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金秀1汤睿2(1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330006;2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330006)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0275-02
【摘要】目的探讨设立护理床旁教学内容表在ICU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2月进入我院ICU临床实习的52名护理本科生,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27名,对照组25名。对照组学生给予常规教学,实验组学生给予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实施以护理床旁教学内容表为指导的优化教学流程。比较两组学生的临床专科操作及理论考核成绩;并了解护生对该表实施有效性的评价。结果实验组学生的临床专科操作及理论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对该表的实施均持肯定态度。结论护理床旁教学内容表可作为有效提高护生操作及理论考核成绩,并成为护生广泛赞成的一种目标教学指导工具,值得推广应用于ICU护生带教中。
【关键词】床旁教学内容表ICU护理带教
临床护理教学可帮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是整个护理本科教育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培养护生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升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重症医学科(ICU)由于收治的患者病种多、病情复杂以及护理环境的特殊性,护理本科生在ICU实习的过程中,常觉得需要学习的内容多,实习时间短,不知从哪里下手,导致出现学习的盲目性。针对此问题,我科自制了护理床旁教学内容表,该表主要涵盖了学生在本科室需要熟悉、了解及必须掌握的内容,用来指导护生在ICU的实习带教。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2月进入我院ICU临床实习的52名护理本科生,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27名,对照组25名。实习时间均为2周,均由科室同等资历护士带教。两组护生年龄、基础课程成绩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护理实习生带教工作由科室总带教老师和护士长全面负责,由分管带教老师带教。对照组入科后按照传统带教方法由总带教老师介绍环境后随机分配至符合带教资格的老师,由带教老师按常规模式实行一对一的带教;实验组给予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实施以护理床旁教学内容表为指导的优化教学流程。
1.2.1护理床旁教学内容表在ICU护生带教中的应用由于ICU护士普遍年轻化,带教老师临床经验、操作技能及理论知识都相对欠缺,为保证带教质量,总带教老师首先根据床旁教学内容表对带教老师进行集中培训,深化学习,也使带教老师更加明确带教内容和方向。实验组护生入科后由科室总带教老师先实行集中带教,主要介绍科室环境、用物处置、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及专科流程,并发放护理床旁教学内容表,要求学生根据该表制定学习计划,带教老师制定带教计划,并根据该表实施问题式带教,加强学生与老师间的互动,同时也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教学内容表内需重点掌握的内容,总带教老师会在第一周安排特定时间对护生进行课堂式授课,如出现特殊疾病或一些实践性的操作时,总带教老师将随时集中上班学生进行讲解或操作示范。
1.2.2评价方法实习结束前2d均对实习护生进行出科考核及问卷调查。考核的内容包括理论考试、专科技术操作考核。考核结束后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了解护生对护理床旁教学内容表指导教学的效果评价。共发放问卷52份,收回有效问卷52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数据均以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床旁教学内容表指导临床带教和传统带教效果比较,护理床旁教学内容表指导带教的护生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均高于传统带教组(P<0.05)。护理床旁教学内容表指导带教的护生大都认为这种教学方式能减少学习的盲目性、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积极主动性,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学习,拓宽了知识面,巩固了基础知识。
3讨论
3.1减少了学习的盲目性,增强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护理床旁教学内容表将护生在ICU需熟悉、了解及必须掌握的内容一一列举,带教老师可根据该表进行有目的的带教,并采取问题式教学方法,针对各项内容的重点难点进行提问。护生可根据该表制定学习计划,这不仅激发了护生对ICU学习内容的兴趣,同时也有效地缓解了以往护生对ICU的恐惧感。
3.2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学习
临床护理床旁教学内容表的应用,迫使带教老师必须对带教内容深入了解,同时问题式教学方法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更加强了带教老师与学生间的探讨与交流,有效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同时也能促进带教老师对临床知识和技能的不断学习提升。
4小结
通过护理床旁教学内容表在ICU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使护生在ICU的学习更全面、更系统、更目标化。
参考文献
[1]葛晓丽,葛静玲.护理本科生临床带教方法改革初探[J].现代医院管理,2006,11(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