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山东省肥城市职业中心校高级技校山东泰安271600)
摘要:中职《服装材料》这门课专业性非常强,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对服装材料的认识与选择和对应用能力的培养。可通过多媒体播放图片、互动和实践等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把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能力,运用到实践中去。
关键词:服装材料教学方法能力培养
中职《服装材料》这门课专业性非常强。《服装材料学》是服装专业的基础课,知识容量大,它阐述了服装材料的原料、结构、品种、性能、应用、发展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内容又比较复杂抽象,课程学时少,对于中职学生和初教者来说都比较枯燥,很多内容必须和服装实际实用性能相结合才能使学生易于掌握。
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专业课呢?本文结合自己这几年的教学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一、抓好第一堂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一堂课非常重要,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每次讲第一堂课时都是先从服装入手,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观察自己穿的衣服,讨论款式、颜色、布料(材料),课堂气氛立即活跃了,学生们畅所欲言,互相评价各自的衣服,有的还动手去摸一摸,去感觉一下。“噢!《服装材料》原来和服装联系很密切,原来是这么一回事!看来材料的作用真不小。”同学们立即产生了兴趣,这就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术语通俗化
《服装材料》中各种各样的术语,大都以化学名称来出现,如“聚酯纤维”等,不好记,作为初学者的学生没有这种概念,根本记不住。因此我经常使用一些俗语,如“粘胶纤维”直接说成“人造棉”;“聚酯纤维”说成“的确良”(主要成分),氨纶,我直接说魔术变形小手套,“锦纶丝”和长筒袜联系在一起……当然这种说法可能在理论上讲不是很精确,但是这些俗语一出现,学生很容易地就记住这些生疏枯燥的概念了。
三、仿真训练法
就是让学生模拟训练。《织物的组织》这一部分内容不容易理解,为了更形象、更生动地掌握各种组织的织法,我精心准备了一些硬板纸条来当作经纬纱,每条宽度为3厘米,长度20厘米(可以更长一些,这样可以编得大一些)。经纱涂成深蓝,纬纱涂成红色,让学生看老师动手编1/1平纹、2/2斜纹。学生一看,面料的组织这么简单,自己就会编一般的斜纹,就连最难的缎纹组织5枚2飞纬面缎经面缎也迎刃而解了。结合同学们自己编的面料再接触相关的术语,比如组织点等,本节中相关的20个术语基本就解决了。这时候拿出来真正的面料让学生先观察一下能否看出是什么组织,如果看不出来再拆一下,看看具体的织法。这样可以说最难的内容就变得很简单、很容易了。
四、实际演练法
在学习《服装里料》这部分内容时,我和学生一起准备了许多面料和里料的小样,在上课时,让学生分组分步进行买卖双方的演练。
第一步,全班同学共有6个小组,共分为3个大组,每2个小组分成A、B组。其中A组同学扮演购买里料的买方,B组同学扮演卖里料的卖方,A组同学根据自己手中的面料,共同商量去购买B组的里料来搭配自己的面料。同学们开始根据课下自学以及平时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做出合理的选择判断。
第三步,根据选配的结果检测一下,比较哪组面料和里料的搭配最合理,师生共同分析原因,水到渠成,总结出了选择里料的原则。
通过这种训练,学生对面里料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加深,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非常有效,非常实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运用多媒体
如在讲《纱线和面料》时,我搜集了许多视频资料让同学们观看。这样同学们对这些枯燥的面料有了新的认识,看到了棉织物的整个生产过程,了解了棉纤维是怎样一步步变成纱线最后变成色彩丰富的面料的。讲《皮革制品》这一内容时,同学们了解了整个皮革变成精美的各种皮衣、皮包等制品的全过程。
六、实践教学
通过带学生到市场调研,不但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使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上,从课堂走向市场,从理论走向实践,建立起教学、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面对千变万化、色彩缤纷的服装面料(包括新开发的面料),学生的鉴别能力与应用能力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上所述,《服装材料》的教法多种多样,只要用心去搜集、去学习就会发现有很多方法值得我们去尝试,需要我们认真地思索和深入地研究。只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以能力提升为落脚点,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就能实现教学活动预期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