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绍伟
亳州机电信息工程学校安徽亳州2368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服装也被赋予更多附加功能。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学整合是指教师改变原来的教学知识体系,关注各专业科目的共同要素,重新编排学习内容,创设贴合企业实际工作的情境并利用最新信息技术呈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活动。笔者阐述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变学科体系为工作过程的整合策略,专业课程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整合策略和教学情境与工作场景相统一的整合策略。
关键词: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学内容整合;整合策略
引言
随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不断改革,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最终目的的高等职业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现阶段我国中职院校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服装工艺教育作为中职院校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科目,由于受长期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其相关专业的学生很难满足现阶段我国对中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要求,基于此,对服装工艺与服装设计多视角结合教学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1教学内容整合的意义
教学内容整合是一个对知识技能进行编排重组更新和应用的教学过程。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学整合是指教师改变原来的教学知识体系,关注各专业科目的共同要素,重新编排学习内容,创设贴合企业实际工作的情境并利用最新信息技术呈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变学科体系为工作过程,既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形成,又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面对企业对服装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中职学校应与时俱进,培养出能适合企业需求变化的人才。中职学生大多动手能力强,但却缺少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来独立完成某一订单或项目的能力。在经过两年的服装设计课、服装结构制图课和服装工艺课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后,各课程的独立知识与技能都学会了,但在模拟客人下单以及要求生产一批服装的过程中,学生却不能完成具体的订单任务。也就是说单一的相对独立的知识和技能他们已经掌握了,但却缺乏综合的知识和技能,缺乏工作经验和职业性技能。这是学科知识与企业实际工作岗位脱节、各专业课程之间缺乏联系所致。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对各专业课程进行整合优化。
2教学内容整合的策略
2.1服装工艺与实用服装设计的结合
实用服装设计作为中等职业服装教育专业较为重要的一个科目,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其与服装工艺相结合,对于学生快速掌握服装专业知识以及基本服装设计能力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应采用学期制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服装专业学生进行服装专业学习的第一学期,应从基础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结构入手,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这个阶段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基础文化课、计算机相关软件应用、服装工艺、服装制图基础知识等等;在学生学习的第二、第三学期,则是以专业服装专题设计为主要教学目标,其相关的基础知识结构以及专业能力结构也较之第一学期有着较大的差别,其教学内容主要是以专业课程为主,例如服装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材料工艺以及服装制作工艺为主。通过三个学期的时间,将服装工艺与实用服装设计相结合,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对服装设计有了一个良好的认知,也为后面几个学期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2变学科体系为工作过程的整合策略
服装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服装专题设计、服装结构制图、服装制作工艺、立体裁剪、服装生产管理、服装市场营销、服装CAD、服装款式电脑拓展设计等。要把各个分散的专业课程整合起来必须先让各专业课教师合作起来,加强各专业课教师的沟通与联系,共同确立一个项目订单,通过项目订单的形式把各专业课程中共性的内容串连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根据订单内容来制订工作计划,通过实施计划来完成一个可评价的项目。订单任务由相关的专业课教师提出,经与学生讨论后,师生共同制订。设计订单任务时要遵循三个原则:其一,任务明确,目标清晰;其二,可操作性强,符合学生特点;其三,职业性强,满足企业需求。订单内容要结合课程与目标,设计完整的订单内容,包括设计、实施到完成都要有一个完整的成品作为订单的成果,使学生在完成任务后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2.3对教学计划和课程进行调整
中职院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不管是设计还是工艺都要求学生要具有立裁技能。但很多一些中职院校还是重平面结构轻立体裁剪,可以在教学计划中,将立体裁剪课程代替服装结构,通过立裁拓成样板,与后续服装成衣工艺衔接。
3教学资源整合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3.1增加设计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一方面,部分学校服装设计教学模式单一,采用单纯的填鸭模式,学生只学到抽象的概念与符号,并没有真正理解设计的本质。这样单一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基本技能不熟练,基本创作能力不足,设计创作中不够注重细节,所设计的作品效果不够理想,自然也不会有很好的市场。另一方面,教学的内容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缺乏实用性。在服装设计专业中,经管类的课程篇幅较大、课时较多,过多的侵占了专业课的学时。此外,服装设计课本上的教学内容、案例与之前的课本变化不大,难以跟上日新月异的流行趋势,如流行元素、前卫的设计理念等。教学内容与当今社会有所脱节,学生所学的都是被淘汰的知识,其设计的作品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可。服装设计的专业特点决定了其实用性较强的特征,对学生的培养不能与人们的需求脱轨。在课程设置上,学校要加强与社会需求的联系,明确企业对设计师的需求,增大实践课的比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让学生抓住潮流风向并体现在设计中,使其作品符合社会需求。在提高实践课比重的同时,学校也不能顾此失彼,基础课、理论课的教学也不能忽视。学校要重新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以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为主,而不必要的附属课程可以分别适应各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3.2加强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
对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专业意识是第一位的。基于就业导向的服装设计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可以分以下几方面:第一,加强学科间知识渗透。服装设计属于艺术范畴,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有赖于鉴赏能力和审美观的培养。因此,在专业课程之外,教师还要通过色彩学、设计美学等交叉学科相互渗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设计技巧,培养其更高的专业素养,提高社会竞争力以促进就业。第二,加强了解行业动态。在当前的就业导向下,让学生的设计理念与设计作品紧跟时代潮流。教师在教学中多注重实践的培养,如让学生多阅读专业文献、多做市场调研等,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以调整自己的设计方向,在实践中提升学习能力。第三,培养国际化意识。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服装设计作品面向全球市场。学生要加强学习国外设计理念、流行趋势等,拓宽视野,使其服装设计带有国际范,以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满足企业对毕业生的就业需求。
结语
中职教学改革需要用颠覆性的思维突破传统的学校模式,超越传统的课堂生态。它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相信,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度推进与创新发展,我们一定会破茧成蝶,迎来绚丽多彩的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建设的春天。
参考文献:
张秋红.基于就业导向下的服装设计教学实践探讨[J].科技风,2017(06):77.
[2]张雨竹,洪月,范韵婕.浅谈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J].西部皮革,2017.39?(22):8.
[3]卓良福.以工作室为载体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以深圳市卓良福数控技术名师工作室为例[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5(2):36-3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