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是诗歌教学的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4-14
/ 1

诵读是诗歌教学的魂

崔漫花

崔漫花青海省西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810000

朗读是诗歌教学的关键,它作为诗歌教学的一种基本的方法和策略,应该贯穿于整个诗歌教学的始终。就一篇陌生的现代诗歌而言,让学生通过朗读初步了解诗歌,即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感受节奏,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之上,会逐渐对诗歌产生学习兴趣。

在诗歌的朗读教学中,我们应重视以下三点:

第一,指导朗诵,训练语感。好的诗歌,我们必须熟读成诵,在诵读中唤起情感,在诵读中体味语言运用之妙,在诵读中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也只有在反复诵读中才能增强学生的语感。例如杨万里的《舟过安仁》:“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学习这首诗时,可让学生先闭上眼睛,教师范读,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画面,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直观地表现出来。

第二,展开想象,体味意境。所谓意境,是诗歌中诗人主观的情感与客观物象的形神融合一致而引人联想的艺术世界,它综合了多种美的因素。诗歌,作为最富有想象性的文学作品,无疑是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力的极好材料。如教学李白的《夜宿山寺》,可引导学生想象诗人站在楼台上望着天上的星星时的感觉,指导朗读:“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想象当时夜的静,体会作者奇特的想象。诗歌的语言是区别于其他文学形式的语言,即具有虚幻性。诗人运用艺术化的语言不仅可以创造出一个虚构的审美世界,而且,诗歌语言在本质上的虚幻性常常能引发人们的无尽想象,从而领会诗中的精妙之处,感受诗中的语言美。总之,想象是创造意境的杰出画家,是诵读的得力助手。

第三,推敲语言,体验情感。要领略文学作品的情感,就必须推敲语言。古汉语的一个重要特点,便是多为单音词、具有多义性且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这使古诗从整体上看极为凝练,十分含蓄。分析古诗的语言就要抓住古诗的这个特点。如《小儿垂钓》后两句中“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中“招手”之意,有“摆手”和“招手”两种意思。前者“摆手”意为:“呀,别过来,别吓跑了我的小鱼儿。”后者“招手”意为:“嘘,别出声,凑过来,我指给你看。”此时,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想象,只要合乎情理,都是正确的。因而语言的推敲对于理解与体验作者的感情是十分重要的。

语文古诗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重视学生的自主性,重视以读为本、读中感悟,使学生终生受益。教师要放开自己,放开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美读吟诵,深切体会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音韵美和形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