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梅李晓明钟伟兰(中山市中医院广东中山528400)
【中图分类号】R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3-0074-03
【摘要】目的研究中山地区部分先兆流产患者体质类型分布特点。方法对547名先兆流产患者、265名正常妊娠孕妇采用中医体质量表,进行中医体质分类的调查。结果三组人群的体质构成比存在显著差异(P<0.001),中山地区城区先兆流产患者体质类型以气虚质、气郁质所占比例居多;中山城镇先兆流产患者体质类型以瘀血质、阳虚质所占比例居多,正常妊娠者阴虚体质居多。结论城区与城镇区域部分先兆流产患者体质有一定的偏颇。
【关键词】先兆流产体质类型预防
先兆流产是指妇女妊娠28周以前出现阴道少量流血,伴小腹疼痛或腰酸胀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为自然流产的临床类型之一。属中医学“胎漏”、“胎动不安”、“妊娠腹痛”之范畴,最早见于晋代《脉经》及隋代《诸病源候论》。近年来自然流产的发生率约15%,且具有反复发生的倾向,其中80%以上为早期流产。体质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这种特质反应在生命过程中的某些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方面,对自然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方面,以及发病过程中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罹患性和病理过程中疾病发展的倾向性方面,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动态可变性的特点。本研究探讨了中山城区与城镇区域部分先兆流产患者体质有一定的偏颇;体质类型与先兆流产发病相关性,为中医药干预和调节育龄期妇女孕前及孕时的体质提供依据。
1、研究内容
以中医体质学理论为指导,通过问卷调查,研究早期正常妊娠妇女和先兆流产患者的类型分布特点,及其与先兆流产发生的相关性。
2、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8年11月至2010年12月在中山市中医院妇科门诊及住院部的先兆流产患者共547例,其中中山城区区域先兆流产患者277例、中山城镇区域先兆流产患者270例,同时随机选择正常孕妇女265例对照。
2.1诊断标准:
①先兆流产的诊断标准:有停经史,停经时间小于或等于28周;有阴道出血或下腹胀痛,或伴有腰酸及下腹坠胀感;妊娠试验阳性;妇科检查示子宫增大变软,等于或小于停经月份;B超示宫内妊娠。
②正常妊娠的诊断标准:有停经史,停经时间小于或等于28周;妊娠试验阳性;妇科检查示子宫增大,等于停经月份;B超示宫内妊娠,与停经月份相符。既往无自然流产史。
③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①,以中山市地区区域划分,石岐区、城区东、南、西、北四区先兆流产患者纳入城区组。以中山市地区区域划分,中山除石岐区、城区东、南、西、北四区先兆流产患者则纳入城镇组。符合诊断标准②者。
2.2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确定合格调查者,采用面对面问卷的方法,要求患者对自己的主观感觉程度进行评估,由调查人员进行打分,每类症状单独积分≥4分确定为该体质类型,凡两种或以上体质积分均≥4分者为复合质。各类积分<4分者为平和质。调查完后对各组统计资料进行整理。数据统计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
本次调查共收集有效调查表812份。其中城区组共发放290份,回收288份,剔除资料不全者11份,有效调查表277份。城镇组共发放277份,回收273份,剔除资料不全者3份,有效调查表270份。正常孕妇女对照组共发放300份,回收280份,剔除资料不全者15份,有效调查表265份。
中山城区组及中山城镇组先兆流产患者均来自2008年11月至2010年12月在中山市中医院妇科门诊、妇科急诊及住院部的先兆流产患者共547例,其中中山城区区域先兆流产患者277例;中山城镇区域先兆流产患者270例。正常孕妇共265例,有25例为本院职工,40例为本院职工家属,200例为中山市各单位随机挑选正常孕妇。
3.1三组一般条件的均衡性比较
3.1.1年龄城区组最大年龄44岁,最小年龄18岁;城镇组最大年龄45岁,最小年龄18岁;正常妊娠组最大年龄49岁,最小年龄18岁。
3.1.2民族、职业、文化程度、籍贯
表l三组年龄、民族、职业、文化程度比较
如表1所示,经卡方检验,三组在年龄、民族、职业、文化程度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3.1.3孕周城区组最大孕周25周,最小孕周5周;城镇组最大孕周27周,最小孕周5周。
3.2各组体质类型分布情况
3.2.1先兆流产患者体质类型分布:547例先兆流产妇女当中,气虚质居多,共96例,占17.55%,瘀血质85例,占15.53%,阳虚质83例,占15.17%,气郁质77例,占14.08%,这四种体质共占62.34%。
3.2.2城区组患者体质类型分布:在277例城区组患者当中,气虚质居多,共51例,约占18.4%,其次为气郁质,为45例,均占16.2%,平和质和阳虚质、阴虚质和瘀血质分别占12.6%、13.0%、11.6%和12.6%。城镇组患者体质类型分布:在270例城镇组患者当中,瘀血质居多,共50例,约占18.7%,其次为阳虚质,为47例,约占17.5%,气虚质和平和质、阴虚质和气郁质分别占15.7%、9.3%、8.2%和11.9%。
3.2.3阴虚质为正常妊娠妇女最常见的体质类型,约占19.5%,其次为平和质约占16.9%。
3.2.4三组人群体质分布情况比较
表2三组人群体质分布情况比较
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显示三组人群之间体质分布情况呈显著差异(P<0.05)。
4、讨论
