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晚期产后出血预防新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9-19
/ 2

探究晚期产后出血预防新策略

唐红艳

唐红艳(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李渡中心卫生院637000)

【摘要】目的:研究晚期产后出血的预防新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晚期产后出血患者4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全面的预防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治疗与预防护理,观察组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率(17.40%)与对照组(43.50%)相比明显较低,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产后出血患者应用全面的预防护理,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发生,及时挽救产妇生命,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晚期产后出血预防

【中图分类号】R71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9-0189-02

晚期产后出血主要是指产妇结束分娩,发生于产褥期的出血量在500ml以上的大量出血。通常发病时间为产后的1~2周,部分产妇发作于产后6周。晚期产后出血的出血量难以确切估计,因此临床诊断相对主观。晚期产后出血致病原因多样,一般有宫缩乏力、产后子宫恢复不良、胎盘异常、切口裂开、绒癌、手术损伤、凝血机制障碍等。因此,做好晚期产后出血的预防工作尤为重要。我院对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晚期产后出血患者46例施行全面的预防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晚期产后出血患者46例,分为两组。观察组23例,年龄在21~3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5.76±4.39)岁;出血量为500~2000ml,平均出血量为(952±46)ml;10例初产妇,13例经产妇;剖宫产14例,阴道分娩9例。对照组23例,年龄在23~3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18±3.55)岁;出血量为500~1750ml,平均出血量为(964±53)ml;12例初产妇,11例经产妇;剖宫产15例,阴道分娩8例。出血原因:17例子宫复旧不良,12例切口裂开或感染,8例子宫异常,9例凝血机制障碍。两组患者出血量、年龄与出血原因方面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全面的预防护理,方法如下。

1.2.1预防子宫复旧不良产后的9~40d内患者容易出现子宫复旧不良,血窦开放导致出血发生。临床中,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产后宫缩情况,采用子宫收缩药物及时治疗,以免发生子宫收缩不良。仔细检查娩出的胎膜与胎盘,若发现存在残留,及时清理宫腔。同时,指导患者及时排尿,若患者发生尿潴留,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对于阴道助产或者胎膜早破的患者,及时使用抗生素;对于羊水过多、双胎或者存在子宫肌瘤的产妇,采用宫缩剂及时治疗。此外,给予患者科学的健康指导,鼓励患者进行早期活动,避免由于长期保持仰卧位,导致便秘等并发症产生。鼓励母乳喂养,以加强宫缩,同时给予患者有效的康复按摩,通过乳房按摩,刺激乳头,促使缩宫素分泌,而且,按摩子宫能够人为刺激子宫收缩,实现压迫止血,促进子宫复旧,防止出现晚期大出血。

1.2.2手术因素的及时预防近年来,剖宫产率持续上升,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剖宫产患者在整个分娩过程中的出血量均比阴道分娩产妇多,发生晚期产后出血的几率是正常分娩产妇的5倍以上,对产妇生命造成直接威胁。临床中,医护人员应对剖宫产的指征严格掌握,选择切口时,要保证位置高低适当,大小适宜。先扶正子宫,然后再切开子宫,切口长度保持在10cm左右,两侧切口保持弧形向上,以免取胎头时不慎撕裂切口。缝合时,明确解剖关系,根据层次顺序逐层缝合,避免重复或者多余动作,最大程度的减少出血与组织损伤。同时,缝合过程中要注意,尽量选择铬制肠线,1-0号,过细易断,肠线过粗则会对伤口愈合产生影响。缝线保持适中的松紧度与缝合针距,松紧适中可以实现止血的同时不会对血液循环造成影响,针距保持为1.0~1.5cm,这样方便切口对合,保证缝合平整,有利于术后恢复。手术时间尽量低于1h。

1.2.3危险因素的预防产妇生殖道存在多种细菌,容易导致混合感染,因此,采用抗生素及时预防非常必要,术前、术后针对性的给予产妇抗生素可有效预防感染。此外,产前孕检时,若发现患者存在阴道炎,应及时给予对症治疗,以免胎膜早破或者产后出现逆行感染。此外,凝血机制障碍以及产妇营养状态也会对术后恢复造成影响,因此,临床中需加强产妇围产期观察,及时纠正凝血机制障碍与贫血症状,以减少切口裂开的发生几率,避免发生晚期产后出血。

1.2.4孕期监测做好孕期监测能够及时发现导致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针对性的及早预防。孕期B超检查中可发现瘢痕子宫、侵入性胎盘等各项危险因素,凝血功能的监测可以及早发现产妇异常状态。临床中应建立一支专门的防治团队,由产妇、妇科、血库、麻醉科与介入科组成,综合规划下做到早期正确诊断,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产妇分娩前做好充分准备,及早备血,最大限度的提高临床救治成功率。

1.3统计学分析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治疗与预防护理,观察组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率(17.40%)与对照组(43.50%)相比明显较低,见表1。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晚期产后出血发生情况对比(n/%)

3讨论

本次研究中,接受全面预防护理的观察组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由此表明,晚期产后出血患者应用全面的预防护理,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发生,及时挽救产妇生命,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伏瑞.晚期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治疗[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0,24(06):182-184.

[2]张晓洁.晚期产后出血预防新策略[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28(11):209-210.

[3]魏继红.晚期产后出血的病因及预防措施[J].当代医学,2010,15(27):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