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锐王建波贾绍环
(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放射影像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2)
【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例在肺周围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医学影像学、细菌学、脱落细胞学、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临床实验性治疗均不能明确诊断的83例肺部病变,行螺旋CT引导下槽式切割活检针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结果本组65例获明确诊断,组织学诊断率为78.3%,一次穿刺成功82例,良性病变17例,恶性肿瘤48例。并发症气胸发生率为6%,痰中带血发生率3.6%。结论螺旋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成功率和准确率较高,并发症轻,可作为肺部肿块定性诊断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4-0386-02
医学影像学发展到今天,肺部病变良、恶性诊断鉴别有时仍然很困难,而治疗方案的选择主要依据不同的病理结果。我国2000年以后肺癌已居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的首位[1]。对于肺部中心性病变可通过支气管镜等检查确诊,而对于周围性病变,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诊断和鉴别肺部病变有重要临床意义。自动切割术(automatedcuttingneedlebiopsy,ACNB)获取组织材料多,其诊断准确率高而假阴性率低,有望成为经皮肺活检主要方法[2]。我们回顾性的总结了我院经医学影像学、细菌学、脱落细胞学、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临床实验性治疗均不能明确诊断的83例肺部病变,以上病例均于螺旋CT引导下行肺部病变穿刺活检病理检查,评价CT导引下肺部周围性病变穿刺活检的诊断价值及应用的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CT室于2005年2月至2013年6月共行CT引导下肺部外周性病变切割活检术83例:男性58例,女性25例;年龄32岁至88岁,平均年龄59.2岁;病灶位于左肺39个,其中左肺上叶前段6个、尖后段6个,左肺上叶上舌段4个、下舌段2个,左肺下叶内侧基底段3个、后基底段10个、外侧基底段8个;右肺44个,其中右肺上叶尖段4个、前段5个、后段5例,右肺中叶外侧段10个、内侧段4个,右肺下叶内侧基底段2个、前基底段2个、后基底段8个、外侧基底段4个。直径6~20mm的病灶31个,病灶直径大于20mm52例。穿刺前35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为阴性,其余考虑纤支镜不能取得病理结果,而直接穿刺活检,所有病变均行病理检查。采用SiemensEmotion6型全身螺旋CT扫描机。采用美国Pro-max产20G长9、15cm切割活检针,套管针。穿刺定位采用栅状定位器。
1.2术前准备
一般准备同常规CT扫描,咳嗽患者可服用镇咳剂,精神过于紧张可服用少量镇静剂。术前做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和凝血酶原时间以及心电图常规检查,如怀疑血管畸形或血管性病变,则需行胸部增强CT扫描加以排除。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穿刺活检的目的、过程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取得患者的配合,签手术知情同意书。训练患者屏气及平静浅呼吸,确保穿刺过程中病灶较小的移位。术前仔细研究患者最近一次的胸部CT扫描,根据病变的部位初步确定穿刺位置和穿刺路径,确定患者穿刺时采取的体位。
1.3方法
①扫描技术:采取螺旋CT扫描,扫描条件110~130kV,60~80mA,扫描层厚3~5mm,重建层厚1.25~5mm。②穿刺技术:确定患者的体位(仰卧、俯卧、侧卧、斜卧位),在病变区的体表皮肤上贴紧栅状定位器,嘱患者平静浅呼吸,行CT扫描,以最佳穿刺层面和定位栅的交点为穿刺点,在体表做好标记。最佳穿刺层面选择病变中心层面,穿刺点选择一般为病变与胸壁进针点的最短距离,避开肺大泡、叶间胸膜、肋骨、血管。计算出病灶中心距穿刺点的距离、胸壁的厚度。常规消毒,铺手术巾,2%利多卡因5ml逐层浸润麻醉至壁层胸膜局麻,沿设计穿刺路径进套管针,进入胸腔前行CT扫描,确定穿刺方向是否正确,嘱患者屏住呼吸,同时迅速进套管针至病灶,再嘱患者平静浅呼吸,CT扫描证实后,拔出针芯,置入切割活检针,取组织,略微调整套管针的方向和深度,再取组织,共计取3次。采集标本立即涂片,由10%甲醛固定;块状组织直接10%甲醛固定。术毕延时1-3分钟,再次嘱患者屏住呼吸,拔出活检针及套管针,局部压迫止血3-4分钟,包扎。行CT扫描,观察有无气胸及出血等并发症。送回病房继续观察数小时。
