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军1刘长青1刘佩霞21、日照市莒县人民医院276500;2、日照市莒县果庄卫生院276535
【摘要】目的: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很多女性在25岁以后,身体状况开始出现下滑趋势,30岁以上的女性人群中,乳房肿块的患病率已上升至49.3%,而子宫肌瘤的患病率也高达20%。随着不孕不育比例的上升,基于性激素分泌失调的不孕不育发病率已经占到了不孕症的15%~25%,年轻的孩子由于激素类食品,补品,饮料等的摄入,发育失调人数频增,十几岁的女孩子,也已成为内分泌失调的威胁对象。因此女性朋友要做好积极预防筛查内分泌失调的检查,其中最常见的即为性激素测定。
【关键词】性激素;内分泌失调;月经周期
性激素检验是一项较为繁琐的实验,最常见的为性激素六项检验(LH、FSH、P、T、PRL、E2).很多人为的因素都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要求检验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从检验前、中、后质量控制来避免这些常见影响问题的出现。性激素六项检验过程中检验标本采集时常可能会遇到的相关问题与分析如下:1.性激素的特性1.1效能大:激素具有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如一分子激素与受体结合,效能放大1万—数万倍。
1.2改变大:体内激素较小波动变化,可能会导致自身生理功能巨大改变。
1.3波动大:激素时间、天间、周期间均有很大波动变化。FSH与LH同步变化,呈脉冲式释放,LH晚卵泡期17次/24h,黄体中期7次/24h1.4含量极少(nmol/L、pmol/L)。
性激素的分泌每日中有巨大波动,且通常清晨高于下午,青春期时期这种差异更为明显。因此一般选择都在早晨8-10点之间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由于坚持体育锻炼会导致性激素水平的提高,所以采血前宜安静,不作过大的活动,平复15min之后进行标本采集,否则很容易引起催乳素(PRL)的生理性升高。
2)女性存在着月经周期中不同时期的每一天中各性激素指标都存在着差异,有时这种天与天之间的差异会很巨大,如排卵日与前后日之间。因此应确定不同病人的发育阶段,生育期女性取样日处于月经周期的什么阶段,才有利于诊断。检验申请单上应备注月经周期时间与末次月经时间以判断处于哪个时期3)检查基础性激素前至少提前一个月不能使用性激素类的药物(包括黄体酮、雌激素类),否则可能会造成检验结果不可靠(治疗后需要复查性激素除外)。女性使用避孕药除了因为其所含的性激素可能会干扰下丘脑、垂体的反馈调节外,还可因所含雌激素诱导SHBG的合成,产生影响。
4)在血清性激素测定结果的评价中,应注意可能存在的其他干扰因素。甲亢、肝硬化等疾病患者,由于其肝脏合成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增多,血清中睾酮、雌二醇总浓度升高,但能发挥作用的游离部分可能并无变化。而甲减、极度营养不良及多种严重疾病患者,其可减少SHBG合成,产生相反的影响。
一般来说性激素六项检查是通过测定性激素水平来了解女性内分泌功能和诊断与内分泌失调相关的疾病。在性激素六项检查过程中,根据具体检查的项目选择的需要不同,注意事项也不同。
检查的内容可以全查,也可以单项检查。检验全套性激素项目时,一般选择在月经来潮的第2-3天做检查结果是最准确的。因为这一段时间属于卵泡早期,可以反应卵巢的功能状态。但对于月经长期不来潮而且又急于了解检查结果者,则随时可以检查,这个时间就默认为月经前的时间,其结果也就参照黄体期的检查结果.检验单个项目时,根据不同项目,选择不同的血液采集方法。
检查睾酮是抽取静脉血2毫升;观察卵巢贮备功能要在月经的第3天采血。观察是否排卵要在月经中期测定LH峰值。对月经不规则又需了解有无排卵者,应间隔2周采血2次测定孕酮检查雌二醇、孕酮、卵泡刺激素,也是分别需要静脉血2毫升;观察黄体功能,检查黄体生成素,应在月经前1周采血且标本采集最好在1小时内采集3~4次,然后混合在一起进行测定;检查泌乳素应该空腹,PRL分泌不稳定,情绪、运动、性交、饥饿及进食均可影响其分泌状态,而且随月经周期有较小的波动,具有与睡眠有关的节律性;入睡后短期内PRL分泌增加,下午较上午升高。因此,根据这种节律分泌特点,应在上午9~10时空腹抽血。
PRL显著升高者,一次检查即可确定;PRL轻度升高者,应进行第二次检查,不可轻易诊断高泌乳素血症(HPRL)而滥用溴隐亭治疗,在早上9点钟左右抽血。因为药物,生活习惯(吸烟、兴奋剂)与饮食因素(高脂肪、含激素类食物)会干扰测定结果,所以检验时最好空腹。总之,性激素六项血液采集检测必须排除各种外在,内在影响因素的干扰才能为临床妇产科医生和患者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参考文献:[1]杨钢.内分泌生理与病理生理学,-2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65-572.[2]王普夫,周明等.黄体生成素的放射免疫快速测定法[J].上海医学,1986,07-03.[3]吴瑞宗,林国诚.ELISA测定血清LH、FSH的方法学评价[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0.17(2),15-16.[4]邓洁英等.人血清泌乳素的放射免疫分析法[J].中华和医学杂志.1990:10(2)115-116.[5]王莹,罗敏等.血清泌乳素单克隆抗体放射免疫测定法[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3:8(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