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英语教学低效的原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8-18
/ 2

探析英语教学低效的原因

郑雪梅

郑雪梅

丰县初级中学

一、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环节低效

1.导入的话题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应当贯穿于学生的兴趣之中,兴趣是每个人成才的起点,是每个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事物底蕴的内在动力;课堂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场所。因此在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基础上,教师所设计的导入活动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热情。如果教师设计的活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兴趣爱好无关,学生将难以走进情境,导入活动的实效性将大打折扣。

例如:在学习牛津英语七上Fashion这一模块时,如果教师上来就单纯展示一件衣服的图片,问What’sthis?Isitbeautiful?Doyoulikeit?我想这样平铺直叙是很难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场景:通过多媒体播放“fashionshow”,或者通过展示他们喜爱的明星的图片来导入新课的学习,这样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2.导入的“问题”出现了问题

导入的问题设计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问题的设置既能前情回顾,又要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和导学的效果,否则都不会有高效的导入作用。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有一句名言:“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的思维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教师要想提出磁石一样的问题,敲出学生思维的火花,课堂导入的问题更要精心设计,尽量点燃学生的热情。

总之,一个成功的导入是走向高效课堂的第一步。教师如果能深刻理解导入设计的目的,把握好教材、教师和教育对象三者的关系,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导入方法,才能避免导入环节的低效。

二、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低效

1.课堂教学欠优化

教学内容的选择、课堂活动的设计以及教学过程的组织不能够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维持学生的群体注意力。不能够建立有效的师生及生生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增加学习机会;教学节奏欠紧凑,从一种活动转向另一种活动时,没有给出明确的过渡信号,或指令不清,使得有些学生不清楚课堂环节的具体任务、目标和要求而无所事事等。

2.英语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低效

1)英语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进入误区。教师常常认为:a.由于班级大,管理起来较有难度,合作学习会影响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b.学生考试分数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合作学习占用教师课堂讲解时间,影响知识“量”的输入。c.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课堂纪律很难保证。d.仅仅为了课堂气氛活跃,高耗费时。

2)英语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教师习惯“剥削”小组学习互动的时间,据笔者对这一方面的粗略统计,有80%以上的教师会提早结束给学生互动的时间,马上进入汇报反馈的环节,学生刚刚从心理上做好与同学交流的准备,思维的火花就被老师匆忙的教学节奏毫不留情地扑灭了。草草收场的小组互动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学生的反馈仅仅是一些表层肤浅的问答,教师难以掌握学生互动合作的准确信息,小组互动活动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合作学习不是为了营造热闹的课堂气氛和教学高潮,教师和学生共同去积极探索,研究对策,才能真正实现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3)英语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的参与度差。有些教师认为课堂中难得轻松片刻,而且合作学习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何乐而不为。我们常常看到有的教师在布置完任务后,便开始忙自己的事情了,看看讲台上的教案或者课件,甚至有的教师干脆坐到前面静静等待。而有些教师虽也在巡视,但只是看看各小组完成的情况,对小组的讨论不闻不问。在互动中教师不仅要巡视各组的完成情况,还要及时的发现问题,科学合理的调控是小组学习互动活动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因素,教师轻松不得。

4)英语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分组不合理。合理搭配小组人员,实现组内成员优势互补是重要的。划分小组的人数,一般以2—6人为佳,人数过多,其组内成员减少了充分运用实践的机会,互动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3.英语课堂教学延伸过“度”

课堂教学的合理延伸是必要的,但要有度,尤其是语法部分,教师往往情不自禁的直击中考,甚至高考,这无可厚非,但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来说的确可以扩充知识面,提高能力,但另外一部分学生可能会似懂非懂,或者说无异于听天书,这就会大大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我们的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仅仅面向尖子生,因而要注意延伸有“度”。

4.学生缺乏英语学习的兴趣

究其原因,是教师未能把学生之痛演变回英语之美。英语本是一门美的语言,但却让很多学生痛彻心扉。

1)英语教师应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长期以来,不少英语教师往往习惯于知识的高密度的传授、灌输,学生缺乏积极、主动的思维训练和语言技能训练,被动地接受知识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这种无趣的教学方式自然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2)英语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也是培养学生欣赏英语美的重要因素。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实践也证明,如果教师的语言平铺直叙,没有激情,只能像一支催眠曲,使学生昏昏欲睡,提不起学习的兴趣。相反,有的老师的语言像兴奋剂,像磁石,使学生很快进入兴奋状态,并深深吸引着学生,唤起学习的热情。可见,教师的语言艺术性也不失为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3)英语教师的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又一因素。“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期待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感受到积极期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和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就会愉快地接受教师教诲,并努力把这种教诲转化为行动,变为努力学习英语的动力,便可有效地激发兴趣。正如赞可夫所说:如果教师本身就“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获取知识。这样,以情传情,促使学生对教师所教的内容高兴地吸收和掌握,何愁学习没兴趣呢?有了兴趣自然感觉英语这门语言美不胜收。

三、未能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

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有时演变成了小型的茶话会,使得集体备课流于形式,没有实效。加强集体备课,也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师个人在知识、经验、方法等方面都是有限的。集体备课能尽可能地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通过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经验交流、方法借鉴,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使教案优中选优,从而保证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四、刻意追求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一大优势就是可以模拟现实环境,适当巧妙的利用计算机图、文、声、像、动等特点,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达到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是,在教学中,不当使用却成了弱化课堂效率的诱因,有些教师片面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走入一个极端,过于注重课件的动画、色彩、音响的效果,认为设计课件就是让学生感到花哨、有趣、热闹,认为这样就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而结果恰恰相反,这样违背了学生在认识事物时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接受其主要信息的认知规律,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最终影响到了实际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模式。如果过分强调多媒体教学的优点而排斥或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就会忽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师生之间课堂上的情感交流,也会削弱教师的授课艺术的水平和临场发挥的能力。

当然,英语课堂教学是极其复杂的活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敲好第一锤,巧妙组织好课堂,更要针对全体学生备好每一节课,做到有的放矢,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反思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才能改变英语课堂上高耗低效的状况,并且向着我们“高效课堂”的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