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虚假会计信息导致审计模式的转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1-11
/ 2

论虚假会计信息导致审计模式的转变

耿庭爽

耿庭爽(大兴安岭加格达奇林业局,加格达奇165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财务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要,尤其是会计信息,越来越被决策者、投资者、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重视,它成为政府部门进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所以,要采取措施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完善内控制度,强化高层管理人员责任,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关键词:虚假会计信息;传统审计模式;失灵;风险导向模式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3-0009-01

1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原因

上市公司虚假会计信息严重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危害极大。导致大量虚假会计信息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的审计监督不力为大量虚假会计信息的发布开了方便之门,是导致虚假会计信息泛滥的主要原因。审计监督不力的原因有很多,如: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能力与职业道德、社会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等。但笔者认为审计模式的陈旧落后也是导致审计失败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传统的审计模式主要有账项基础审计与制度基础审计。

账项基础审计,是指审计人员主要根据对账项、交易的具体检查取得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即审计工作主要是对会计账簿、凭证及其有关资料的检查,故审计又被称之为查账。

“造假”一条龙,使传统的账项基础审计部分失灵,效率较低。员工舞弊会给企业带来损失,但数量往往有限,时间久了总会被发现和纠正。管理舞弊则不同,重大的财务欺诈往往是由于管理舞弊造成的。

制度基础审计是指审计人员根据对客户内部控制的研究、评价,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并依此收集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在审计过程上划分为符合性测试与实质性测试两大阶段,但在审计的着眼点,仍集中在具体类别的经济业务或账户记录及余额。在“一条龙造假”下,制度基础审计也部分失灵,制度基础审计与账项基础审计相比,多了“了解内部控制”及“控制测试”两道程序,与账项基础审计相比,制度基础审计重视对内控薄弱环节相关业务的实质性测试,它的理念是“内控薄弱环节可能存在更多的重大错报”。但实际上,一条龙造假往往是管理当局策划、执行,绕过内控。如果是员工舞弊,内控导向的实质性测试可能是有效率的,而对管理舞弊往往可能是无效的。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审计要跳出账簿,跳出内控,根据现代财务舞弊特点,进入以查找舞弊为核心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进入风险导向审计时代。

2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与传统制度基础审计模式的区别

(1)审计目标集中在发现重大错弊,要求注册会计师自始而终保持专业怀疑;在专业胜任上,需要更多的专业判断。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的关键是发现有价值的线索,这些线索在没有线人提供的情况下,只有靠自己的专业分析能力,从研究客户入手,透过表象看本质,通过一系列的资料搜集和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点,然后实施系列的个性化测试方案。不是像传统制度基础审计,每家公司差不多,审计就象流水线作业,非常机械,缺乏灵活性。风险导向审计强调的就是针对不同客户实施个性化的审计程序,针对特殊的、不同的风险点,实施不同的程序。

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的一个前提是会计师的执业能力能达到要求的层次,能做风险导向审计的会计师基本上都能做咨询业务,因为对客户的经营风险和舞弊风险分析过程也是一个咨询过程,它需要会计师有丰富的行业知识和执业经验。在我国,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最大制约就是缺乏有这种比较高水平的会计师,一般会计师是无法对客户的经营风险和舞弊风险做出正确的评估,并对评估风险采取个性化的审计程序。

(2)风险分析的侧重点不同。对客户的风险评估,传统制度基础侧重于对控制风险,而风险导向审计则更加强调固有风险,通过深入了解企业及其环境,从各种渠道了解企业所处的行业及地域情况,对企业作深入的研究,发现其潜在的经营风险及财务风险,并评估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风险。

(3)确定实质性测试的逻辑思维过程不同。传统审计模式的思维过程为:初步了解客户情况,初步评估企业风险程度,确定是否接受委托→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必要时进行穿行测试),评估内控制度,预计控制风险水平,确定重要会计问题和重点审计领域→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时间、性质、范围→制定审计计划。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逻辑思维过程为:初步了解企业基本情况、行业特点及经营环境,初步判断其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确定是否接受委托→全面了解企业基本情况、行业特点和地域经营环境,判断舞弊可能,评估风险水平;然后进行分析性测试进行映证与分析,结合对企业内部控制结构的评价,确定重点风险领域→根据重点风险领域,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时间、性质、范围→制定审计计划。

风险导向审计体现的审计思路,是以项目的审计风险为质量控制依据,首先研究理解企业经营及所从事经济活动的自身特点、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行业和地域)、企业的内部控制及其运行,然后,通过对有关数据、信息的分析和检查,由概括到具体,由表及里地认识财务报表披露的信息与企业实际状况关系,确定会计准则的遵循状况。以风险评估决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如果评估企业发生重大错报风险很高,则需要特别的审计程序。

(4)以风险评估决定审计证据的质量及数量。当风险评估越高,所需要审计证据的证明力就越强,数量也越多。风险导向审计下,同样的科目所需要的审计证据也是不一样的,如银行存款,如果余额较少,分析性复核比较正常,现金收支的内控比较健全、有效,则只需核实企业提供的银行对账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可以要求企业代为会计师发送银行询证函;如果银行存款余额较大,分析性复核发现波动较大,截止测试发现在结账日前有巨额的进账,这时要对银行存款进行重点测试。除了要求企业提供12月对账单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还要求提供1-11月的对账单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询证时,要派人跟随,监控询证过程;对巨额的进账单,要通过电话等方式进一步核实进账单的真伪。也就是说,如果发现某个交易、账户或会计报表存在较大的重大错报风险时,会计师要做出积极反映,一方面降低现在证据的证明力,另一方面扩大取证范围,取得更有证明力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