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体肾移植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2

亲体肾移植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陈丽华张朝琼周正莲

陈丽华张朝琼周正莲(云南省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昆明650032)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对亲体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随机抽查2008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52例亲体肾移植手术病人,在对其观察及护理中发现,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及不同经济状况的患者其表现出的心理特征不同,其中47例患者具有恐惧、焦虑、担忧、心理压力大;5例患者有过高的期望。针对上述不同病人的心理问题实施个性化心理干预,缓解患者心理压力。结果通过医患沟通和交流,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排除其心理障碍,52例病人手术过程顺利,手术前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康复出院,随访至今,肾存活率为100%。结论肾移植患者术前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避免因术后的某些症状而改变心理状态,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亲体肾移植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5-0258-02

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病人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因尸体肾源严重缺乏,大力提倡活体供肾移植。我院从1995年开始开展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至今,已成功完成了156例亲体肾移植手术,通过对受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52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11例,年龄21-59岁,平均年龄40岁。文化程度:小学文化9例;初中及以上文化43例。经济状况:自费7例;公费45例。在对手术前后病人的观察护理中发现,不同患者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据统计:绝大多数患者除具有一般肾移植患者常见的“恐惧、焦虑及担忧”外,心理压力特别大,有47例;少数患者欣喜,希望能够尽快手术,解除病痛,表现出“过高的期待”,有5例,均为小学文化。作为临床护士要了解不同病人的心理状态,针对其复杂的心理给予有效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作者将自己近3年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体会介绍如下。

2护理对策

2.1减少或消除引起恐惧的相关因素,增加患者安全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因长期血液透析及疾病的折磨,情绪都很消沉,一旦得知自己可以行肾移植时,又感到害怕疼痛、畏惧手术,担心意外情况发生,恐惧死亡等,显得过分紧张、心绪不安、警惕、失眠、心悸、血压升高等改变。采取的护理措施:

2.1.1手术前主动与病人交流,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把感到恐惧的前后经过讲出来,设法减少或消除引起恐惧的相关因素,鼓励病人勇敢面对。(1)对于畏惧手术者:①护士应向病人讲解手术的大致过程和实际风险,让患者及家属有心理准备;②介绍本科的技术力量,告知肾移植手术在本科已比较成熟,让病人感到在最好的医疗技术条件下进行手术,从心理上获得安全感、信任感;③介绍同种病种康复的病例,请移植术后已恢复健康的病人与其交流,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④对于担心手术发生意外,护士要耐性地做思想工作,举出一些成功的病例给病人做榜样,感化病人,调动病人一切积极因素,勇敢地面对现实,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2)对于害怕疼痛患者:解释疼痛原因是术后的普遍症状,但每个人对疼痛的耐受性不一样,并且是可以用药物控制的,不要太担心;教会患者一些简单可行的放松练习,如深呼吸、肌肉放松、想像练习等,减轻疼痛。手术后(1)由于隔离的需要,患者从普通病房送入移植病房进行保护性隔离,对特殊环境陌生,产生恐惧感。由此,手术前护士应向患者介绍新病房,告知隔离的重要性,多与病人交流,关心、体贴病人,保持病房的安静、舒适;(2)在医疗及护理人员的安排上,选择有经验的医护人员,各项操作娴熟、准确、起到一种暗示作用,使患者产生安全感,能安心治疗;(3)可让患者听音乐,看电视,分散患者注意力。当患者思念亲人时,让其家属在隔离区外看望,使病人心理得到安慰;(4)患者睡眠不佳时,可适当给镇静剂,让患者充分休息,以利疾病早日康复。

2.2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久治不愈的慢性病程给患者家庭带来经济上的负担,绝大多数患者消极悲观、绝望;虽然可以行移植手术,又过分担心手术成败,害怕达不到预期效果,担心排斥反应,担心供者术后恢复等,手术风险大,手术费用高;即便移植成功了,长期的免疫抑制剂使用,昂贵的药费,家里能否承受等等。面对死亡的威胁、经济的压力,90%患者心理压力比一般移植患者大,表现:忧虑、烦躁、食欲减退、意志消沉、对手术缺乏足够信心、退缩等。主要护理措施:

2.2.1手术前(1)经常与病人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需求,评估病人焦虑的原因,给予疏导,并引导病人发泄不良情绪,排解压力,告诫患者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接受器官移植并获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1]。要克服不良心理,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手术。(2)介绍同类移植成功的病例,珍惜来之不易的移植肾脏,激发患者战胜病的疾信心。(3)嘱家属、子女定期来医院探望,减少患者牵挂。通过与病人家属交流,了解家属对病人的态度以及家庭背景,争取得到家属、朋友及同事给予患者精神和经济支持或社会支持,消除患者的后顾之忧。(4)在用药方面也应该做充分考虑,给病人使用价格相对低廉且治疗效果满意的药物,节省一些不必要的开支。手术后(1)肾移植术后患者希望得到有关疾病转归、检查结果等和自己有关的信息。比如对自己的尿量、尿色的变化特别关心,对出现暂时性的血尿或尿少极为紧张,怀疑手术不成功,情绪低落,甚至绝望心理,失去治疗勇气。护士主动给以开导,做恰当的解释工作,告诉病人术后少尿期和无尿期是肾移植术后移植肾恢复的两个过程,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2],尿量虽然是衡量移植肾功能的重要指标,但少尿和无尿并不代表手术失败,使病人对少尿和无尿得到正确认识,从根本上帮助病人树立手术成功的信心,并及时告诉病人一切好的征兆和希望,帮助病人顺利渡过少尿和无尿期。(2)劝导患者不能过于心急,放松心情,耐心的配合治疗。

2.3帮助患者正确看待自己的疾病,不致存有过高的期望值10%的患者对移植手术认识不足,期望值高,认为移植手术后即彻底解决问题,和正常人一样,忽视了风险因素存在,不知道后续的治疗方案和费用等,他们情绪很高,各项检查及准备工作积极配合,希望尽快手术。一旦手术失败,患者难以接受,丧失治疗信心。主要的护理措施:

2.3.1(1)术前应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交流,帮助患者理清思路,改变自己的看法,正确看待自己的疾病,建立较为健康的心理。(2)讲解疾病和手术有关知识,使肾移植患者于术前基本了解肾移植术后可能出现的多尿、排斥反应及并发症、免疫抑制剂使用等,并说明肾移植并不是十全十美的肾脏替代疗法,使患者不致存有过高的期望值,让其做好心理准备。一旦手术失败,鼓励患者勇敢地面对现实,去接受进一步治疗。

3结论

亲属活体供肾移植无疑是挽救终末期肾病患者生命的一条重要途径,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接受器官移植并获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但患者从患病→透析→肾移植,此过程时间长,耗资大,经济负担过重,心理活动复杂,对手术能否成功及手术后的效果如何极为关注,心理压力大。在进行心理护理时,要针对患者心理—社会促发因素不同、个人的文化水平、个性特点、经济条件、对疾病的承受能力及反应方式等不同表现,实行个体化心理指导。运用良好的语言、行为启发诱导患者,改变患者的心理困境,建立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LindqvistR,CarlssonM,SjodenPO.Copingstrategiesofpeoplewithkidneytransplants〔J〕.JAdvNurs,2004,45(1):47-52.

[2]张玉海.肾移植术后无尿的诊断及治疗.中华器官移植杂志,1993,1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