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采供血工作关键点控制

/ 1

浅谈采供血工作关键点控制

敖常青赵彦燕徐燕

敖常青赵彦燕徐燕(河南省焦作市中心血站河南焦作454000)

【中图分类号】R4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3-0323-01

【关键词】血站关键点监控

输血是临床急救、治疗的重要手段。血液质量如果发生问题,将会给患者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质量管理是血液安全的核心。ISO9000族标准是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国际标准,我站于2001年12月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采供血全过程均处于质量体系控制状态,且对采供血过程的关键要件或关键过程,设立关键控制点。通过对这些关键点的监视和测量,从而纠正偏离,达到对过程的有效控制,确保血液产品的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在此,结合我站工作,对采供血过程中关键点的建立和控制作以下探讨。

1关键控制点的确定

按照《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和《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要求,通过内部审核或过程监控分析,找出采供血过程中可能产生各种不利影响的因素,根据具体过程,对这些因素确定一个能够有效对其控制的环节,以达到彻底消除缺陷的目的。关键控制点分为两级:一级控制点由质量体系测量控制部门监控;二级控制点由各科室负责人测量监控。

2制定关键点控制程序

分析各关键控制点可能对产生过程或产品产生的不利因素,写出质量体系文件,为每一个关键控制点确定预防措施,并确定控制限值。当检测值偏离控制限值时,及时反馈给相关科室,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

3关键控制点的监测

制定关键点测量分析制度,定期对二级关键控制点进行测量、汇总,并由质量管理部门组织各科室进行讨论分析。当监测显示关键控制点数据发生偏离限值要求时,对于偏离控制限值的控制点,由质量管理部门下达纠正预防措施,以确保在符合采供血质量要求控制限值范围内进行采供血活动,最终满足产品质量要求,实现血液安全目标。

4跟踪验证

跟踪验证关键点控制的效果是PDCA循环中尤为重要的一环,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质量控制部门要针对采取的纠正措施进行持续的跟踪验证,以确保纠正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5改进和提高

持续改进和提高是质量体系的目的,也是维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日常工作中,依据质量体系对各要素进行充分控制,同时,要根据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要求、不同类型差错事故率、新工作、新方法、新技术的开展等情况,对质量体系不断修正和完善,调整限值标准,并确定新的关键控制点,以满足产品特性要求。

6建立独立的关键控制点监测记录

对于生产控制过程中所实施的管理、技术控制和检查情况进行记录,为后续的改进和提高提供科学的依据。如过程控制检查记录、血液检测记录、交接记录、过程控制检查记录、设备运行记录等。

7关键控制点的控制

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组织中的应用,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确定有效运行和控制过程所需的准则和方法,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来监视、测量和分析这些过程,通过对过程的管理和持续改进来实现策划的结果。因此,对影响采供血安全生产和影响血液质量的危害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监控,使这些关键控制点均处于受控状态,以达到预防、消除危害的目的,使PDCA链条得到完整闭合,确保产品的特性符合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