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例胃间质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3
/ 2

19例胃间质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吴海远

吴海远

(江苏省张家港市广和中西医结合医院放射科江苏苏州215633)

【摘要】目的:探讨胃间质瘤患者的CT诊断价值以及图像特点。方法:自我院病例中取患者19例,均为我院2011年10月份到2015年1月份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胃间质瘤。所有患者均实施CT检查,观察胃间质瘤的CT表现。结果:病灶呈现软组织肿块,且向胃腔内、外或者内外突出,病灶密度均匀或者不均匀,形态大小不一。增强后显示病灶均匀或者不均匀强化,中心坏死,远处存在转移灶。良性病灶直径大多在5厘米以下,边界清晰,CT下多均匀强化;恶性病灶直径大多在5厘米以上,边界模糊,CT下强化不均匀,病灶内存在坏死或者转移灶。结论:胃间质瘤患者应用CT检查,能够呈现病灶的外部形态、内部变化以及周围关系,诊断价值值得认可。

【关键词】胃间质瘤;CT;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8-0048-02

CTfindingsanddiagnosticvalueof19casesofgastricstromaltumorWuHaiyuan.

Guanghe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Hospital,ZhangjiagangCity,JiangsuProvince,Suzhou215633,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diagnosticvalueofCTinpatientswithgastricstromaltumorandthecharacteristicsoftheimage.Methods19casesofpatientswithselfhospital,wereadmittedtoourhospitalfromOctober2011toJanuary2015inaccordancewiththediagnosticcriteriaofgastricstromaltumor.AllpatientsunderwentCTexaminationtoobservetheCTmanifestationsofgastricstromaltumor.ResultsThelesionsshowedasofttissuemass,andthestomachcavity,externalorinternalandexternalprominent,thedensityofthelesionisuniformoruneven,theshapeisnotasmall.Aftertheenhancement,thelesionsshowedhomogeneousorinhomogeneousenhancement,centralnecrosis,distantmetastasis.Thediameterofthelesionswas5cmindiameter,theboundarywasclear,theCTwasmoreuniform,thediameterofthemalignantlesionswasmorethan5cm,theboundaryisblurred,theCTisnotuniform,andthereisnecrosisormetastasis.ConclusionTheapplicationofCTingastricstromaltumorcanbeusedtoexaminetheexternalshape,internalchange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lesions,andthediagnosticvalueisworthyofrecognition.

【Keywords】Gastricstromaltumor;CT;Diagnosticvalue

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壁肿瘤,具有非定向分化特点。多数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病灶发生在胃部,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腹部肿块或者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断难度大,主要通过手术、活检、免疫组化检查确诊。有研究显示,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应用影像学检查,诊断效果理想。本院19例患者均应用CT进行检查,旨在对胃间质瘤的CT表现以及诊断价值进行评估。详细报道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我院病例中取患者19例,均为我院2011年10月份到2015年1月份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胃间质瘤。男性患者有12例,女性患者有7例。年龄范围为24岁到77岁,平均年龄为(53.2±0.2)岁。患者临床症状包括腹部不适、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块。病程范围为1周到5年,平均病程为(2.3±0.1)年。患者经术前CT平扫、增强扫描以及术后免疫组化病理检查,均确诊为胃间质瘤。

1.2方法

19例患者均使用ToshibaActivion16排螺旋CT检查,检查前禁食12小时,扫描前口服800~1000ml清水充盈胃腔,常规仰卧位,扫描范围为膈顶上2cm至髂棘水平,全部病例行平扫及动脉期及静脉期扫描,层厚及层距为5mm,增强于肘静脉注射非离子造影剂碘海醇,注入量为80~100ml,扫描后均给予图像重组处理。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手术、病理以及CT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

2.结果

2.1手术与病理

其中有6例患者病灶位于胃底,有9例患者病灶位于胃体,有2例患者病灶位于胃窦,2例患者病灶位于贲门。其中有2例患者诊断为黏膜下型肿瘤,有12例患者诊断为肌壁间型肿瘤,有5例患者诊断为浆膜下型肿瘤。其中有5例患者诊断为良性肿瘤,有4例患者诊断为交界性肿瘤,有10例患者诊断为恶性肿瘤。其中有1例患者存在肝转移,1例患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病灶直径为2厘米到13厘米,病灶形态为类圆形,部分病灶呈现不规则形。其中有18例患者为CD117阳性,有12例患者为CD34阳性,有5例患者为SMA阳性。

