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俐
安义县人民医院(江西南昌330500)
[中图分类号]R4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1)1-0107-01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后造成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脏病。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工作、生存压力大增大,使该发病例上升,成为严重威胁中老年人身心疾病之一。情绪和心理状态的改变,可使患者血中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心肌需氧需血量猛增,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左心室负荷过重,药物作用减弱。随着冠心病是身心疾病观点的确立,在“生物-心理-社会"新的医学模式中,如何完善临床护理工作过程,是在整体医疗护理的基础上,应该强调医学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1临床资料
我院内科2009年8月至2010年7月均符合WHO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60例,年龄在50岁至79岁之间,男性48例,女性12例,均在正常医疗护理基础上,通过心理观察及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
2心理护理
2.1给予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
2.1.1对紧张,焦躁心理:用良好的语言和行动关心患者的生活,解释疾病发生,发展情况,说明让患者体会监护室以及各种仪器在对其治疗过程作用,尽快适应环境,通过我们细致周到的服务,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配合医生积极治疗。
2.1.2对恐惧,焦虑心理:冠心病患者有的担心各种监护费用,检查费用,治疗费用等承受不起,有的因子女对其照顾不周,有的担心病情是否能好转等等。而出现情绪波动起伏特别大针对这些原因,我们必须耐心、细微、关心、体贴和解释关于冠心病的病因及康复过程中锻炼以及治愈的效果,安慰患者,让其知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恢复与转归起着重要作用,鼓励战胜疾病信心。同时赢得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帮助患者解决实际困难。
2.1.3自怜、孤寂的心理:这类患者多半是反复发作,多次住院治疗的长期患者,由于其年龄大,生活行动不便,有时家属、朋友、子女等不能经常来探望,因此患者易出现孤独、沉默、自怜的低弱情绪。对这类患者我们应主动、和蔼、帮助为主,多于其沟通,激发患者倾诉自己心中的苦闷和不快,让其感觉还有一种医患、护患之间的温暖存在,提高患者治疗疾病,恢复身心健康的信心,并有助于身心疾病康复。
2.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是夜间应注意监测心率、血压、心律、心电图的变化,以利明确诊断,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监测依据。
2.3强化基础护理,注意卧床休息,减少心肌耗氧量。合理氧疗,调整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3体会
心理护理是一门十分复杂的科学,已经成为现代护理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维护患者身心健康,取得最好治疗效果的必要条件。护士不仅应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娴熟的操作技术,还应具备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了解患者心理变化的能力。实施心理护理,可以使患者心情舒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