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9-19
/ 2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高虹

——关注小学数学质疑能力教学

高虹

(江苏省新沂市棋盘镇城岗小学,江苏新沂221423)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1)09-0062-01

摘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能够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空间,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当然在质疑教学中还要注意一些问题,以至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

关键词:质疑;兴趣;学习;注意点

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生想问、会问才能促使学生不断地思考,不断地进取。从而促使学生知识的掌握以及能力的提高。那么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去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如何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学习呢?我认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授之以渔”,而不应当“授之以鱼”。交给学生主动质疑的方法,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那么在质疑教学中,教师如何去“授之以渔”呢?

一、培养学生主动质疑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于知识的接受较慢,因此教师耐心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对于一道习题,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人和事从简到难循序渐进地去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我在教面积计算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折叠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然后得出面积计算公式。所以兴趣是儿童入门的向导。爱因斯坦说过:“最好的老师莫过于热爱”。学生有了热爱就有了学习的动机,有了学习的动机就有了不断提高的欲望,从而成绩就会有较大的进步,也就会在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我在教学过程中一贯采取平等民主的方法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并对每节课每个同学质疑的次数,问题的质量作以记录、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质疑。总之,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就能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精心创造矛盾,让学生善于质疑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疑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矛盾,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学生质疑的主动性。这种“好奇”心理往往能促进学生细心观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主动去进行探索活动。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层含义,给学生提供质疑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细心地了解学生的好奇之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质疑”真正成为新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另外,教师还要及时表扬大胆提问的同学。激发学生质疑的信心。在上课时我经常对同学说:“同学们有疑请告诉老师,我们一起来解决,说错了没关系,只要能说出来就是好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开启学生的思维大门。

三、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增强学生质疑的自由度

在课堂上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努力探讨教法,让学生留有质疑自问的空间。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必须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空间。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地探究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让学生主动体验知识的产生。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占主要地位。学生思考的空间多了,自然就会增强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模拟出应用题”,帮助学生发展抽象思维。例如我教这样一道题“60斤苹果分5筐,每筐多少斤?”既可以改成“100个人坐4辆车,每车多少人?”也可以改为“80斤香蕉分成4筐,每筐多少斤?”……留给学生充分的质疑空间,并且让学生发挥想象,让学生理解“具体事物的数量”与“抽象的数学公式”之间变与不变的关系。如果有时间还可以让学生自主出题,从而增强学生质疑的自由度。

四、教学中构建质疑情景

随着“学生是主体”理念的提出与落实,学生在课堂中开始拥有发表独立见解和质疑问难的权利。教师也开始意识到教学要从“学答”走向“学问”,必然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处于“愤悱”状态,在充分感悟文本的过程中激活灵性与悟性。为此,许多教师开始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质疑环节,真诚期待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与此同时教师也会在备课中翻阅大量资料,深入钻研教材,以备在课堂中解答学生的疑难。例如,我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构建一些游戏等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游戏中,我会提出一些趣味性的问题,例如又一次我问学生“一张桌子有四个角,用刀砍去一角,还剩几个角?”学生都很自信地回答:“砍去一个小角剩5个角,砍去一个对角剩3个角”我对学生的回答给与肯定。通过这一类的游戏,构建质疑情景,大大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但是,质疑教学中要注意什么呢?

(一)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最恰当的诱导方式,并相机进行调控,步步设疑,循序渐进地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思考向前推进。一般来说,质疑问难可安排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在课上教师设疑要适中,要有针对性,不能处处设疑。

(二)突破观念的束缚,但是由于源远流长的师道尊严观念的深重影响,造成了传统教育教学的偏差,教师权威牢不可破。教师认为,整个教学只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按照自己精心设计的问题一个个地解决,学生就可以理解知识、牢固地掌握所规定的知识内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理所当然就成了教师的专利,教师的耐心“引导”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说出标准答案……这种观念严重阻碍了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求知欲往往被当成是扰乱课堂秩序的多此一举而扼杀于摇篮中,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往往就在这种“引导”中渐渐熄灭。例如,我在质疑教学过程中不搞标准答案,鼓励一题多解。“标准”二字,含有“样板、最佳、应该照办”等意义,提供标准答案的做法,意味剥夺学生独立质疑思考的机会。时间一长,不仅做题习惯照搬“标准答案”,还会让学生养成一种行为习惯,凡是都迷信标准,照搬样板,遵循规定的模式去做。

总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质疑的技巧,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况变为主动的学习状况,教给学生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轻松地学习快乐地学习,从而使学习成绩有较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