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琰(江苏省无锡市第八人民医院妇产科214016)
【中图分类号】R7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2-0123-02
婴幼儿小阴唇粘连主要继发于婴幼儿外阴,阴道炎急性期未及时处理或长期慢性外阴炎。其发生几率较低,常见于5岁以下的幼女,多与外阴炎并存[1]。我院妇科门诊对39例外阴粘连患儿采取了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5月妇科门诊就诊的外阴粘连患儿共39例,年龄分布在3个月至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5岁。
1.2临床表现:患儿常有外阴潮红,阴道分泌物增多,排尿时尿流变细或分道,严重者排尿困难伴哭闹。查体发现两侧小阴唇不同程度粘连,粘连带正中线可见淡紫色半透明带。39例患儿中,27例小阴唇完全粘连,尿液从粘连上下方裂隙中流出,12例小阴唇部分粘连,未发现大小阴唇均粘连者。
1.3治疗方法:(1)钝性分离法:在家长及助手的协助下摆患儿为膀胱截石位,局部碘伏消毒外阴皮肤,左手食指,拇指分别置于大阴唇两侧,分开暴露粘连的小阴唇,使其粘连带变宽,右手执干棉签用适当的力量向上或向下钝性分离粘连处,直至两侧小阴唇完全分开,充分暴露出阴道口及尿道口。粘连分开后创面有少许渗血,则予以压迫止血,后涂抹红霉素眼膏。术后每日早晚及患儿大便后清洗外阴,擦干外阴后再涂红霉素眼膏,一般治疗时间为一周,一周后来院复诊。(2)雌三醇乳膏局部涂擦外阴法:39例患者中因2例患儿坚决不能配合钝性分离术,予以雌三醇乳膏0.25g/次,一日两次涂抹于粘连处。隔一周来院复查,粘连均在两周内自行松解。
2.结果
39例患儿均治疗成功,随诊1年有一例患儿因愈后家长护理不得当而复发,行二次分离术。
3.讨论
3.1病因:婴幼儿发生小阴唇粘连主要与以下几点有关[2]:1.幼女外阴发育差,不能遮蔽尿道口及阴道前庭,细菌易于入侵。2.新生儿出生后2-3周,来源于母体的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上皮逐渐变薄,糖原减少,pH值上升至6-8,乳杆菌不再为优势菌,易受周围其他细菌感染。3.婴幼儿卫生习惯不良,护理不得当,导致外阴不洁,大便污染外阴损伤或蛲虫感染均可引起炎症。4.阴道误放异物造成继发感染等。
3.2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婴幼儿小阴唇粘连诊断较为明确。大部分患儿有外阴阴道炎史,用手搔抓外阴,排尿异常甚至排尿困难等病史。体格检查可发现两侧小阴唇粘连融合,中间有一淡紫色半透明带。但应与外生殖器畸形相鉴别,如先天性无阴道及阴道闭锁者均有发育良好的大小阴唇,尿道口位置正常,而未发现阴道口及处女膜环,且无中间半透明带,无法用上述方法分离。
3.3处理及预防:早发现早处理,早期粘连组织疏松,分离较容易,治疗时间短,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少,也可避免异常排尿而引起的尿流感染及持续性外阴炎。粘连时间长容易导致小阴唇结构改变形成疤痕,给患儿带来永久的痛苦。为减少本病的发生,应注意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便后清洁会阴,勤于更换尿不湿,尿布及内裤,内裤及尿布应使用柔软,吸水性好的非化纤面料以免刺激皮肤,积极治疗婴幼儿外阴阴道炎,防止小阴唇粘连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尚清.幼女小阴唇粘连100例诊治分析.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22(6):346-347.
[2]乐杰.妇产科学.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