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3年大连市中山区食物中毒发生情况分析及干预措施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6-16
/ 2

2010-2013年大连市中山区食物中毒发生情况分析及干预措施效果评价

申健王悦君

申健王悦君(大连市中山区卫生监督所辽宁大连116001)

【摘要】食物中毒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群身心健康的急性、亚急性疾病,与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比它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频率更高。掌握食物中毒发生高峰时间的分布规律,对加强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工作发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效预防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是今后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工作的重点方向。

为了解我辖区近期食物中毒发生规律和特点,查找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作者对大连市中山区2010-2013年食物中毒发生及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讨论,并提出相应防治对策,为有关监管部门制定预防食物中毒措施提供有力依据。

【关键词】食物中毒分析干预措施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5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6-0026-02

1资料来源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所用的资料来源于本辖区2010-2013年监测到的食物中毒事件,通过网络监测,对其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

1.2方法

将近三年我区食物中毒病例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季节、场所分布及中毒原因等分别进行搜集整理分析,比较食物中毒发生状况,并就下一步如何做好预防食物中毒工作,提出相应的参考对策,并对干预措施的进行了评价。

2结果

2.1概况

2011年发生食物中毒28起、中毒326人、病死2人;2012年发生食物中毒32起、中毒423人、病死1人;2013年食物中毒22起、中毒235人、病死0人。三年死亡者均为自采有毒蕈类进食后致死。

2.2时间分布

食物中毒本辖区主要表现在三、二季度,一、四季度比较少见。第三季度中毒62起、病死5人,占中毒总起数的80.8%。

表12011-2013年大连市中山区食物中毒发生情况

监测年度监测次数不同季度发次数

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201107210

20123208240

20132205620

合计82020(23.8%)101(75.6%)0

2.3人间分布

食物中毒场所分布从发生食物中毒的起数、人数来看,餐饮服务业为主要场所。三年共发生54起中毒812人,分别占中毒总起数、人数的65.8%和82.5%;其中公共餐饮中,92.5%为旅游定点餐饮单位。从病死的人数来看以家庭为主,病死3人,占病死总数的100%,全部为食用了自行采摘的毒蘑菇。(表2)。

表2食物中毒发生的场所分布[n(%)]

场所中毒起数中毒人数病死人数

集体食堂8(9.8%)118(11.9%)0

公共餐饮业54(65.8%)812(82.5%)0

家庭20(24.3%)54(5.4%)5

其他000

合计829845

2.4食物中毒的原因

从食物中毒的起数和人数来看,以微生物性和有毒植物为主,分别占中毒总起数的96%、4%和中毒总人数的58.43%、21.28%;但从病死人数来看,以食用毒蘑菇为主,占病死总数的100%。

3分析

3.1食物中毒季节性明显,以每年第二、三季度为多发期。其原因可能为:一是夏季食品或食品原料易于腐败变质,微生物生长、繁殖快,菌类在高温湿热的天气容易生长,同时人体免疫力亦在此时期下降,饮食稍有不慎都易引发食物中毒。二是人们在夏季惯于食用凉拌生蔬菜等食品,一旦食物储存、加工过程不当,也容易引起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三是随着人们生活观念健康化,这个时期我区也处于外地旅游者旅游的高峰期,我区位于海滨城市的领海地区,旅游人员较多,中毒事件中多为外地旅游者。本地人群由于长期食用海产品,有一定抵抗性,所以不容易发病。而外地旅游客人,由相对抵抗力低,长途跋涉身体疲劳及水土不服原因,食源性疾病的潜在危险较大,容易发生中毒事件。

3.2食物中毒发生场所及原因

发生中毒的场所以集体食堂和公共餐饮业为主。分析认为集体食堂和公共餐饮业因就餐人员比较集中,人数较多,且公共餐饮业尤其是部分旅游定点接待餐饮饭店的的卫生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同时因原料加工贮存时间过长或污染容易爆发食物中毒。旅游团队维权意识较强,医院就诊率较高,中毒发生后主动报告较多。

3.3中毒的原因以微生物和有毒动植物为主,分析原因可能是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欠缺,行业培训制度落实不到位。食品采购、运输、贮藏、加工、食用、餐具洗消保洁等环节不能够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规执行,易造成微生物污染;食品(水源)污染或变质、熟食贮存不当、加热温度不够等引起的微生物性中毒。

4干预措施及效果分析

4.1干预措施

4.1.1扎实做好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普及工作。在每年二、三季度食物中毒的发病高峰期间,监管部门通过多种渠道,采取不同方法,适时地、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食物中毒的宣传教育工作,并加强对餐饮经营者及食品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及基本卫生知识的培训;增强广大群众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提高科学种植知识的普及及对有毒动植物鉴别能力,宣传普及科学卫生饮食习惯和方式,从而有效减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尤其是对于野生毒蘑菇的宣传,及时发布食物中毒预警,主动发送传单覆盖辖区所有的街道、社区,针对外来务工群体尤其是建筑工地进行专门的宣传活动。

4.1.2健全完善卫生制度。要求餐饮生产经营者及食品从业人员要深入贯彻食品安全法规与操作流程,严抓食品卫生监督制度落实,积极推广食品卫生管理经验和做法。

4.1.3建立定期考核制度。对从事食品行业的各关口人员定期进行专业考核,以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意识和专业技能,从源头上杜绝食物中毒的发生。

4.2效果分析

从我辖区监测的数据来看食物中毒的发病情况2013年食物中毒的发生起数、中毒人数和病死人数与2011和2012年相比均有所下降,说明干预措施有效。

5小结

5.1建议研究建立食品安全预警理论,明确预警实施过程。完善括监测网、加强管理和宣传力度,以便杜绝食物中毒的发生,做好本辖区的食品安全工作。

5.2从食物中毒发生的时间来看,扎实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是有效减少食物中毒发生根本途径。

5.3从食物中毒发生的场所及原因来看,科学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应从严把“六关”着手。即:食品采购关、食品运输关、食品贮存关、食品加工关、食品食用关、餐具消毒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