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近五年428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我院近五年428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分析

肖方

肖方

(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21005)

【摘要】目的:分析医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年至2011年呈报590例药物不良反应中筛选428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按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分类、临床症状等进行分析。结果:428例ADR报告共涉及6大类、31种抗菌药物,其中喹诺酮类引起的ADR最多(占39.95%),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最常见(占98.13%),临床症状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居多。结论:ADR发生于年龄、给药途径、用药频率等密切相关。应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强ADR监测,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抗菌药物;药品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0-0319-02

抗菌药物在临床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不良反应发生率随之上升。为了解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ADR发生情况,减少ADR的重复发生,发挥ADR监测的指导作用。现对我院2008-2011年收集上报的428例抗菌药物所致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所有分析数据来源于2008-2011年收集上报的ADR共590例,其中涉及抗菌药物的ADR共428例,占65.34%。文章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按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分类、临床症状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2结果

2.1发生ADR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

在428例ADR报告中,男性194例,占45.33%;女性234例,占54.67%;年龄最小者9/12岁,最大者88岁。性别与年龄分布见表1。

2.4引起ADR的前5位的抗菌药物

引起ADR前5位的抗菌药物为氨曲南64例(14.95%)、加替沙星61例(14.25%)、左氧氟沙星56例(13.08%)、头孢曲松38例(8.88%)、克林霉素36例(8.41%)。

2.5ADR的临床表现及涉及器官

被调查的抗菌药物的ADR报告临床表现主要在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及免疫系统等,偶发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临床症状有皮疹、瘙痒、面部水肿、荨麻疹、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胃部不适、头晕、头痛、心悸、呼吸困难、发热、休克等等。

3讨论

428例ADR是由抗菌药物引起的,占总例数的65.34%,居各类药物首位,与国内同类报道结果相一致[1]这与目前抗菌药物大量应用密切相关。临床存在无明显指征用药、联合用药、用药剂量过大、疗程过长等问题。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不仅增加患者发生ADR的机会,同时造成耐药性的发生。因此,临床应认真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管理。

由表一可知,428例ADR中,男性194例,占45.4%;女性234例,占54.6%;男女比例为1:1.21,女性略高于男性。与以往报道大致相同。这是由于女性的生理特点决定,其在月经期、妊娠期、分娩期和哺乳期对某些药物代谢具有特殊性,可能引起蓄积中毒。60岁以上老年人也较易发生ADR,这因为老年人各个组织器官开始发生退行性变化,尤其肝肾功能均有明显减退,致使药物在其体内药代动力学发生改变,再加上老年人合并用药现象普遍,因此应加强对老年人ADR的监测,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提高这一人群的用药安全。另小于18岁的儿童因为各个脏器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对药物敏感也易发生ADR,也是监测的重点[2]。

临床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的发生率最高,共420例,达98.1%,其主要原因是因为静脉给药直接进入人体,无肝脏的首过效应,药物浓度高,对机体刺激迅速强烈,还有注射剂本身的特点,如pH、渗透压、微粒、内毒素等等均会引起ADR,提示静脉给药途径风险较高,因此应提醒临床医生用药时要遵循“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静脉给药”的原则,选择合理的给药途径是减少ADR发生的重要方法。

由表2可知,428例ADR中,喹诺酮类引起的ADR在各类药物中居首位,占39.95%;其次是?-内酰胺类38.78%。氨曲南引起的ADR最多,达64例,这是由于其不用做皮试、杀菌力强等优点,在临床上用的过多,用量的增加导致ADR病例也日趋增多,国家为保护该品种已在抗菌药物使用管理专项整治中将其列为特殊性使用药物,我院2012年ADR报告中涉及该药的数量已大大下降。加替沙星广谱高效且同一化学名有多种商品名,临床选择机会多,用药量大,其ADR报告达61例,其所致ADR涉及皮肤、笑话、呼吸等多个器官,以皮肤反应多见,提请医生严格掌握适应症,详细询问病史、过敏史,用药时应对用药过程进行监控,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在428例ADR报告中,临床表现以瘙痒、皮疹多见,与大量文献相符[3],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1)皮肤反应的临床表现易于观察和诊断,且不易于其他疾病相混淆;2)药疹是由变态反应所致,而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抗原性较强,易发生此类反应。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一旦出现药疹等,应立即停用所有可疑药物,并采取相应措施。

临床在使用抗菌药物是,既要关注其抗菌效应,也要高度重视其ADR。而药师则应熟悉掌握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协助医生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加强监测,进一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姜玲,沈爱宗,等.我院2002-2005年99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J].中国药房,2007,18(8):614-616.

[2]董云玲,张风玲,张俊忠.11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10(12):1120-1122.

[3]刘红华,万雄飞,胡艳.我院226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0,19(12):679-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