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凯
郑州市中医院河南郑州450007
【摘要】伴随着中医理论研究的深入,以及医疗技术的进步,中医外治和透皮治疗成为当下研究的重点之一。肝胆疾病的发生会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对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本文以此为契机,首先阐述了肝胆系疾病和中医外治机制,然后分析了内治和外治的异同点,对中医外治和透皮治疗进行比较,最后提出发展的思考。
【关键词】肝胆疾病;中医外治;透皮治疗;研究结果
【中图分类号】R256.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764-8999(2015)7-0404-01
关于西医治疗方法对于我国中医外治和透皮治疗的影响,应该从多个角度来看。一方面,我国历史上有过内病外治的研究和实践,现代医学研究也将其作为一大重点,是受到西药透皮治疗的影响;另一方面,我们不能受到西药透皮治疗研究的束缚,需要将研究的重点放在辨证治疗上。本文以肝胆系疾病为例,详细阐述了中医外治和透皮治疗的研究结果,具体如下:
1肝胆系疾病
1.1肝胆疾病概述
在中医领域,肝胆系疾病属内科的范畴,临床主要病型分为黄疸、胁痛、胆胀、鼓胀几种。研究认为发病原因在于肝脏的疏泄功能发生障碍,胆脏的通降功能发生障碍[1]。肝脏主疏泄、性刚强,具有调节和贮藏血液的功能,常见的肝病证候包括肝气郁结、肝阴不足、肝血亏虚等。胆脏内寄相火、主通降,具有促进胃部消化的作用,常见的肝胆病证候包括胆腑郁热、胆腑气滞、胆内结石等。由于肝胆在生理结构上互相牵连,因此往往会同时发生病变,或者因肝部病变引起胆部病变。
日常生活中,为达到预防肝胆系疾病发生的目的,要求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避免受到精神刺激,保持愉悦的心情,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第二,不要吃肥腻的食物,少吃糖类制品,同时做到不抽烟、适度饮酒,尤其黄疸患者和鼓胀患者要禁酒。第三,限制食盐的摄入量,保持低盐饮食,促进大小便通畅。
1.2中医外治机制研究
对于肝胆系疾病的中医治疗,在《本草纲目》、《伤寒杂病论》、《里中医案》中均有相关记载。除常见的擦药法、熏洗法以外,还有吹鼻法、脐疗法、膏药法等多种形式。由于相关治疗体系并不完善,因此临床应用中外治法没有内治法普遍。
现代研究医疗人员采用科学的方法,来验证传统外治法的治疗效果。在赵立岩的研究中[2],使用甜瓜蒂在乙肝导致的黄疸患者中,经鼻给药效果明显优于静脉注射思美泰。分析其原因在于经鼻给药的药物剂量小,不会经过肝脏,因此对肝脏造成的负担小,经鼻粘膜吸收药物成分后能够到达病灶,因此疗效更佳。而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甜瓜蒂的作用机制在于改善了患者的肝功能,从而加快黄疸的消退。与此类似,擦药法、熏洗法、脐疗法、膏药法主要是通过透皮吸收达到治疗效果,促使药物成分疏通经脉,调整身体气血和阴阳,实现去除病灶的目标。
胡东辉等人的研究报道中称[3],传统药浴法一方面可以加快药物成分进入皮肤,抵达血液、经脉,发挥全身功效;另一方面温水可以促进皮肤中有害物质的排出,调节各个器官组织的功能,促进病情恢复。由此可见,吸取中药理论的精髓,能够在肝胆系疾病的中医治疗上实现新的突破。
2内治和外治的比较
对于肝胆系疾病的治疗,中医治疗历史上一直遵循内病外治、同理同药的原则[4]。研究表明,内治方法大多具有相似性,而外治方法却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举例来说,黄疸、胁痛等疾病的外治方案中,一般是使用一两种常见的药物进行擦洗和敷贴,由于操作简单、种类繁多,因此没有具体的记载,也不是直接将内治药物进行外用。
通过分析治疗手段,认为外治具有两点特征:一是适应证广。举例而言,洗浴、放血、发泡等疗法,都能够在多种疾病中应用。二是操作简单、疗效快、安全性高。部分治疗方法引起医学专家的关注,通过进一步整理、发展,对治疗药物和操作方法进行规范处理,提高了治疗效果,最为常见的就是膏药治疗。
现代研究将重点放在了内治药物的外治可行性,关注的是药物成分能不能透皮吸收,忽略的是两者在治疗机制、用药方法、疗效上的区别。因此,今后在肝胆系疾病的研究上,应该将重点放在以下几点[5]:第一,药物治疗的适应证;第二,用药选择和操作方法;第三,临床疗效判定标准;第四,传统外治法的进一步实践和推广等。
3中医外治和透皮治疗的比较
对于肝胆系疾病使用药物透皮治疗时,可以参考药物的动力学,也可以参考体外实验结果。但即便如此,应用中药和西药进行透皮治疗仍然具有较大的差异,主要原因在于西药化学成分单一,一般只会考虑透皮治疗本身;而中药成分相对复杂,药量大但真正的有效成分少,因此难以进行药剂学和动力学研究[6]。
考虑到这一点,中药透皮治疗的发展应该考虑如何简化经典的内服方剂,保留有效成分的含量,提高治疗效果。为此,在药物制备时,需要关注药物有效成分的流失;在药物使用时,要做到辨证治疗,关注患者的实际情况;在选择透皮促进剂时,药物在配伍时就要考虑到透皮吸收的作用原理。例如添加芳香解郁类的药物,能够实现透皮化湿的效果。另外,透皮治疗在放化疗中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通过药物熏洗能够增强临床疗效。
4小结
综上所述,我国传统中医疗法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对于肝胆系疾病的现代治疗研究,一方面要立足于中医古籍资料,关注外治法的配伍,明确药物作用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强药物使用的规范化,关注患者的个体性,实现辨证使用[7]。尤其研究相关毒副作用,真正为临床治疗发挥出更大的功效。
参考文献
[1]李董男.对肝胆系疾病中医外治及透皮治疗的思考[J].中医外治杂志,2010,12(03):63-64.
[2]赵立岩.经络学说在中药透皮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针灸,2010,17(06):15-17.
[3]胡东辉,张建军.肝硬化中医外治法的研究现状和展望[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9,09(03):191-193.
[4]袁久荣,王爱武,荆淑红,等.中医经皮给药与中药透皮吸收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学报,2003,17(04):243-246.
[5]李西林,沈红艺,徐莲英.中药穴位敷贴透皮给药的研究概况[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1,15(01):47-49.
[6]周文祥,罗斯.中医外治法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概要[J].湖北中医杂志,2012,20(01):79-81.
[7]巫协宁.胆管细胞的增生与凋亡的调节和肝胆系疾病[J].国际消化病杂志,2009,25(03):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