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护理干预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分析护理干预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

黄芳

长沙市妇幼保健院湖南省410007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全面护理对于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具体效果方法:参照完全随机数表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3月于我院顺利分娩的82例予以分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和全面护理(研究组),每组41例,对比两组的盆底功能康复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中的盆底肌优良率为82.9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尿失禁2例(4.88%),盆腔脱垂3例(7.3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加强全面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产妇的盆底功能、盆底肌力,降低尿失禁等发生风险,具推广意义。

【关键词】护理干预;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效果

在妊娠及分娩过程中容易涉及到对盆底支持结构及组织的损伤,也是导致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1]。在产后做好有效的护理干预,帮助促进其盆底肌肉的功能康复,是提升产妇生活质量的关键问题。鉴于此,本次研究对产后妇女进行不同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种不同护理方法对产后盆底功能改善的效果,研究护理干预对于产后盆底功能的改善效。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参照完全随机数表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3月于我院顺利分娩的82例予以分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和全面护理(研究组),对比两组41例。入选者均为单胎足月顺利分娩的初产妇,均为会阴完整者,无撕裂、侧切,无阴道操作,排除合并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者[2]。对照组产妇20-32岁,平均年龄(27.18±2.03)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03±1.26)周,研究组产妇21-34岁,平均年龄(28.05±2.47)岁,孕周37-42周,平均(39.57±1.17)周,婴儿体重2500-3500g。两组平均年龄、平均孕周等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性高。研究内容均被所有入选人员知晓,且入选者自愿参与,符合相关伦理学要求。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予以常规护理,包括产后常规健康知识宣教,无盆底锻炼知识宣教;嘱产妇于42-60天门诊接受产后健康指导与盆底肌力评估。研究组则采取全面护理:第一,产后待产妇自行下床自解小便1次后,精神状况良好开始指导盆底肌的收缩运动,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告知盆底肌力评估的方法;第二,做好产后健康宣教,充分告知恶露、会阴、肛门等清洁护理、婴儿母乳喂养方法、均衡饮食、科学坐月子等;第三,出院宣教盆底保健的基本方法,避免过度劳累及长时间蹲坐,保持大便通畅;产后42天禁止同房、盆浴以预防感染;第四,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再次说明盆底肌的锻炼方法,促使产妇自行提肛训练,即尽力提升收紧尿道、会阴及肛门,确保每次的收紧时间不低于3s,随后缓慢放松,10s后重复以上动作,每次的锻炼时间控制在20min左右,每日锻炼2次。每次50-200次,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第四,产后42-60天内无阴道流血与阴道感染进行盆底功能的评估。评估盆底肌力(评估方法:在医生的口令指导下收缩阴道,并以收缩持续时间和连续完成次数来分级。Ic级:手指感觉不到阴道肌肉收缩动作,但不能区分是完全无收缩力,还是病人不懂收缩;1级:能感觉到肌肉轻微收缩(蠕动),但不能持续;2级:能明显感觉肌肉收缩,但是仅能持续两秒,并能完成两次;3级:肌肉收缩能使手指向上向前运动,持续时间可达到3秒。能完成3次;4级:肌肉收缩有力,能抵挡手指的压力,持续时间可达4秒。能完成4次;5级:肌肉收缩有力,能持续对抗手指压力达5秒或以上,完成5以上。)

1.3观察指标

统计并对比两组产妇中发生尿失禁、盆腔脱垂的机率;同时根据盆底肌肉的收缩次数、持续时间,将盆底肌肉张力划分为1-5级[3],级别越高表示恢复情况越优良,若盆底肌力为3级及以上则认为盆底肌恢复良好。

1.4统计学方法

将SPSS17.0作为本次研究中的数据统计学分析软件,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的组间对比分别予以卡方检验和t检验,构成比(%)表示计数资料,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盆底肌优良率为39.02%(16/41),对照组患者的盆底肌优良率为36.59%(15/41),两组间进行比较的差异不大(P>0.05);在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盆底肌优良率达到了82.93%(34/41),对照组患者的盆底肌优良率仅为46.34%(19/41),两组对比的差异显著(P<0.05)。详情如下表1。随访6个月后发现,研究组中尿失禁2例(4.88%),盆腔脱垂3例(7.32%),对照组中尿失禁8例(19.51%),盆腔脱垂10例(24.39%);研究组产妇的尿失禁和盆腔脱垂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具确切意义(X2=7.49,6.80;P<0.05)。

3讨论

女性骨盆是由肌肉群与结缔组织共同构成支撑,其中盆底肌群是承托子宫、确保子宫与直肠、膀胱等器官维持在正常生理位置上的重要组织结构[4],且对于排便、排尿等均由一定控制作用。多数产妇由于缺乏充足的知识认知和专业指导,在产后容易出现压力性尿失禁、阴道脱垂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在产后通过采取全面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帮助提升初产妇的相关知识掌握水平,使其认识到在产褥期锻炼盆底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有意识地用正确方法进行盆底肌功能锻[5],促进康复。本次研究中笔者采用随机对比试验,发现研究组产妇中的盆底肌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产妇中发生尿失禁和盆腔脱垂的几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项指标均经统计学分析后意义显著(P<0.05)。与霍然等人[6]的观点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通过对产妇予以产后全面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其盆底肌力水平,促进盆底功能康复,且有利于降低尿失禁及盆腔脱垂的发生风险,具备较高的推广应用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沈国美,刘海燕,邬开会等.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影响的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0):1842-1843.

[2]石艳.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影响分析[J].医学信息,2014,09(10):460-460,461.

[3]王珺.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27(33):212-212.

[4]徐峰.探讨不同时期康复护理对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3(16):220-220.

[5]吴立毅,谢惠红.产时护理干预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康复效果[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06(16):85-86.

[6]霍然,王惠珍,石兰萍等.产后盆底功能训练的延续护理模式构建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8):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