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娟(肥城市高级技工学校山东泰安271600)
随着职业教育大政方针的进一步落实,职业教育已经由规模发展进入到内涵质量发展阶段,社会对职校学生的能力要求和综合素质要求愈来愈高,职校生必须在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还要具有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简而言之,就是要强化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职业招生、就业形成互动,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那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中职生现状
自九十年代末国家对中职教育开始改革至今,已有近十个年头了。十年来,中职学校生源挑选越来越宽松,特别是在文化基础知识、行为素质方面,要求越来越低。这种宽口径入学,一方面,使得中职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差、学习主动性不强甚至厌学的现象;另一方面,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难教”的现象:知识技能难教,做人更难教。
二、应对措施
对中职学生及家长来说,毕业后找一份合适的工作是他们的目标;对中职教育工作者来说,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是我们的任务。
1.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中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学习的组织者、活动的主持人、行动过程中的建议者和咨询者。在行动导向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一技之长及职业能力为中心,要以学生获取完整的过程知识和经验作为最终的目标,将遵守时间和纪律、重视安全和操作规程、良好的团队协作、勇于尝试和直面挫折等一列方法和习惯的培养贯穿于整个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中,这样才有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2.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
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实际上处于职业准备阶段,他们实际上具有学生和职业者的双重身份。而他们对将来要从事的职业的认识难免有偏差,在升入职业学校之前,对所选专业了解不够,甚至几乎不了解,选专业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因此,每位任课教师都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所选专业的性质、该专业所含盖的工作内容及特点、应具备哪些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方法及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等,使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有明确的职业动机。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就有明确的目标、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能尽快进入角色、步入正轨。另外也要引导学生不再仅仅像初中那样,一味追求学习分数,而是需要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习惯,注重学习的过程。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践,把实践中的规律及经验不断提高,以适应快速更新的知识型社会。
3.从学生实际出发准备及组织教学
现在的中职学生,学习主动性差,不愿学习。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老一套教学,作为今天的中职学生肯定不能接受,自然会形成“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两难局面。我认为,中职教师在准备及组织教学时,应该根据学生及课程实际,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中心,以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为基本点,把实践技能放在教学的首位,以学生实际的知识结构为准绳,不断创新个性化教学形式,把学生培养成实践操作中的强者。
4.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职学生中,留守学生很多。他们因为父母外出打工,缺乏家庭教育,因此变得行为自由,不接受教育,甚至抵触教育。这样,学生就业后很难适应工厂严格的管理制度,得不到工作单位的认可,很快又失业了。因此,教学过程中通过严格的课堂教学管理,规范学生行为准则,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习惯。比如,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不早退,操作注意安全及规程,团结协作,共同进步。这些都助于提高学生就业后适应社会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5.加强家庭和学校的联系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们,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多半都有“问题父母”或者“问题家庭”存在。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环境、家长的言行,孩子耳濡目染,对他们的成长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做通了家长的工作,家庭的力量和学校的力量重合在一个方向时,产生的“合力”较之原来绝对不止大两倍三倍,所以我们的眼光不应只盯在学生身上,所做的工作也不应只停留在校园里面。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企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够达成。
6.利用班团活动加强养成教育
班主任在常规管理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习惯。在语言和行为举止方面,由于职业学校生源质量下降,学生身上存在许多与职业相悖的行为习惯,而且已根深蒂固,如说脏话、假话、大话,不能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容易冲动,与人沟通困难等等,要想改正,绝非一朝一夕的事。这就需要班主任做细致、全面、周到、有序的工作。有些学生刚入学时,不带脏字就不会说话,坐没坐样,站没站样。为了使学生将来符合服务类企业的职业要求,需下大力气抓,通过活动净化环境。
综上所述,中职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根据中职学生的现状、社会发展及市场需求,在课堂内外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尽个人所能把他们培养成一线工作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