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刻不容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2

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刻不容缓

高迪

单位: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第三实验小学

姓名:高迪

电话:13783193790

邮编:471500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要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在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朗读,使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得以提高。

【关键词】朗读教学提高素养重视范读保证时间精当评价

所谓朗读,就是用爽朗生动的标准语音,把书面上用文字写出的成段、成篇的文章作品念出来,成为有声的活语言,使许多人听见后,了解并接受,不仅产生等于书面作品的表达效果,还可以由于声音的运动,增强效果,使读者不仅知道,而且得到更深刻的感受。《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个学段的目标之中去,即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朗读要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在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朗读,使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得以提高。

但是,如今的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只重视“讲”,把朗读教学远远抛在脑后。这就造成学生读书枯燥无味,破词断句,不会声情并茂的朗读课文。看来,搞好朗读教学已是刻不容缓!

如何切实搞好朗读教学呢?

一、全面提高语文教师的素养

平时,语文教师必须加强语文基本功训练,自己要多练习朗读,多听别人声情并茂的朗读,不断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这样,在教学中为学生范读,指导学生朗读时心里才有“底气”。同时,还要认真备课,尤其要认真备读,不但要考虑不同年级的不同的朗读要求,而且应该认真的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朗读要求,也就是为什么要读,读后要达到什么目的,什么时候进行理解性朗读,什么时候进行表演性朗读,把课文的朗读教学目标烂熟于心,全面了解并熟知文章的感情基调与尺度,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胸有全局,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充分重视范读

范读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主动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欣赏课文,提高欣赏的水平。教师的即兴范读,不仅有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有声语言,还有目光、姿态、表情、动作等无声的体态语言。教师在范读中用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从而使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朗读内容产生共鸣。这种感染作用是其他手段无法替代的。好的范读,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心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首先要重视课前的范读。课前范读的目的是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欲望,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是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整体的印象,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因为学生初步接触课文,这时的范读速度要稍微缓一些,尽量与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速度一致。如果速度过快,学生听起来跟不上进度,匆匆跳过,就会影响效果。

其次要注意精读过程中的范读。精读的过程中仍需要教师的范读,但在这里的范读一定要适时,可在学生的感悟受挫时、情感不定时、思维受阻时进行范读,为学生学习文本创设必要的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从而更容易理解文本。

实践证明,学生十分喜欢听老师范读,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朗读水平就提高得越快。

三、充分保证学生的朗读时间

《朱作仁谈朗读》一文中指出:“讲读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伤口以生命。讲读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

以往的语文教学,太过于重视“讲”,而忽视了学生的“读”。一篇课文的学习,总少不了串讲,少不了繁琐的词句分析,学生只是围着老师的问题、讲解在转,“读”则成了一种形式。一篇课文讲完了,可有的学生连课文都读不通,所记的那些“理解”“体会”,全都是老师“讲”出来的.。这样一来,学生的语文能力停滞不前,仍然不会“说话”“作文”,原因就是学生读的太少了,自己理解体会的太少了,语言积累的太少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摒弃纷繁复杂的分析,多让学生去读,真正发挥朗读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圆满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说书读得遍数多了,自然就明白它的意思了。既然多读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我们为什么不让“长时间的讲”为“长时间的读”让路呢?我们应该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一定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要留出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诊断、调节功能。

四、朗读评价要有精当的指导性

教师的评价艺术对于创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增加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如果评价不当,有可能会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受到挫伤。因此,我们在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时,一定要以鼓励为主,要善于发现学生朗读中的闪光点,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但同时也要注意评价一定要恰如其分,有精当的指导性。虽然肯定与表扬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与喜悦,但过分的表扬容易滋长学生的骄傲情绪。所以,评价朗读要以事实为依据,能激发学生长久的内在的积极性,善于发现值得鼓励的地方,避免廉价的表扬。一味的说“好”“真棒”这种模糊的、笼统的语言,会让学生摸不着边际,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好,为什么好。因此教师要有严谨审慎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充分肯定读得好的地方,巧妙的指出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学习《五彩池》一课时,有位同学读“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一句时,“无数”这个词读得不够好,我说:“你读得很认真,但老师觉得水池不够多,还能数得清。”第二位同学读得有进步,我这样评价:“这回的水池比刚才多了很多,但如果仔细数,还能数得清。”第三位同学读得很好,我表扬道:“读得真好!水池真是太多了,怎么数都数不清了!不过,你找到这么多水池,还有前边两位同学的功劳呢。”然后,又请前两位同学再读这句话,感情很快就到位了。当然,教师需要锻炼出敏锐的语言感受力和极强的分析判断力,才能使评价具有精当的指导性。

五、朗读要面向全体学生

每个班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的,他们的水平、能力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复杂程度不同的文段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也应量“材”录用,哪怕是朗读的评价也应因人而异,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同时,还应多为“丑小鸭”创造登台亮相的机会,想方设法调动他们全身心投入,是每个孩子的朗读能力都得到充分发展。

在教学中,只要我们充分重视范读,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给每个孩子都创造朗读的机会,并进行精确的评价和指导,相信孩子们的朗读能力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3、《朱作仁谈朗读》

4、《小学语文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