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必新(四子王旗妇幼保健所内蒙四子王旗011800)
【中图分类号】R65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6-0019-02
【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133例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全程干预性协同治疗,观察阑尾切除术后感染的预防与处理效果,探讨降低切口感染率的策略。方法对133例化脓性阑尾炎切除术采取吸引和放置引流物法,局部清洗和抗感染预防措施。结果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降至2.25%,术后一期愈合率可以达到97.74%。结论对阑尾炎术后切口进行有针对的干预性预防,有效降低感染率,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化脓性阑尾炎术后感染预防策略
阑尾炎切除术后并发感染是普通外科较为多见的情况,尤其常见于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如何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治愈率,是外科工作中一个具有指标意义的控制点。我院外科从2005年3月至2007年4月,共收治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33例,行手术治疗,并与47例单纯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进行对照观察,在手术治疗前后,我们进行全程干预性跟踪,注重对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和处理,有效的控制了切口感染,在临床上取得相对满意疗效,形成一套有效的干预策略。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133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男71例,占53.38%,女62例,占46.62%。另外将连续3年来47例单纯性阑尾炎术后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5例,占53.19%,女22例,占46.81%。化脓性阑尾炎组年龄19岁~41岁,单纯性阑尾炎组年龄为14岁~39岁。
1.2临床诊断标准诊断依据为:急性腹痛,常起于上腹或脐周,转移至阑尾所在部位呈持续性痛,也可始于右下腹部,伴严重恶心、剧烈呕吐,也可见持续低热;右下腹有固定的压痛点,可伴腹肌紧张及反跳痛,后位阑尾炎时腰大肌征阳性,盆腔位阑尾炎时闭孔肌试验阳性,直肠指检于直肠右前侧有压痛,阑尾坏疽或穿孔时有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体征;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加。本组133例化脓性阑尾炎及47例单纯性阑尾炎均符合诊断标准。两组阑尾炎患者还借助B超检查,排除其他腹部疾病。
1.3治疗方法
1.3.1麻醉方法两组阑尾炎手术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方法。
1.3.2手术切口定位根据临床表现取麦氏切口,或右下腹经腹直肌切口。切口长约3cm~5cm,常规切开腹壁各层进入腹腔。对化脓性阑尾炎患者预计腹腔内有渗出液或积脓时,先切一小口,用吸引器吸出脓液,然后切开,切除病变阑尾。
1.3.3切口感染预防与处理吸出脓液,清洗腹腔。阑尾及系膜成脓时,坏疽阑尾变黑及多溃性脓点,病灶活动度较高,手术中只夹系膜,锐性器械不触及阑尾,避免炎性阑尾破裂后脓液流出。要有效防止阑尾化脓穿孔并发腹膜炎,必须吸净腹腔内脓液,重点是盆腔和髂窝内的脓液,同时用含有抗厌氧菌药物甲硝唑氯化钠反复清洗。放置引流管,清洗创口。阑尾穿孔伴发腹膜炎时脓液渗出形成局部浸润和粘结,术后局部炎性反应一般呈现早、重和迁延的特点,根据手术情况可在右下腹放置一引流管,自切口外侧缘引出,但引出时必须在切口全层外侧,避免腹腔内液污染切口。腹膜层缝合后,用甲硝唑氯化钠反复清洗创口,并清除局部被污染的脂肪组织,彻底止血,切口缘皮下用卡那霉素0.5g~0.75g,0.9%氯化钠3ml~5ml进行局部封闭。对于脓液较多、污染较重患者术后切口放置橡皮膜引流,在24h~48h内拔除。单纯性阑尾炎组术后对切口也用甲硝唑氯化钠清洗,预防切口感染,但未用封闭及引流。肾功能不全者不用卡那霉素封闭。
1.3.4术后处理继续支持疗法,包括静脉输液、止痛镇静及抗感染治疗等。引流物要及时拔除,切口要按时拆线,注意防治各种并发症。
2结果
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经预防感染处理后,其中一期伤口愈合130例,占97.74%,化脓性阑尾炎并穿孔切口感染3例,行二期缝合,感染率为2.25%。单纯组一期愈合46例,占97.87%,切口感染1例,感染率为2.10%,其感染率低于化脓性组。两组术后切口感染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病例住院天数为4d~15d,其中化脓性组平均住院天数为7.9d,单纯性组平均住院天数为6.3d。
3讨论
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是阑尾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1]。特别是化脓性阑尾炎,阑尾穿孔手术后,在腹膜和腹内斜肌之间的腔隙有渗液或渗血积聚,是潜在的感染病灶,如果切口有污染其感染的可能性更大。我们对两组共180例阑尾切除术患者采取了预防切口感染措施,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预防效果。两组阑尾炎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分别为:化脓性组感染率为2.25%,单纯性组感染率为2.10%。切口感染率低于国内黄允宁等[2]人报道的切口感染率,其中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为4.61%,坏疽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为10%。另据报道,阑尾未穿孔术后切口感染率为10%左右,穿孔组术后切口感染率可达20%以上。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其原因多为污染切口或引流不当所致。为了预防切口感染,我们在阑尾切除术中采取了吸引腔隙渗液和渗血,正确放置引流物,用甲硝唑氯化钠反复清洗腹腔及创口,消除病灶等预防切口感染等措施,降低了切口感染率,提高了临床治愈率。
通过这些全程干预性预防策略的提出,我们深切感受到,完整科学的预防干预是降低以术后感染为主的手术并发症的有效方法,也是一种包括手术技巧、手术方案、治疗与护理等医疗行为在内的全程协作性的策略,是普通外科整体工作思路和具体手术方案的集合思维,医务工作者和管理者以及手术协作组能够系统的进行相关思考和配合,完美完成干预策略的每一个步骤,就能够促进手术和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吴方涛.阑尾切除术后切口长期不愈的原因探讨及防治[J].实用外科杂志,1992,12(4):178.
[2]黄允宁,姚定国,王炜等.不缝合腹膜对化脓性和坏疽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和窦道形成的预防的研究[J].宁夏医学杂志,1999,(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