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在院感控制方面的应用价值探析

/ 2

微生物检验在院感控制方面的应用价值探析

赵艺苹徐雪芬

赵艺苹徐雪芬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福建漳州363000)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9-0341-02

院内感染指病人住院期间在医院内获得发生的感染。近年来医学医疗水平不断改进与发展,大量新型技术被引用到医院医疗体系中,包括化学药物治疗、放疗、介入治疗等技术逐渐被应用起来,虽然这些新型技术治疗疾病效果显著,但治疗过程中医疗器材侵入患者体内,导致其皮肤及黏膜造成一定程度损伤,增加院内感染发生几率[1]。本研究通过分析微生物检验对控制院内感染的应用价值,作出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取2016年上半年于我院收治的735例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观察期内总住院天数为3737天,共培养分离出8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MRSA分离出69株,检出率为82.14%;选取2017年同期收治的665例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观察期内总住院天数为3920天,共培养分离出5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MRSA分离出36株,检出率为63.15%。2016年上半年和2017年同期对比,两组基础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比较性。

2017年上半年对该科室加强环境卫生学微生物检验监测,共采集包括空气、消毒剂、物表、医护手及纤镜在内的标本570份,合格527份,合格率92.46%。

1.2方法

设备及试剂条:使用VITEK2XL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仪,采用配套的革兰氏阳性细菌鉴定卡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采用配套的革兰氏阳性细菌药敏卡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

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要求,2017年上半年每月加强对该科室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空气、消毒剂、氧气湿化瓶液、呼吸机管道、物表、医护手及纤镜等标本。及时尽早发现感染源,并制定相关院内感染预防、控制等措施,对MRSA进行有效控制。

1.3观察指标

观察内科监护室MRSA检出情况、环境卫生学微生物检验监测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5.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用χ2检验,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加强医院环境卫生学微生物检验监测后MRSA检出情况

2016年上半年对分离出8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微生物检验,检出MRSA69株,检出率为82.14%,2017年上半年加强环境卫生学监测后,对分离出5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微生物检验,检出MRSA36株,检出率为63.15%。加强环境卫生学监测后MRSA检出率对比实施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73,P=0.003)。

2.2MICU环境卫生微生物学检测情况

2016年上半年采集标本560份,合格395份,合格率为70.54%,显著低于2017年上半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3.讨论

近年来微生物检验技术被逐渐应用起来,微生物检验应用价值也成为医学界热门研究之一。微生物检验技术可为临床诊断感染提供有效依据,对治疗感染有指导作用,也可有效控制抗生素使用情况,为合理应用抗生素药物提供有力依据[2-4]。

内科重症监护室(MICU)是本院重点科室,具有出入院人流量大、床位使用率较高等特点,且MICU患者病情较为严重,住院时间较长,且多进行介入性治疗,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更高,属于易发生院内感染人群[5]。本次研究中患者平均年龄为(61.13±3.51),普遍年龄偏高,其中大部分有使用呼吸机情况,加上病情较重,导致免疫力下降,更易发生院内感染,并提高院内感染传播率。因此应加强此类患者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定期对其呼吸道、肠道等部位菌群进行监测,并加强对病房内相关医疗物品细菌监测,才能有效控制院内感染发生。

本次研究中加强环境学监测前检测出8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MRSA分离出69株,检出率为82.14%,MRSA是院内感染常见重要病原菌,有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MRSA检出率不断增加,且其耐药性愈见严重,已成为微生物学者重点关注对象[6]。MRSA大量分布于医院环境中及自然环境中,且对医疗器械及日常生活物品等造成一定程度污染,在部分物品上可存活7个月,可引发医院获得性肺炎感染、手术切口感染及泌尿系感染等。其传播方式较多,包括医院环境存在感染、患者自身携带感染、医护人员携带感染等因素都会形成感染源,对感染源进行严格消毒灭菌是预防院内感染发生的重要有效方法。消毒杀菌方法多种多样,其中生物指标消毒杀菌是较为有效的手段,可有效检测出消毒杀菌工作是否彻底,消毒杀菌效果是否与国际卫生标准一致,将感染源彻底消灭,阻止其进一步传播感染[7]。介入治疗器材、医护人员双手、相关医疗用品、监护室环境等因素都是导致院内感染发生的媒介。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治疗期间,双手多数会滋生大量细菌,若消毒工作不彻底,会增加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因此对患者治疗期间,医护人员应遵循无菌消毒的原则,加强消毒杀菌工作,尽量减少感染源,并定期对双手进行细菌检测,从根源上阻止细菌传播。医院由于存在大量病人,所聚集的病原体数量及类型繁多,病原菌在潮湿环境中容易存活,存活时间较长,患者接触到病原菌后,会因此发生院内感染。因此为降低感染事件发生几率,医院应定期对其进行微生物技术检验,及时尽早发现耐药菌谱,并制定相关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的措施,有效降低院内感染发生几率[8]。

2017年上半年对医院环境加强卫生学微生物检验监测后,耐药菌检出率显著减低,说明微生物检验技术检测感染源具有突出优势,为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提供有效依据,有效减少多重耐药菌,降低院内感染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武华.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2,22(14):2964-2964.

[2]张伟.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24):351-352.

[3]刘国强,于晓华.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8):70-70.

[4]李宏辉.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8):134-135.

[5]武艺.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5,22(8):43-43.

[6]孙应贤.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价值探讨[J].今日健康,2016,15(12):236-236.

[7]孟良.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与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9):1317-1317.

[8]欧阳月仙.微生物的检验与检测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价值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5):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