2结果
本组83例患者中82例穿刺成功,成功率98.8%。1例穿刺针进入胸膜腔立即产生气胸,肺明显压缩而放弃活检。穿刺术后发生气胸5例(5/82),发生率为6%,未进行特殊处理,后复查自行吸收。3例术后出现痰中带血,无穿刺道出血、空气栓塞及针道种植播散等并发症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9.6%(8/83)。本组所有病例的穿刺活检标本均做病理学检查,有65例患者获得阳性结果,阳性率78.3%(65/83)。阳性结果中恶性肿瘤48例,包括鳞癌16例,支气管肺泡癌2例,肺腺癌22例,小细胞癌4例,未分化癌2例,转移瘤2例。良性病变17例,其中炎性病变12例,结核4例,错构瘤1例,余18例穿刺结果阴性,仅见红细胞和/或组织细胞和/或坏死物。
3讨论
1976年,Haaga[3]首次报道CT引导下经皮活检。随着螺旋CT、
HRCT、MDCT的应用,使得对肺部占位病变的研究在其外部形态、毗邻关系、内部结构等的研究得到很大进步。但是肺部周围性病变的诊断仍然是肺科的难点之一。而且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早期发现难,临床治疗效果差,死亡率不断升高[4]。支气管镜对周围性结节病灶甚至支气管腔外者,其敏感性明显下降,而胸腔镜则损伤大、风险高、技术要求高、甚至有引起死亡的报道。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于肺周围性病变具有良好的敏感性[5]。术中可以清晰观察到穿刺针和病变的空间位置关系,所以成功率高,而且安全。并发症发生率为9.6%,与文献报道相符[6]。
经皮肺穿刺术主要并发症为气胸,与患者的自身体质状况、病灶位置、穿刺针的粗细、穿刺路径、胸膜穿刺次数、操作者的技术等有关[7]。文献[8]报道,CT导向切割针活检术后气胸发生率为14.5%,本研究术后发生气胸5例,发生率6%,低于文献报道,考虑与以下因素有关:1、与选用加套管的穿刺针,避免多次反复穿过胸膜。2、要求患者扫描过程中平静浅呼吸,穿刺进针时憋住呼吸。3、尽量避开肺大泡。
4进针迅速,防止胸膜损伤。
文献报道术后咯血发生率为5%-10%[8],本组发生率3.6%,术前行CT增强扫描,判断病变与血管的位置关系,穿刺路径避开胸壁和肺内血管,可以有效降低咯血发生率。
18例穿刺结果阴性,阴性的原因可能有:1、病灶较小,因为容积效应的出现,穿刺针未能进入病灶;2、穿刺针进入了肿瘤的坏死区;3、良性病变细胞变异较少,细胞形态特异性差,明确病理诊断所需的标本较多,故良性病变的确诊率相对较低[9]。4、穿刺针较细,取出组织不足。为了防止假阴性的出现,对其中临床或影像学诊断高度怀疑的8例病灶进行了2次穿刺,其中恶性3例。总共该组恶性病例为51例,占61.4%(51/83)。文献报道[10]对穿刺结果阴性者应于2、6个月、1年的时间间隔进行随访观察,如病灶增大者,可进行再次活检。
参考文献
[1]高树庚,张德超.肺癌筛查和早期诊断研究进展[J].癌症进展杂志,2004,2:198-202.
[2]AndersonJM,MurchisonJ,PatelD.CT-guidedlungbiopsy:factorsinfluencingdiagnosticyieldandcomplicationrate[J].ClinRadiol,2003,58:791-797.
[3]HaagaJR.CTguidedantegradepyelographyandpercutaneousne-
phrostomy.AJR,1977,128(4):621-324.
[4]查人俊,何长清,曾逊闻,等.现代肺癌诊断与治疗[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59.
[5]张鹏宇,金先桥,陈元烱.CT引导下经皮肺切割活检在不同肺部
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临床肺科杂志,11(1):20-21.
[6]YamagamiT,LidaS,eta.lUsefulnessofnewautomatedcuttingneedlefortissuecorebiopsyoflungnodulesunderCTfluoroscopicguidance.Chest,2003,124(1):147-154.
[7]黄振国,张雪哲,王武,等.CT导引下肺内病变穿刺活检影响气胸发生率因素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3,22(7):582-585.
[8]谭晓明,梁俊生,蔡越飞,等.多层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
检的临床应用[J].广东医学,2006,27(10):1520-1521.
[9]来东升,李伟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18G和20G穿刺针的比较[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2):199-215.
[10]WestoottJL,RaoN,ColleyDP.Transthoracicneedleb-iopsyofsmallpulmonarynodules[J].Radiology,1997,202(1):97-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