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东坡词的比兴寄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1

谈东坡词的比兴寄托

邱平堂

湖南省岳阳市南湖大道岳阳市图书馆

一、什么叫比兴寄托?

比兴寄托就是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来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那么,什么叫比兴呢?比,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1.比就是譬喻,它“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2、从而使对象更加鲜明。兴:朱熹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3、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兴的作用只是为了引起下文,使诗歌曲折委婉,而不至于给人以突兀的感觉,但也有起兴和下文有联系的,大抵同样起着比喻的作用。

比兴放在一起,含义是通过外物景象来抒发,传达情感、观念。比兴作为艺术手法,它能大大增添诗歌含蓄、形象的艺术美。

二、东坡词的比兴寄托

“春秋古史乃家法,诗笔离骚亦时用”4.苏轼居黄州时,曾经写过一些运用比兴来寄托怀抱的词。在这些词中,他继承了《诗经》、《离骚》的比兴传统,采用《诗经》、《离骚》的鸟兽,风雨等比兴材料,赋予它们以词人的思想感情。寄情于物,托事以讽,为南宋辛弃疾等借儿女之情写君臣之事的比兴词开了先河。

如借“孤鸿”以寄托个人思想感情的。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当是元丰三年(1080年)初到黄洲所作。词人以月夜中的孤鸿自况,借以寄托自己宁愿引身幽居,不肯随人俯仰的孤高自赏的感情,同时也表现了旧时代受严重政治磨难的文人所流露的一种找不到出路的彷徨孤寂的心情。上阙写幽人深居简出,独来独往,犹如远天若隐若现的孤鸿,下阙写孤鸿惊魂未定,不安其居。其中孤鸿的描写,形象生动,寓意鲜明。

另加借生活小事抒怀的: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为元丰五年(1082年)在黄州作词写途中遇雨这一件极平常的生活小事,却反映了作者坦荡的心胸和泰然自处的生活态度。显然,这里也隐隐透露词人看破忧患的襟怀,用任其自然的态度,来对付瞬息即变的政治风雨。普通的生活小事,实际上寄托了词人博大的胸怀。

此外,他在黄州所写的《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借咏史以抒怀,其中说:

“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愿使君还赋仙诗,追黄鹤!

这首词借古寓今,在悼惜祢衡。藐视曹操,黄祖,追怀李白中寄托着他的政治牢骚和身世之感。

三、东坡词用比兴寄托的原因

苏轼在做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的地方官时,因不满王安石新法中某些政策及其执行中的流弊,写过诗文批评或讽刺。元丰二年(1079年)御史中臣李定,御史舒,等人以谤讪新政之罪弹劾苏轼,系御史台狱一百多天,受株连者三十余人,制造震惊中外,“乌台诗案。”事后,责贬黄州团练副使。政治上的磨难和新旧派争的牵连,迫使词人不得不在词中采用比兴的手法隐约曲折地寄托自己的怀抱。它们或借孤高自赏,不愿随人俯仰的孤鸿以自喻;或用日常生活小事寄托自己不畏坎坷,泰然自处的人生态度;或借历史上刚直被祸的祢衡以自悼惜,寄情于物,托事以讽。在委婉平淡的描写中寄托自己的坦荡胸怀和不幸遭际。这是东坡词用比兴寄托手法的根本原因。

注释:

1、3、朱熹《诗集传》

2、南朝宋刘勰《文心雕龙、比兴》

4、苏轼《过于海舶得迈寄书酒,作诗远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