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BOT融资模式在高校基础设施中的应用
沙亚楠(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河南许昌461000)中图分类号:G475文献标识码:A
摘要: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时,国家财政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其快速发展的要求,我国的高校面临严重的后勤基础设施的资金短缺问题。我国高等教育由于都是非盈利性的事业机构,按照通常的融资方式,渠道较少,而操作模式又比较的单一,这样,就会迫使各个高等院校采取各种渠道和方法向社会募集资金,BOT融资模式也有机会走进校园,本文就BOT融资模式在高校基础设施中的应用做简单探讨。
关键词:高校;BOT模式;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从1999年起,为了使更多的学子能够踏进大学校门,接受高等教育,我国高校开始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笔者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对近年来的高校招生数据做了统计,如下表所示:
从表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到2008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663所,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907万人,中国教育进入了一个辉煌的新时代,但是,制约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高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与学校教学设施、食堂、学生床位等资源相对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成为高校不得不马上解决的问题。但是,学校收入非常有限,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投入和学杂费收入等,大规模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必然使学校面临沉重的债务压力,这时高校资金短缺与扩大学校建设这个新的矛盾随之产生。到底采用什么样的融资方法较为科学合理,才能更好的适合高等院校的自身特点,又能很好的使融资在科学、合理、规范、稳妥的基础上进行。这是在高校新校区建设中面临的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BOT模式简介
BOT,即建设——经营——转让,它以“授权期满无偿转让给政府”这一创新,通过在特许期的约束,规定项目在BOT融资模式结束后把最终的所有权归属于政府,这样就会在政府既不失去控制权而获得大量的资金,同时使民间的很多资本和境外资金得到了广泛的市场,在获取得高收益机会的同时又承担着风险,把各种各样的资金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的领域。作为一种开发公共基础设施的重要手段,得到了全球各个国家政府的青睐。
二、高校运用BOT模式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
我国高校属于事业单位,所以一部分资金有赖于财政拨款,但是对于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来说财政性拨款仍然偏少,并且存在配置不均的问题。以笔者所在省份河南省为例,我省只有一所重点院校郑州大学得到国家资金支持‘而河南人口众多,仅受教育人口就3000万左右,比一些省的总人口还多,这样对于河南大部分高校来说,要想扩大学校的规模,资金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二)可行性
高等教育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政府财政拨款,而拨款又投入不足,高校自身又没有扩大办学规模所需要的资金,所以引进社会资本和BOT模式加大力度投入资金对高等教育事业进行开发和培植就应运而生。高校此时把自身转化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一部分,有利于弥补国家财政拨款的不足,更加有利于吸纳社会资金,才能突破阻碍高校发展的资金问题。我国高校在利用BOT融资模式上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高校在运用BOT模式融资的同时,提高了经济效益又降低了教育成本同时也确保了国有资产的保值。
三、高校后勤采用BOT方式的好处
(一)缓解了学校资金困难
目前学校建设投融资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事业收入、项目专项经费和银行贷款,其中,大多数建设项目靠银行贷款,要支付高额的贷款利息,加大了财务成本,有很多高校一年的收入甚至不足以偿还银行利息,再加上近几年商业银行压缩贷款额度,通过银行贷款融资变得越来越困难。而通过BOT投资方式融资,改变了学校传统的融资方式,帮助学校缓解资金困难的局面。
(二)进一步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
现在好多高校都在推行后勤社会化改革,高校管后勤但不办后勤是一种趋势,通过BOT融资建设高校后勤设施,相应的后勤服务工作也由社会力量承担,减轻了后勤负责的压力,符合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总体目标要求。
(三)增加了学校的资产
BOT融资模式即能发挥专业运营商的管理水平,又充分发挥了建设项目的使用功能,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学校不仅在没有投资的情况下使用了服务设施,在项目期满移交后,还能拥有项目资产的所有权,增加了学校的资产。
(四)促进了高校基础设施管理水平的提高
高校基础设施管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核算意识较差,投资效益偏低。而采用BOT方式,参与投资的出资人其目的是追求投资回报,在利益驱动之下,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建设和经营管理,促使项目投资者更加注重投资效益。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基础设施的运营管理完全融入了社会,促进了后勤服务质量、服务意识的提高。实行BOT投资方式,出资人承担所有费用,学校几乎不承担任何风险,减少了管理和后勤人员相关的工资、住房、医疗等福利性费用的支出。
四、高校BOT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引入BOT方式缺少政策指导
BOT融资项目实施过程长,特许权运营期少则十几年多则几十年,期间涉及合作企业和政府多个部门,涉及价格、税收等政策。就目前而言,BOT方式在高校的应用还在实验阶段,国家并没有一套既符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惯例的BOT管理体系,也没有制定相关法规政策。
(二)特许期限内学校对BOT项目失去管理权
由于BOT方式是将服务设施项目在一定期限内全权交由运营商去建设、运营,所以在特许权规定的期限内,学校将失去对项目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因此容易导致在合同期限内对运营商的经营和管理缺乏控制力。融资建设的食堂,在运营期内饭菜质量、价格等容易失去监督;出资人和项目公司一旦过于追求利益,将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及校园文化氛围。
(三)运营商追求利益最大化
由于学校的资金风险转移给了运营商,运营商追求的是最高的回报率,并且融资成本一般高于学校的融资成本。因此,经营成本相应的加高,如果管理不善将影响或损害师生的利益。
(四)受学生数量、入住率等因素制约
采用BOT方式仍存在着风险。高校引进BOT方式建设的主要是食堂、学生公寓、商铺等基础性设施,在签订经营协议时项目公司会对学校的在校生人数、学生的入住率、学生公寓的收费标准等因素进行约定,而这些因素均需主管部门批准,不是学校所能左右的。因此在协议中约定上述因素时将形成一定的风险。
五、结束语
高校引入B0T模式还是一新兴理念,发展尚不成熟,但也能为学校解决很多实际的问题,帮助学校缓解资金压力,国家应在这方面完善立法,是BOT能够更规范的走入校园,学校也应该注意防范风险。
参考文献:
[1]陈飞燕:内资BOT在高校中的应用探讨[J].高教论坛,2005,(4):141—143
[2]宫巨宏,王耀军:公立高校借款融资的可行性及其风险防范[J].现代财经一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4,10
[3]胡丽华,蒋太才,肖彦,蒙永亨:民营BOT投资方式发展需要解决的法律问题[J].上海金融,2009,(6).
[4]程国林、刘国强:利用BOT投资模式解决高校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难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4):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