。这种药费结报难的状况,直接影响了农民参与新农合的积极性。

③新型合作医疗缺乏农民参与监督机制。目前,合作医疗的监管在乡一级的工作主要是由乡卫生院承担,日常监管只能靠卫生院的自我约束。在现行制度中,由于农民对乡卫生院的行为难以监管,致使农民处于被动的处境。由于农民对资金的运行状况没有清楚的了解,容易使农民产生上当受骗的错觉。

④医疗质量与价格问题。在大多数乡卫生院,医疗设施缺乏,设备简陋。医务人员的医务水平不高,许多疑难杂症无法医治。另外,农村医疗机构数量的繁多导致定点医疗机构的确定与监管较为困难。这些都影响了农民参与新农合的积极性。

2提高农民参与新农合的积极性的对策建议

①强化监督机制,并对资金使用情况定期公示。要建立高效的监督主体,不仅要包括政府,而且要包括审计机构、农民自治组织的监督机构,保证农民在监督主体中的地位,取信于民。定期对资金进行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布。对农民的住院报销费用按月在医疗机构和所在乡镇进行公示,增加透明度,只有让广大农民相信制度,才能提高参加合作医疗的积极性。

②在医疗费用的报销等手续上要尽量简化报销的程序,缩短报销费用的时间。实行电子计算机网络结报,可以将用户信息在定点医院间信息共享,实行随时结报。按正常看病先交纳费用后,待看完病或出院时,可立即办理结报手续。结报费用可由各定点医疗机构垫付,县合管办审核后当即将资金拨付给定点医疗机构,这样保证了农民可以及时拿到报销费用,提高了其参与的积极性。

③完善农村基础医疗设施,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素质。首先,加大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是吸引农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有效途径。其次,加强医疗队伍建设。从上级医疗部门选派优秀的医护人员到乡卫生院进行交流、教育活动,并对乡村医生开展培训,以便使农村医疗队伍水平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同时,应该努力改善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提高医德水平,创造良好的从医环境。

④改变完全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情况,注重预防保健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立足于大病保险,以大病统筹为主。政府、社会和个人的筹资都是用于补助大额医疗费用或住院费用。重点放在了大病治疗上,而不是立足于预防、保健生活中的多发病、常见病,预防保健工作处于可有可无的境地,其最终结果可能偏离农村卫生工作的大方向。

⑤加强法规制度建设。目前,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决定多是以通知和意见的形式实施,没有规定法律责任,缺乏国家强制力、统一性和严肃性。新农合必须需要借助国家立法的形式加以确认和推广,才能得到有效地贯彻,才能真正成为为广大农民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的重要措施。只有将制度进行规范确立,有法可依,才能消除农民对制度变化的担心,提高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刘军安,卢祖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社会心理及社会支持理论与实践[J].中国社会医学,2007,24(1).

[2]易佩富.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与对策[J].中国卫生经济,2005,(5).

[3]黄晓俐,漆雁斌.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

[4]梁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问题与对策[J].理论科学,2008.

[5]吴洵,夏祥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中基层医疗服务的“瓶颈”问题研究[J].财政改革,2006,(12).

[6]邓大松,刘昌平.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7]宋斌文.当代中国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