体质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这种特质反应在生命过程中的某些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方面,对自然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方面,以及发病过程中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罹患性和病理过程中疾病发展的倾向性方面,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动态可变性的特点。育龄期女性因其具有经带胎产乳这些不同于男子的生理特点,而在不同的时期、地域具有其特有的体质分布特征。
4.1正常孕妇的体质特点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正常孕妇以阴虚质为主,占19.5%,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对广州部分地区研究结果一致。因孕后胎赖血的滋养方能生长发育,肾主藏精,精血下聚冲任以养胎元,灌溉胞胎,而肾者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五脏盛乃能泄,此乃各脏腑精血易虚之时,正如傅青主云:“夫胎也者,本精与血之相结合而成,逐月养胎,古人每分经络,其实均不离肾水之养……”故正常妊娠者也常常有阴虚表现。若素体阴血亏虚,也有导致先兆流产可能。
4.2先兆流产患者的体质特点
547例先兆流产妇女当中,气虚质居多,占17.55%,瘀血质占15.53%,阳虚质占15.17%,气郁质占14.08%,这四种体质共占62.34%。提示气虚质、瘀血质、阳虚质、气郁质均可能为先兆流产的好发体质。其中,城区以气虚质居多,约占18.4%,其次为气郁质,均占16.2%,城镇瘀血质居多,约占18.7%,其次为阳虚质,约17.5%,现就中山部分地区体质特点与先兆流产的发病关系做进一步探讨。
4.2.1城区孕妇体质特点与先兆流产发病的关系
在调查中发现,对于当代妇女,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及来自家庭、工作的压力都较大,常常有力不从心的情绪,易产生气虚体质,为先兆流产常见病因,“夫脾胃之气虚,则胞胎无力,必有崩堕之虞”,且肾气不足,胞胎无所维系而致堕胎者不在少数。同时,气郁体质在现代社会更不容忽视,复杂的工作生活环境以及当前政策对生育方面的限制,使孕妇对胎儿性别及胎儿是否健康等问题过多关注,精神过于紧张或者怀孕后自己不适应导致紧张焦虑有直接的关系;特别是曾有过不良孕产史的,再次怀孕后担心生个不理想的孩子,情绪持续高度紧张,不能放松,容易产生心理失衡,情志不畅,孤寂等的心理,易致肝气郁滞而不畅。肝本藏血,肝怒而不藏,不藏则血难顾,如肝经郁火“肝为肾之子,一日无津液之养,……肝急则火动而逆也”,“大怒则火益动矣,火动而不可止遏,则火势飞扬,不能生气养胎”。因此在城区,气郁之质使胎元失养而发为先兆流产也多见,应予以重视。
4.2.2城镇孕妇体质特点与先兆流产发病的关系
在城镇地区,特别是在农村,传统的性别偏见仍普遍存在,常多劳多产,许多患者有人流史,可能为导致瘀血内阻的原因之一,再者,亦有部分患者合并癥瘕,或有癥瘕病史,可能与饮食及生活习惯有关,其凝聚之血留滞于胞脉,妇人受孕之后,新血不得归经以养胎元,阻碍胎元孕育,而致胎漏、胎动不安。《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治》云:“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痼害。”阳虚体质在城镇患者中亦多见,中医认为,肾阳主宰着人体一身之阳,肾阳足,全身之阳亦足,则生命力强壮;肾阳衰,全身之阳亦衰,则生命力衰弱;肾阳亡,则全身之阳随之而亡,生命也就不存在了。元阳为阳气之根,故阳虚体质妇女常因肾阳不足,致胞宫无以温煦,冲任失固,胎失所养而易发为早期先兆流产。
4.3结合中医体质防病治病
在临床工作中,可借助中医体质的调查,指导孕妇、计划妊娠,妇女在有计划的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措施,预培其损,在未孕前宜针对其体质做出干预,孕前调理,孕后加强监护,指导合理的安胎治疗,如气郁体质者宜疏肝解郁安胎,气虚体质者偏重补益中气,升陷安胎,瘀血质者偏重祛瘀化,止血安胎,但有药不可恣意攻伐,阴虚质者适宜益精养血,止漏安胎,阳虚质者温阳补肾安胎等等,并且结合城区、各乡镇生活工作环境不同,思想观念的差异,加强心理调护,引导健康妊娠理念,对预防先兆流产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1.
[2]何裕民,刘文龙.新编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113.473.
[3]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2.
[4]何裕民,王莉,史凤亭.体质的聚类研究.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2(5):7~9.
[5]王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中医痰湿(肥胖)体质的基础研究”课题总结.王琦论文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54.
[6]朱庭仪.中医体质分型100例分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4):48.
[7]蔡倩倩,余世强,陆耘.先兆流产的中医药治疗近况;安徽医药杂志.2008.11(12):1083-1084.
[8]王薇,卢苏.中医治疗先兆流产进展撷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61-64.
[9]乐杰.妇产科学(第七版,先兆流产),83-85.
[10]赵颖,吴惠君.广州地区部分早孕妇女与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的初步研究.全国中医药妇科论文集.
[11]关永格,李坤寅.清热安胎法在先兆流产中的应用,新中医,2008.9.40卷9期.
[12]曾诚,岳明明,罗颂平,邓高丕.试论先兆流产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