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四方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42)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城市空间设计进行了分析介绍,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初探
前言
所谓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同时,它是人类与自然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表现之处。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急剧扩张,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和建设中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传统和特色在丧失,绿地空间在减少,城市的建设和公共空间越来越让人感到是为了供他人观赏,而缺少为公众所使用,很少考虑从人性的尺度、人性的功能出发,离大众的情感距离也越来越远。“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正在使城市空间环境走向人性化的反面,这种现状使得探寻和研究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现象分析
1.1缺失人参与的城市公共空间
所谓的公共空间是指具有开放、公开特性的,由公众自由参与和认同的公共性空间。公共开放空间建设是城市人文景观的主要内容,而公共空间艺术则是公共开放空间中的艺术创作和与之相应的环境设计,同时也是公共空间建设的核心与灵魂。为什么人们喜欢去丽江等古镇旅游,因为那是根植于当地人们心底的空间,在这样的空间中人是其中的景色而不是一个旁观者。在那没有精心设计过的公共空间里,却流露出的是对人性的关注,是人的体验,在场所中体验人与人的交流、人与自然的交流。离开了人的活动、人的故事和精神,公共场所空间便失去了意义。
1.2设计师主持设计的城市公共空间
自从有了设计师之后,那些没有设计师的公共空间的丰富含义似乎便失去了。设计师或者为表现自己而设计,或者为他所依附的神权、君权、财权或机器而设计,却忘记了为人和生活的人而设计。只要简单地回顾一下城市景观的历史,就能发现很少在为人自己而设计。这里“人”是指普通的人,具体的人,富有人性的个体。
(1)唯设计师的设计。以往,建筑及城市设计强调经济、实用、美观,把美观与经济和实用割裂甚至对立,而且把美限于“观”,这本身就是个误解。
(2)为君主和权贵而设计的城市。纵观城市发展的整个历史,在大部分时间里,人们都在为君主和权贵设计城市。从北京的紫禁城到意大利的罗马再建计划和希特勒的柏林,再到英法殖民主义者在亚、非、拉的新城,城市设计无不是权贵们的集权欲、占有欲和炫耀欲的反映。
(3)为机器所设计的城市公共空间。工业革命给城市景观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主宰城市、主宰自己生活的主人—机器。
2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应体现人性化
所谓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就是能够创造条件,让人在其中有愉悦的心理体验的空间。在这样的空间里,人们可以通过各种行为的活动获得亲切、舒适、自由、尊严、愉悦、轻松、安全、活力、有意义的心理感受,那是一个展示自身价值的空间,是一个供人分享、同欢、看和被看的所在,是寄托希望并以其为归宿的地方,离开了人的活动、人的故事和精神,公共空间便失去了意义。
人作为一个自然人和社会人,需要交流、需要运动、需要领地、需要安全、需要挑战。马斯洛认为人的行为需求分为五个层次,而我们的公共空间需要承载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人。一个城市的人群结构、经济结构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考虑的重点。因此,需要设计的场所能让人性充分发挥。
3如何让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
3.1注重人的行为及心理活动是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的前提
人性化的公共场所是浪漫、自由、充满诗意的,是人的活动踩踏和磨练出来,是根据人的运动轨迹所圈划的,那是民主的、人人都认同、人人参与的物化形态。这些场所归纳起来,都有以下几大物质特点:(1)它们是最经济的,就地取材,应自然地势和气候条件,是用最少的劳动和能量投入来构筑和管理的。(2)它们是最便宜的,最适合人的尺度、人的比例,是绝对自由的。(3)它们都是有故事的,而且这些故事都是与这块场所和这块场所的使用者相关的。
人的行为活动是需要一定空间的,那么,将人的行为活动放在哪儿?这些行为活动需要多大的空间?这都是需要我们考虑的问题,是人的行为活动对我们的空间设计提出的要求。我们的人不是笼统意义上的人,而是落实到具体每一个参与到这个公共空间中行为活动的人,是我们空间景观的参与者、构成者。
3.2城市公共空间要传承地域及文脉
现在公共空间所具备的形貌、比例、感觉、品质及象征意义与不同历史时期均有较大差异,但其所包含的实质生活—公共生活是始终未变的。要阅读大地:中国南北气候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要求;体验生活:各地方文化差异对城市公共空间的体现和要求;聆听故事:各民族信仰、民俗等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体现和要求。
3.3心理层次的关怀
设计如果仅仅追求一种功能至上的原则,想以此向人性化靠拢,是行不通的。一旦理性压倒人的个性,也就偏离了人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注重物理层次关怀的同时,也关心人的心理、关怀人的情感。例如那些日光充足的室内“街道”就为身居办公室的白领和生产工人邂逅创造了条件,也促进了不同职业的人群进行沟通。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筑、构筑物的适度围合,形成积极空间,增强使用者的安全感、领域感,从而使公共空间增强场所感、领域感而对人们具有吸引力。当空间规模过大时,可利用植物、地面高差、铺地、色彩、设施等创造尺度宜人的空间环境。可见,注重心理关怀的人性化设计反映了城市公共空间“为人而设计”的本质特征。
3.4是社会层次的关怀
在我国的一些学者看来,开放空间就是指城市公共空间,它包括自然风景、公共绿地、广场、道路和休憩空间等等,这就要求我们研究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以至整个环境的演变过程以及对人类的影响,研究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探讨如何改善人类的聚居环境。加强策划与规划,从城市整体结构方面做好战略性公共空间规划,使资源、能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尽可能少地消耗一切不可再生的资源和能源、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达到自然、社会、经济效益三者的统一。
3.5对人群细分的关怀
弱势人群因其自身生理、心理特点和整个社会环境系统缺乏针对他们的考虑,而使他们的自由行为受到限制。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消除由于身体不便带来的障碍,即无障碍设计,且尽量满足最有可能使用该场所的群体的需要,同时也鼓励其他群体的使用,并确保群体之间的活动不相互影响,让儿童、老人、残疾人都可能享受户外公共生活的乐趣,特别是针对母婴、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需要,在公共空间设计、建设时也理应给予体贴关怀,使他们也能共享现代科技文明成果。只有顾及了人类本身的内在需求并在城市空间诸要素、空间表现特征、空间美学意义等多个层面上加以设计的互动与经营,才能使城市公共空间达到与人类需求同步的形态特征和美学意境。
4结语
对公共空间的酝酿、策划、营造、设计、使用、维护和改造都应以人为本,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实现对人性化的关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性化设计完全是设计本质的要求,是设计本源的回归。
参考文献:
[1]过伟敏.环境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王建国.城市设计(第三版)[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