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1

护理干预对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分析

李静磊

李静磊(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4725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3-0305-02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接受化疗的100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观察2组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可降低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

【关键词】化学药物静脉炎护理干预

静脉应用化学药物是肿瘤患者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方法,但由于化学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大,常导致化疗性静脉炎,增加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甚至影响化疗的顺利进行。为减轻患者的痛苦,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我们对接受化疗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降低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5月—2009年7月在我科住院接受化疗的100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18—52岁,其中肺癌20例,肝癌18例,食管癌12例,干预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15—55岁,其中肺癌18例,食管癌16例,肝癌16例,应用化学药物分别为奥沙利铂、紫杉醇,氟脲嘧啶,卡铂等药。对试验组对照组的性别、年龄、病情、用药方面进行统计学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护理干预。(1)根据患者的经济情况使用不同的静脉穿刺工具,对经济条件好的,采用PICC及静脉留置针,对由于经济状况所限使用头皮钢针的选用细的针头。(2)指导患者增加饮食营养,经常按摩四肢血管,增加肢体功能锻炼。(3)正确应用化学药物。同时使用多种化学药物,应先注入非发泡剂,如果均为发疱剂,应先注入稀释量少的药物,应用两种药物间隔时间大于15分钟。化学药物输注完毕,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冲洗管道。(4)使用精细输液过滤器。(5)用长18CM,宽3CM的33%硫酸镁纱布沿静脉走向湿敷在距针眼上2CM处,至化疗药物输注完毕,拔针后2分钟停止湿敷。(6)拔针时沿血管走向用指腹同时按压皮肤及血管两个穿刺点5分钟。

3观察指标

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的判断标准[1],观察穿刺静脉是否发生静脉炎。Ⅰ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水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水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

4结果

讨论

化疗性静脉炎是由于反复多次的静脉穿刺,输注药液的浓度及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患者自身血管情况等多种因素,刺激和损伤局部组织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使细胞溶解,溶媒体破裂。释放化学介质,使血管痉挛,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静脉炎,表现为血管局部红肿热痛,血管僵硬,甚至发生条索状改变[2]。

护理干预的核心是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1)选用细的头皮钢针,固定时针柄逆时针翻转180度至对侧固定,减少静脉壁的损伤。采用静脉留置针减少了穿刺的次数,减轻病人的痛苦。应用PICC管端置于中心静脉,管腔粗,血流量大,输入的药液及时稀释,减少了对血管的刺激(2)。增加营养及按摩血管,增加了血管的弹性,改善了血液循环,加快静脉回流,增强组织新陈代谢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有助于血管壁创伤的修复,增强局部目寡啄芰Α#?)使用精细输液过滤器,阻止药液中不能溶解的微粒进入静脉,减少化疗药液对血管的刺激。(4)硫酸镁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减轻了药液对血管的刺激性,同时因其高渗作用,能使组织水肿在短时间内消退,从而减轻水肿对局部组织的损害,解除血管局部的疼痛。(5)同时按压皮肤及血管两个穿刺点,能大大降低穿刺部位的瘀血率,同时保护静脉为下次穿刺创造条件。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降低了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保证了化疗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于志平,李秋洁.早期护理干预预防PICC致静脉炎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8):31.

[2]章春芝,任晓东,薛志芳,等.中药外敷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7):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