2.2CT征象

CT平扫显示有6例患者均匀等密度,当中病灶直径在5厘米以下的患者有3例,形态为类圆形,边界模糊。有10例患者形态不一且低密度,病灶直径在5厘米以上。增强扫描显示,有6例患者肿块均匀强化,包括3例良性患者,2例交界性患者以及1例恶性患者,病灶直径平均为(4.4±0.2)厘米。10例患者为不均匀强化,包括2例良性患者,2例交界性患者以及6例恶性患者,病灶直径平均为(6.4±0.1)厘米。病灶边缘强化无规则性,低密度中心的患者有4例,平均直径为(9.0±0.1)厘米。本院19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肝转移,且存在多发、大小不一的低密度结节,强化不显著,有1例患者腹腔或者腹膜后存在淋巴结转移。

3.讨论

胃间质瘤是临床常见的胃部肿瘤,临床症状无明显特异性,且症状表现与患者的病灶发生位置、形态以及良恶性存在相关性。患者一般以腹痛、呕血、黑便以及腹部包块等为主。胃间质瘤患者多为恶性,病灶通过血行以及种植可向其余部位转移,淋巴结转移相对较少。相比胃肠道其余间叶源性肿瘤,病灶表现为膨胀性生长,容易出现黏膜或者浆膜下浸润,病灶质地较硬,呈现结节状表现[1]。

应用CT进行检查,是胃间质瘤定位的一个有效手段,CT图像主要表现为均匀或者不均匀的实行病灶,囊实性混合。病灶直径在5厘米以下多为向腔内突出的软组织病灶,形态为类圆形,平扫显示密度均匀,增强后显示均匀强化,该类肿瘤多为良性、交界性。而病灶直径在5厘米以上多为向腔外突出,形态缺乏规则,部分为分叶状,平扫密度大多不均匀,病灶较大的患者中心存在坏死、囊变或者出血,增强后显示斑片状不均匀强化,或者周边实质部分强化显著,中心低密度且无强化,多为恶性肿瘤。可见,术前CT检查对胃间质瘤患者的手术选择密切相关。

图1A~B男,63岁,胃间质瘤。A.平扫示胃体大弯侧软组织肿块,向腔内外突出;B.静脉期病灶明显均匀强化。图2A~C男,69岁,胃间质瘤肝转移。A.平扫胃体及胃窦部巨大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与肝组织分界不清;B.静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区;C.邻近肝组织受侵,肝内见多发转移性结节,轻度强化。图3A~C男,52岁,胃间质瘤。A胃体部软组织肿块,跨腔内外生长;B~C.动脉期及静脉期明显不均强化,内可见不规则低密度影。图4A~B女,29岁,胃间质瘤。A.平扫示胃大弯侧软组织结节,向腔内突出;B.静脉期明显均匀强化。图5A~B女,47岁,胃间质瘤。A.胃小弯侧软组织结节影向腔外隆起;B.静脉期病灶明显均匀强化。

本院应用CT对胃间质瘤患者进行检查,结果显示,病灶呈现软组织肿块,且向胃腔内、外或者内外突出,病灶密度均匀或者不均匀,形态大小不一。增强后显示病灶均匀或者不均匀强化,中心坏死,远处存在转移灶。良性病灶直径大多在5厘米以下,边界清晰,CT下多均匀强化;恶性病灶直径大多在5厘米以上,边界模糊,CT下强化不均匀,病灶内存在坏死或者转移灶。这与Chengqingshan[2]等人的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应用CT检查胃间质瘤患者,诊断价值高,有利于良恶性的辨别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宋晓明,王海屹,叶慧义.胃间质瘤的X线及CT诊断[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2,11(3):176-178.

[2]周国强,何宋兵,陈正来等.25例胃间质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7):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