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县人民路小学韩永建
我对小学生写字现状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小学生的写字现状比较差,这除了学生本身的原因之外,教师在写字教学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教育观念。目前,大多数教师眼睛盯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语文课后重复抄写,数学课后题海战术,其他学科老师对写字教学更是漠不关心。即使部分教师用心指导,学生写字有点进步,也顶不住有些老师放任自流。二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自身写字基本功较差,更缺少写字的基础理论知识,这样去指导学生写字,也就显得力不从心。于是学生写字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盲目乱写,越练越是没有信心。
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除了要转变教育观念外,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技能。我觉得应该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1.正确引导。写字能使人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要培养学生登上艺术的殿堂,使学生在美的方面得到发展,就必须正面引导。这样才能巩固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勤学苦练的热情。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是由人的欲望或需要来启动的。兴趣能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学生学写字的目的是不尽相同,多数是不明确的,容易受家长的意愿支配。而家长们则认为孩子从小就有一技之长是最好的。孩子不定心,让他练写字,可以定定心。还有的家长认为自己字写不太好,让孩子早点学,使孩子的能力超过自己。针对这种状况,教师应当告诉学生们,写字的实用性强,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是世界文化的瑰宝,学习写字掌握书法技能就是继承中华民族的特有的传统并发扬光大。这是一件光荣而自豪的事。
在学习中,为能坚定孩子们的自信心和巩固兴趣,增强习字的动力,要不断地以古今中外的书法家、艺术家、科学家的事迹作多方面的启发和诱导,经常展示学校高年级学生的作品和参赛取得的成绩,使初学者明确自己也具备写好字的条件,促进自信心转化为动力,进而提高写字的能力。
2.注重直观性和形象化。《学校教育心理学》中谈到,小学的儿童对问题的理解是同对事物的直接感知联系的。因而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在写字教学中注重书法理论的直观性和形象化是十分重要。学生写字时,要求有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能正确、工整、规范地写字。要适当给学生讲一些书法理论和书写规律。写字教学实践表明,如果把一些枯燥、乏味、单调的理论讲给对抽象事物不感兴趣的孩子们听,无法使学生乐于感知。汉字“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是从人世间万物的形态中抽象为一种表意的符号。所以,它的结构生动又自然。宋代书法家米芾认为,书法艺术的完善,不在于“形式”,而在于“意足”,这是有道理的。教学中不断把单纯的理论教学转变为学生感兴趣的直观的手势、动作,生动的语言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看到、听到的是具体可感的东西。
如讲“田”字,除讲“十”字居中,布局匀称外,还要讲外框是方中带扁形,而且上大下小,如同人的体形,应肩宽腰窄,这样的体形才美,讲“炎”字一类的字要上小下大,形如大人背小孩子,重心在下,才觉得安定稳当。讲走路的“走”字,走字上部分好写,最后两画是关键。让学生先看教者走路时双腿的动作,学生都能指出双腿是交替抬起才能走。再让学生看“走”字撇、捺。如同人的双腿,把“走”字写“活”,就要撇“脚”抬起,捺“脚”落地。把字的结构进行这样的描述“加工”,既实际,又通俗易懂,更便于学生在动笔前就对字的结构搭配有一定程度的理解。
3.培养和强化兴趣。孩子初学写字,需要动力、信心、兴趣、方法和毅力,学写字较为枯燥,学生易对色彩缤纷的物体引起注意,产生兴趣。而写字只有黑、白两色,没有绘画具体可感知的形象,就不太容易使已有的愿望和兴趣得以巩固、发展。因此,培养、巩固、发展学生学习兴趣应放在重要地位。
在学生明确写好字的目的和意义的基础上,培养和强化他们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讲古今中外书法家刻苦练字的故事,激发孩子们对书法的兴趣,发挥他们乐于“模仿”的特长。有关书法知识积累,是产生对该领域兴趣的又一个条件。在学习中要不断发现其点滴进步予以鼓励,用学习时每阶段不断的成功去唤醒学生的潜在能力,进而保持对写字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