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俞建功

——从事文化工作的体会、思考与建议

俞建功

(湖州市长兴县虹星桥镇宣传文化中心,浙江长兴县313100)

中图分类号:J6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2-0106-02

摘要:文化工作者在做好镇本级文化工作的同时指导村级文化工作中应着力于大胆探索和勇于创新,并且还应着眼于端正文化理念,创新文化格局,反思工作思路,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文化大发展;文化理念;种植文化;活跃文化

乡镇文化工作承担了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团结,增进人们之间感情,提高国民素质等重任。文化工作的兴衰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巩固和发展乡镇文化工作,这对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发展群众文化事业都有着重大意义。

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可见广大文化工作者正是大显伸手、舒展才华的时候了。相比在“说说重要,做做不要”文化一片荒芜的年代岁月,文化工作者应该是遇到了文化的春天了。我们的文化工作者再也不等闲视之;再也不能当“万金油”做“百搭”;应该立足本职,放眼文化工作未来,专心致致,为文化事业做一些让自己值得回味,让后人值得怀念的工作。从笔者近二年工作实践证明,文化工作者在做好镇本级文化工作的同时指导村级文化工作中应着力于大胆探索和勇于创新,并且还应着眼于端正文化理念,创新文化格局,认真梳理工作思路,摆正位置极为重要。

一、感悟

是的,我不否认,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文化工作一直被人们看作为蹦蹦跳跳、说说笑笑,并不重要,因此,长期得不到重视。一些聪明点的早已跳槽的跳槽,高就的高就,自谋职业的自谋职业,即使留下来的也被党委、政府拉去堵“漏洞”了:什么计划生育、调解、联村,什么办公室主任啦……等等,反正不务“正业”。文化人成天想的是杂务工作,整天也总定不心来想在文化工作上干点什么名堂出来,当然你即使干出点成效也白费,因为在乡镇领导的眼里,文化工作是“输血型”的,不是“造血型”的,伸手要钱的事,镇长见了头痛。长此下去,一则文化干部自身积极性不高;二则文化工作被人冷漠,久而久之,文化人无作为、无劲头,也就无地位。想文化、干文化的理念得不到升华,工作热情、目标也自然成为泡影,撞钟式的“和尚”也彼多,混饭吃,度日子的人比比皆是。现在可不行了,文化工作形成高压态势,文化产业异军突起,文化氛围一浪高过一浪,文化需求越来越迫切,文化口味越调越高,文化档次逐步在提升,村与村之间,镇与镇之间文化动作此起彼伏,人数之多,规模之大,场面之宏伟,一个大文化、一片大繁荣的景象不断呈现,可以说文化势无前例,足以使文化人坐不住了,应该重新为文化这根弦绷绷紧、定定调了。

1.我干文化想什么?抓重点、重点抓,扶植团队,种植文化。

据以此,我立足本镇在挖掘民间文化入手,寻找文化之根、民族之魂,针对刘井村百年舞狮的传承情况,我们根据“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部门支持”的原则,我们通过论证、预算、组建、筹集,训练、于2007年4月30日开始至6月30日止,利用二个月的时间,投入4万多元,把振兴“刘井舞狮作为我镇文化建设的一件实事来抓。把打造“刘井舞狮”这一文化工作作为我一生干文化工作最有效的成果来对待。我们在训练阶段提出的口号是:“无私奉献,封闭训练,奋战四十天,打造精品”。晚上训练时队员仅靠一碗方便面作为夜宵,那些高难度、高负荷的基础训练常常使得队员大汗淋漓。作为我也不列外,身为一队之长,只要他们是训练,天天下了班在家吃好晚饭骑着摩托车到离家七里地的刘井舞狮训练基地,负责训练的安全、掌握队员的思想情绪,训练的纪律以及服务等等。我记得某一天晚上象往常一样训练,到9.30分训练结束,指导老师安排走、队员卸妆退场,待我将摩托车子启动,车灯打开时,突然大灯烧掉,怎么办?晚上10点多到何处去找修车人?没办法,仅靠车子的转向灯,时亮时灭地开动着车子回家。第二天将车子修好后继续象往常一样陪练。就这样经过二个月的训练,刘井狮舞以其特有的魅力展示给了观众,并且能够外出登台表演,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好评。舞狮队训练好后,我们市场化运作,立即与村书记到工商所办营业执照,到税务所办税务登记证,成立了刘井舞狮有限公司,成为独立法人和虹星桥唯一一家文化企业,文化企业诞生后,截止目前已外出演出150余场,收入近40万余元,除此我们依靠舞狮参与长兴,湖州接轨上海,到县、市外去表演,提高了知名度。使刘井村也尝到了“种文化”的甜头。我也感受到了开展文化工作的成果。

