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清江中学郑梅娟
说到数学课,可能大多数学生的脑子里就浮现出大量的习题、枯燥的计算等等,因此他们感到恐惧,课堂的气氛自然也较为沉闷.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地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头脑,很少能有效地汲取知识.”在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要求我们教师能够尽快转变观念,使数学课“活”起来,让每个学生爱上数学这个挑战性的学科.
转变教师观念,引导学生学习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①教师根据教学活动的系统规划对教授过程和学习过程进行有计划的组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自组织功能的提高和完善;②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组织能力的培养和形成,通过引导和激励,不断提高学习活动的自我组织程度.
因此我想在课堂上,教师应始终面带笑容,时常走下讲台,俯下身子,与学生互动、交流、点拨、帮助学习;对学生独到的见解,大加赞赏.他们不仅听得进学生的不同意见、批评之声,而且对自己做得欠妥之处也能勇于承认,真诚检讨.我认为:教师角色的全新转变,还体现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中.比如“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可以开始了吗?”“你的想法真奇妙,还能想出不同的办法吗?越多越好”……在这种商量的口吻中,自主的前提下,学生的兴趣,能力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动了、课堂活了,这才是真正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发展、数学素养的提高,创新精神得以培养、创造能力得以提高,这是我走进新课程的第一收获.
二、让学生成为主体,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教学是一个启发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重要场所.新课程提倡教师巧妙设疑,指导学生的创造思维活动,去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而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波澜.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中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创新力,也更能爱上数学.
比如:在“可能还是确定”一节中,当提出“抛出的球会下落.”是确定事件还是不确定事件这一问题时,我并没有给出固定答案,而是先让学生讨论.结果回答有三种:(1)确定事件中的必然事件,因为地球有吸引力;(2)不确定事件,如氢气球会上升;(3)不确定事件,当速度大于7.9s/km时,也可以不下落.
通过讨论,学生对于“可能还是确定”有了更深的了解,初步感受到概率部分知识的学习方法.这样的训练,可以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得到提高,进一步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三、改变教学方式,提倡合作学习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在课堂上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以激发兴趣,带着问题走出教室以拓宽思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引导下,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合作意识得到有效培养,能够大胆质疑,人人参与活动,个个品尝成功.在进一步深入学习的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形式,让每个学生参与学习,使得整个数学课堂更显得生机盎然.
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参与是积极的,思维是活跃的,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这样才能让学生从课堂中去体会数学的魅力和活力.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生命与灵魂的一面镜子,也是教师和学生的一段生命历程.同时,每一堂课都是师生人生中美好的记忆,都是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把学生当成学习的真正主人,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使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我们的数学课堂就能充满活力,也才能真正落实新课改的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让我倍享其“新鲜滋味”,也为学生们撑起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数学教学的魅力,已经变课堂为学堂和乐园,使师生在共同成长中,共享数学教学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