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土地储备中心山东烟台2643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短缺与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资源环境承载力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土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承载体,也是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承载体,国土资源是生产、生活、生态之本,事关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经济与资源环境的日益升级的矛盾,使得国土资源面临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双重任务。在土地规划中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不仅可以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管理提供技术标准支撑和参考依据。本文对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基本概述,强调了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关联。
关键词: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国土空间规划;关系分析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速,空间与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深入,使国土空间开发态势呈现出高强度的特点。但滞后的资源环境保护力度,使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出现矛盾。随着资源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国家出台管理政策,在国土空间规划进行时,对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相关地位进行提升,重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国土空间的规划关系。
一、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
(一)国土空间规划能调节资源环境与发展
对于调节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国土空间规划是一种有效手段。国土空间规划需要起到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重要作用,资源承载力能够合理决定空间规划的边界。在开发利用资源的过程中,如果不能结合资源环境的客观需求,使开发利用突破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最大限制,就会对环境与资源造成破坏,从而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将国土空间规划与资源承载力、经济社会发展相连接,在发展关系、资源环境之间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与保证社会对资源环境的相关需求,是国土空间规划的最主要目标。
(二)国土空间规划环境承载力的消长关系
对于资源环境承载力而言,国土空间规划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国土空间规划作为一种影响因素,决定着承载力的大小。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联呈现出消长关系,只有对这个关系产生正确的认知,才能够使国土空间相关开发活动,被限制在最大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即国土空间规划在实现最大开发程度的基础上,不能超过当地环境资源能够承受的最大范围。正确认识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国土空间的消长关系,对于国土空间规划的有效修复与资源环境修复,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使资源环境能够实现自主更新,并做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甚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相关资源环境的承载力。
(三)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规划编制依据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是国土空间规划在编制过程中的重要依据。实行国土空间规划,首先相关人员需要综合调查国土资源,并对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在我国全部国土范围内,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分设资源环境承载力不同分区。针对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未来中长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工作,各自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分区,能够为其提供涉及资源环境的准确全面性基础数据。结合国土资源调查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两方面数据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分区,能够正确引导产业布局、空间布局、结构调整、保证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资源环境。
二、国土空间规划中增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作用的路径
(一)确定国土空间规划定位
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负责编制工作的人员,需要针对国土空间规划工作自身在功能层面的定位,进行科学合理的确定。并且对于其法律定位进行更进一步的确定。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的综合性规划属性,统筹内容也相应的具有综合性,主要包括统筹社会协调层面、环境层面、经济层面与资源层面发展特点,研究其长期、基础与战略性。国土空间进行开发时序设计、开发利用的进程中,国土空间规划整体追求最高位规划布局与最强综合性。包括单项规划在内的多种产业规划,都需要按照基本框架要求,进行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编制工作,需要将国土空间规划的最佳布局作为工作标准。国土空间规划中增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作用,需要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从而保证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在进行过程中具有权威保障。
(二)加强评价理论方法研究
在国土空间规划的相关具体编制与实施工作中,为实现向其提供科学基础的目标,相关人员需要加强研究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相关的理论与方法。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层次体系存在一定复杂性,由于资源环境基础况不同与区位条件不同,进行国土规划工作需要借助对不同分布特征采取精细研究措施,理论方法研究的加强,完善资源环境承载力具体有效的评价体系,研究出具有科学依据,体现资源环境现象问题本质,技术角度具有一定可行性的新型方法理论。
(三)健全国土空间规划机制
在运行与管理层面,对国土空间规划的相关机制进行完善,在行政区与资源环境自然分区之间,使国土空间规划能够发挥协调矛盾的功能。国土空间规划进行编制与实施工作的关键,是对规划运行机制与管理体制进行有效明确。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时代表现出多元化,现有国土规划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规划者不受原本行政区划界限的限制,通过合作跨区域的有效方式对现有问题进行解决。因此,针对不同区域,国土空间规划工作需要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对资源环境分区进行有效利用,使其作为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的具体单元。基于宏观角度,明确国土资源开发区域的具体格局与内容,在不同行政区域有效规划我国国土空间,面对资源自然分区在国家行政区内存在交叉重叠的情况,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原本设定格局,协调区域,借助划分具体资源环境自然分区的新型手段方式,完成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关评价的科学利用,从而正确协调与引导不同区域生产力的布局,在发展过程中,解决产业结构趋同、过度竞争与行政分割等问题,从而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四)实现评价体系的综合性
按照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的具体程序设计,主要评价前置需要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首,使其由“幕后”走到“台前”,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基础作用。由于资源环境承载力呈现动态模式,相关人员需要实时跟踪评估资源环境承载力变化,使国土空间规划在具体工作中,能够实现获得资源环境数据的客观性、准确性与全面性,从而满足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与发展需求,在编制与实施的过程中,使国土空间规划能够不断适应条件的变化。除此之外,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需要对区域内,比较突出的关键性资源环境的相关限制进行统筹协调,根据生态适宜性、环境容量、资源承载力等基础条件的变化,积极研究讨环境资源经济各方面的评价体系,体现体系的综合性。在研究定量化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环境承载力发展方向的数字化与空间可视化,为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具体开发建设工作实施,提供全面合理的决策依据。
三、结语
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是现今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国土空间的规划关系研究,需要相关人员了解资源环境承载力内涵,注重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联,并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增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郝庆,封志明,袁国华.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几点思考[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8,31(01):29-33.
[2]吴启焰,何挺.国土规划、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及功能分析[J].中国土地,2018(04):16-18.
[3]罗军.新时期国土规划的重要性及其需要解决的问题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6(14):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