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超刘萍湖南艺术职业学院410012
摘要:对艺术院校学生来说,在学校接受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直接关系到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职业素养体现,但现阶段,各艺术院校对学生在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方面的教育却不尽如人意。本文结合多年的工作经历,针对现在各艺术院校在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及改进措施。
关键词: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师资建设
所谓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从事某一职业活动时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如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团结协作等。职业精神是指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能够体现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它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职责、职业信誉、职业作风等要素。现在的用人单位招聘人员时都要求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相比个人能力,用人单位更重视个人职业道德方面的一些要素,如诚信敬业、创新进取和团队合作等。艺术院校的培养目标和任务决定了必须努力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技能型专业人才。
一、目前艺术院校学生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培养存在的一般问题
1.重视程度不高,课程不够健全。各艺术院校普遍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和就业指导,却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的现实意义重视不够。虽然也有关于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方面的课程,但课程不够具体,也不能结合学生以后的工作实际——这直接影响了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职业素质。现行的各艺术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内容相对陈旧,内容概念化,不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联系学生实际,以致学生对这些内容缺乏学习兴趣,使学校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教育效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教师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现阶段各艺术院校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教师只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理论、规范的传授,缺少一些鲜活的案例来进行实证,也缺少了学生们的主动参与和体会。这样教师单方面的灌输,缺乏师生互动,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同时也不能理解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内涵,影响了职业道德的生成与职业精神的养成。
3.缺乏实践性职业道德教育。近年来,一些艺术院校已经开始尝试在办学中实行工学结合,但实际落实的力度还不够,大学生在校园中对行业、用人单位的职业道德规范了解不多,且学校里接受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也不同于工作后用人单位中具体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要求。这就造成了学生接受的职业道德教育与用人单位所需的职业道德要求脱节,与现实的工作联系不紧密。
二、加强艺术院校学生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培养的有效措施
1.提高重视程度,加快教育理论体系建设。各艺术院校要把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应设立专职的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在对毕业生就业指导教育中加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的比例,在日常教学中也要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渗透在专业课教学中,使学生能系统地学习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方面的理念,并了解行业对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规范、要求,使他们具有强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意识,并能将道德意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2.加强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艺术院校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教育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品德修养、敬业精神和教学手段直接影响着对学生的教育效果。所以各高校应从师资队伍建设入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的教师队伍,根据本校的特点如男女生比例、专业特点等条件合理分配师资。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树立全新的职业道德教育观,以适应新形势下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的需要;更要身正为范,以自己的文明言行进行身教,用高尚的人格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3.将艺术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各艺术院校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培养要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把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与用人单位的需要挂钩,将教育过程延伸向用人单位,丰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要采取多种方式建立学校、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互动,特别是在艺术实践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
三、结语
在艺术院校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教育过程中,要结合艺术院校学生的特点,营造一个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环境,建立起科学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理论体系,同时把握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职业道德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促进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内化,使他们能成为既有优秀的职业技能又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全面型高素质艺术人才。
作者简介
曹志超(1977.9),男,汉族,湖南桃江人,主要从事艺术院校大学生职业指导与就业规划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方面的研究。刘萍(1978.9),女,汉族,湖南桃江,主要从事艺术职业院校大中专学生中文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