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时机及方式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时机及方式分析

黄锐闫世军徐春玲赵颖(通讯作者)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吉林长春130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时机及方式的选择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收集90例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到医院进行治疗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这90例患者发病到进行手术治疗的时间分为三组:?超早期手术治疗组——出血后7h内进行手术的,有41例;?早期手术治疗组——出血后7h~24h进行手术的,有30例;?延迟手术组——出血24h以后进行手术的,有19例。根据患者的出血部位、出血量等病情症状选择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有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骨板减压术、单侧或双侧脑室外引流术等。观察记录三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治疗效果、术后恢复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早期手术治疗组预后Ⅰ级、Ⅱ级比率显著高于早期手术治疗组,Ⅴ级显著低于早期手术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手术治疗组Ⅰ级、Ⅱ级、Ⅲ级比率显著高于延迟手术组,Ⅳ级及死亡比较明显低于延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有着合理的手术方法与手术时机,能够使患者治疗后有着良好的预后,对确保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

高血压的主要特征是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即当收缩压≧14mmHg或者舒张压≧90mmHg时即可判断为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属于慢性病。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高血压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患者多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近年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大力发展,高血压的患病人数也在逐年增加。高血压患者如果不加以注意,很容易促使中风、脑出血、心肌梗塞和肾脏衰竭等疾病的发生,导致残疾和死亡。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患者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常发生于50~70岁,男性略多,冬春季易发,对患者是生命健康产生极大的威胁。因情绪激动、过度脑力与体力劳动或其他因素引起血压剧烈升高,导致已病变的脑血管破裂出血所致。重症高血压脑出血主要是指中线结构>1cm或者CT检查脑实质内出血>50ml的高血压脑出血。根据患者的血肿类型、出血量、出血位置等方面的情况,合理的选择手术方式以及手术时间,对患者手术治疗的预后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文旨在分析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时机及方式的选择对疗效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收集90例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到医院进行治疗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这90例患者发病到进行手术治疗的时间分为三组:?超早期手术治疗组——出血后7h内进行手术的,有41例;?早期手术治疗组——出血后7h~24h进行手术的,有30例;?延迟手术组——出血24h以后进行手术的,有19例。其中男性患者63例,女性患者27例;三组患者的年龄范围均在37~85岁之间,平均年龄59.65岁;病程均在3.7~23.4年之间,平均病程13.41年;最少出血量为53.1mL,最大出血量为188.3mL,平均出血量(91.4±22.1)mL。出血位置:41例基底节区出血,26例小脑出血,12例下丘脑出血,11例脑叶出血。三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没有明显差异(P<0.05),本研究经过患者本人同意,通过医院确诊为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1.2诊断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出血部位、出血量等病情症状选择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①患者小脑出血或者幕上血肿在50-70mL左右时,通常的手术方式是以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为主,从侧裂往血肿腔位置分离,并且尽量将血肿全面清除,在显微镜的监视下做好止血工作,最后将止血纱布贴在创面,完成手术后将引流管在硬膜外留置。②患者属于脑室出血或者脑室铸型类型的,应该通过脑室双侧或者单侧穿刺置管外引流手术进行治疗,在置管后冲洗血肿,同时给予轻度负压抽吸血肿处理,完成手术后从引流管将尿激酶1万U/d注入,关闭4h引流管后将引流放开。③如患者有着散大的瞳孔且幕上血肿>70mL的情况时,应该通过开颅清除血肿且去骨瓣减压操作进行治疗,采取窄脑压板在脑功能亚区与血肿有着最近距离的位置,在血肿腔分开脑组织,全面清除或者基本清除血肿,完成后通过显微镜做好止血处理,在创伤位置贴上止血纱布,放置引流管。如果出现血肿在脑室破入的症状时,则应该在侧脑室采取置管外引流的处理。

1.3评价标准

对患者行平均48个月的随访,依据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ADL)对预后进行评价:Ⅰ级:日常生活完全恢复;Ⅱ级:可独立生活或日常生活部分恢复;Ⅲ级:扶拐可走,需他人协助;Ⅳ级:卧床,但有意识存在;Ⅴ级:植物生存状态。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涉及到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IBMSPSS23.0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涉及到的计数资料均采用x2检验,组间比采用单因素方差检验,P<0.05表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依据90例患者平均24个月的ADL法随访评估情况,超早期手术治疗组预后Ⅰ级、Ⅱ级比率显著高于早期手术治疗组,Ⅴ级显著低于早期手术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及Ⅲ级、Ⅳ级比率无明显差异(P>0.05)。超早期手术治疗组Ⅰ级、Ⅱ级、Ⅲ级患者比率分别为22.5%、25.0%以及27.5%,此比率参数明显高于延迟手术组Ⅰ级、Ⅱ级、Ⅲ级患者比率8.0%、12.0%、16.0%。与此同时,超早期手术治疗组Ⅳ级、Ⅴ级比率以及死亡比率分别为5.0%、7.5%、12.5%,此比率参数明显低于C组Ⅳ级、Ⅴ级以及死亡比率16.0%、20.0%、2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手术治疗组Ⅰ级、Ⅱ级、Ⅲ级比率显著高于延迟手术组,Ⅳ级及死亡比较明显低于延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Ⅴ级早期手术治疗组、延迟手术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通过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常见的手术治疗方式以脑室外引流血肿溶解术、开颅血肿清除术、椎颅血肿碎吸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等为主,上述手术方法在临床中因疾病类型不同而能发挥各自的优势。本文根据患者病情发作到接受治疗时间的差别,对3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超早期手术治疗组患者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分析患者出血量、出血位置以及血肿等方面存在的区别,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通过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临床治疗是较为常见的手术方式,由于该手术是微创类型的,对患者手术后的生活能力的恢复有着极大的帮助。

总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及时地通过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且根据患者血肿类型、出血量、出血位置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高晨,周敏慧,刘耀明,贺云飞,马宝平.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时机及预后分析[J].中国康复,2010,02:115-117.

[2]高晨,周敏慧,刘耀明,贺云飞,马宝平.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时机及方式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0,21:3972-3974.

[3]苏斌.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与疗效的关系分析[J].当代医学,2012,29:68-70.

[4]李志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与疗效的关系[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5:34-35.

[5]方绍强.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时机及方式探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25:50-51.

[6]刘占鳌,史红奎,裴艳琴.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时机及方式临床分析[J].中外妇儿健康,2011,08:228-229.

[7]刘春.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时机选择及方式探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1:4953-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