2.我干文化做什么?抓统筹、统筹抓,送戏下乡,活跃文化。

自从抓了刘井舞狮队后,倍感轻松、鼓舞、看到了文化的成果,但总觉得“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才能春满院”。于是在去年初,又到河桥村筹建了一个老年妇女腰鼓队,抓腰鼓队可不是轻松的,不象抓舞狮队容易,特别是农村妇女思想陈旧,观念落后,一些妇女虽然思想热情很高,劲头很足,但是由于农村文化不同于城镇文化,世俗偏见根深蒂固,难免给工作带来了难度,于是我三进河桥村,了解情况,掌握思想动态,讲清筹建腰鼓的目的意义及作用,多次召开会议,消除顾虑,为轻装上阵开辟道路。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一个崭新具有活力的腰鼓队终于诞生了。自从有了刘井舞狮队,有了示范村河桥腰鼓队,我心里踏实了,心中也有谱了,于是我们在9月中旬在镇文体中心广场举行了虹星桥镇国土杯文艺表演,全面展示虹星桥镇文化,将刘井狮子,周村旱船,河桥腰鼓,后羊越剧等等节目亮相,接受虹星桥镇人民检阅。同时也自行组建队下村演出,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高度评价。

3.我干文化为什么?抓合力,合力抓,创建书屋,培养团队,推助文化。

文化工作涵盖面相当广、融群众文化、文化市场、文物保护、图书管理、书法、美术、摄影等等均属于文化范畴。立足长兴,近几年推行建制镇建有图书分馆外,村级建有农民书屋。可见文化工作正向下倾斜,工作重心下移,文化干部服务方式下沉。近几年来我们除镇投资10万元在原政府办公楼内建起了占地500平米的图书分馆,内有藏书1万余册,组合式书柜上堆排得整整齐齐,处处洋溢着墨香。除了镇图书分馆外,我镇还镇、村上下形成合力,已对港口、刘井、周村、观音、龙从、河桥建起了农民书屋,把图书室建在农民家门口,让百姓足不出户能阅读到科技书籍,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新农村建设中扑面而来的春风让百姓沐浴其中得实惠。

二、思考

尽管目前文化工作者正处在一个“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好时代,尽管各级党、政、职能部门对文化工作愈来愈重视,但乡镇文化因地域、经济、人文等诸因素的不同出现了阵地建设落后,设备陈旧,队伍不稳,人才缺乏、资金不足、文化活动不多现象。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种:

1.重视不够,没有列入考核机制。抓文化与抓经济谁重要?回答是肯定的,前者不能产生效率,后者可以以数字为标准,且上面建立考核机制,一旦上不去领导将会被端“帽子”,移“位子”,故而一茬一茬领导对发展经济重视,对发展文化忽视。乡镇文化工作开展好坏与否和当地党委政府政绩无关,文化工作往往以当地主要领导个人喜好和意志所转移,随意性较大,这样导致发展文化热一阵冷一阵,日常工作难运行。

2.可支配财政有限,资金配置严重不足。乡镇文化是社会公益事业文化,它既无经济来源也无固定资产可盘活,只能靠文化干部自身的影响力争取财政资助来开展一些文化活动,所以无能添置书籍,购置设备,策划活动,举办培训,外出表演,经费得不到落实,力不从心。

3.专干不专,心高气昂。市场经济冲击着每一个干部,利益驱使着每一个干部作出定位的选择。文化干部至所以不专业,不专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地位的低下,待遇的不公平所致,使得文化干部越位,譬如下村任指导员,担任民政助理员,兼任宣传干事,党委秘书等等,这些职位多么有魅力,多么光彩照人,多么有地位,而文化干部低三下四,搞个活动求“张良”,拜“韩信”,十分困难。

4.专业人才缺乏,队伍陈旧退化。现在的文化干部大多在80年代后招干的,且大部分“远走高飞”留下来的文化干部极少懂文化、琴、棋、书、画、吹、拉、弹、唱、舞知之者不多,怎能从事文化,因此,文化干部底气不足,涵养不深,业务不精,何以去抓文化,又怎样担当新时期文化重任。

三、建议

1.必须领导重视,建立机制,创新新农村文化理念。

创新新农村文化理念,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必须提高各级领导的认识水平,转变领导观念,把抓经济与抓文化等同起来。文化也是生产力,必须建立科学合理抓文化发展的机制,落实“一把手亲自抓,亲自抓一把手”的原则,年初定计划,年中作检查,年终作考查,列入年终各项指标考核。

2.丰富载体,满足需求,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

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早已对新农村建设从客观上作了定义,然而作为文化业务部门应该如何从新认识“二十字”方针的涵义。我认为我们应立足文化,最大限度地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创新工作方法,找准位置,建立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节目,组建文化队伍下村、企、学校演出。

3.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建设新农村文化设施。

充分认识现有文化资源,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不断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一是把镇本级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和政府财政预算,与城市文化发展同步。二是积极引导各部门、单位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结对活动,新建一批文化阵地,三是坚持多元化投资的方向发展,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建一批功能齐全的文化设施。

4.拓展思路,上下推动,壮大新农村文化专业队伍。

以“帮、带、促、降”的形式拓展思路,共同抓好专业文化队伍建设。一“帮”就是文化职能部门有义务、有责任帮乡镇文化站培养能歌善舞的专业人才;二是“带”,带动县文化团队坚持不懈地以送文化等形式来推动乡镇“送文化”;三是“促”为农村文化事业“输血”的同时,更要着眼于增强乡镇文化建设者与发展的“造血”功能;四是“降”文化职能部门一定要着眼于未来,着眼于长远,向大专院校要一批人才,降到各乡镇,扩充文化专干队伍,将来成为文化主力军,促进人才队伍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姓名:俞建功(男)籍贯:浙江长兴;研究方向:群众文化;从事工作:文化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