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伟(黄石市第二十中学湖北黄石435000)
现代教育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实现着造就人才、塑造人类的使命。作为教师应当努力成为教育目的的实现者、教学活动的指导者、教学方法的探索者、教育活动的创造者;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努力走在21世纪的学生前列,在更高的起点上不断实现对自我的超越,以积极的心态主动投入到课改中,养成探索的思想态势和创新的精神境界。教师本身就是而且必须是一个思想者,他们的大脑必须不断得到充电和滋养。他们必须依靠自己而不是他人来培养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要引导其他人也这样做。真正的教师应该能解放别人的思想。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物理新课程也将改变物理教师的教学生活。人类积累的文化财富浩如烟海,教科书中的知识信息不过是沧海一粟,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正在成为教学改革的新观念。“学生的发展”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课程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教学的根本意义是调动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强烈愿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总结规律以及遇见未来事物的能力。
1.新课程中物理教师角色的定位
1.1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即促进者,是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是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它包括两个方面:
1.1.1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不在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1.1.2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教师不能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并且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还要求教师从过去作为“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里、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调适、自我选择。
在新课程中,物理教师应该力求做到:
(1)营造一个有安全感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不会受到奚落、嘲笑,没有心理负担,可以自由发展。
(2)注重培养学生自律能力,促进学生自动学习,帮助学生选择学习策略、反思学习过程。
(3)做一个积极的旁观者,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积极关注、但不要干涉。
(4)给学生提供条件、做好服务。
1.2教师是学生探究中的伙伴、平等中的首席。新课程中,有的物理现象适合学生探究。探究中教师不必直接指导、干预,而是应成为学生的伙伴,在平等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积极性。
1.3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涯中,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新课程所蕴含的心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是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念和理论难于解释和应付的,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不加思索地把这些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景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1.4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传统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新课程倡导民主、开发、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定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管理政策,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互相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具备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能对教材进行再开发,变以往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要与课程一起成长,在新课程中施展自己的才华、形成自己的特色、走出单一的环境。
2.新课程中物理教师应具备的知识
2.1广博的本体性知识。了解物理前沿、物理发展方向。对物理基础知识、应用技术的基础知识、物理学史及科学技术发展史要领会其间所蕴含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方法。
2.2丰富的实践性知识。不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
2.3先进的条件性知识。
2.3.1学习政策法规、关注改革动向、与时俱进。注意政府提倡什么?同行在干什么?有哪些教育教训研究?自己可以参与什么?
2.3.2更新教育观念、端正教育思想。
2.3.3学习教育理论、参与教育科研。
3.新课程实施中物理教师的行为变化
新课程对教师教学行为要求很高,它要求教师必须尽快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产生重要转变:
3.1由课程计划的执行者转变成课程的构建者。在旧的课程理念和旧的课程环境下,教师的作用被局限在教学计划、教师大纲、教材修筑的围城中,成为课程计划的执行者。新课程体系则给教师预留了充分的空间和余地。新课程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结合,与实践链接,为教育教学活动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新课程实施开放的内容体系,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注重实践和实际,关注人生、社会和环境,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因此,新课程体系要求教师成为课程的建构者。为此,教师一般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3.1.1开发教育资源。
3.1.2调整课程进程。
3.1.3学习与提高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
3.2由教学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合作者。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师生共同建构教学过程时,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3.2.1开启学生的参与、学习、探究、创造的强烈动机。
3.2.2指导学生找准学习、探究的方向。
3.2.3作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3.2.4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或自我评价。
3.3由裁判学生成绩的“法官”变为学生成长的促进者。这个转变主要是教师在评价领域的角色转变。过去,教师评价学生的“法宝”就是考试和排榜,用评价的功能和选拔的功能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新课程则要求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3.4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向动态的研究者转变。新课程标准实施中,教学情景问题尤为突出,教师只有从静态知识的占有者转变成教学过程的动态研究者,才能适应新课程要求和学生成长变化的需要。
教师由静态知识的占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主要是指教师应当成为孜孜不倦的学习者、教学问题的探索者、新的教学思想的实践者和教育改革的专业决策者。教师通过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研究和改进,实现教唆犯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进而从策略层面上提高教师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增强“时态性”。教师在成为动态研究者的过程中,既培养了教师自觉的反思行为,又密切了教师群体间的合作关系,使动态研究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持久动力。
教师由静态的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一般需要经历以下过程:
3.4.1早点研究的起点,教师可根据自觉的兴趣,或者通过自觉的观察思考,发现实际工作中的一种存在的尚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或者从教学中的一种不明情况出发,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找到研究的起点。
3.4.2围绕问题进行资料收集,查找有关文献,与专家合作进行对话。
3.4.3对材料进行分析。通过阅读材料。选择材料、分析材料,对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点上做出解释和结论。
3.4.4构建行动策略。行动研究中,应充分利用教学情景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的干扰,也不要满足于一个构想。
3.4.5实施与检验行动策略。明确行动策略的实施和行动策略成功的标准,分析行动策略检验时可能发现的问题,等等。
4.物理教师要做角色转变的准备
4.1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首先,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要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其次,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课程改革中来。第三,教师要认识到:"物理素质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而"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要真正理解:"人人学有价值的物理,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物理,不同的人在物理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世纪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第四,教师要认识到在未来社会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获取信息的方法比获取信息本身更关键。教师给学生的应该是方法库,工具库。
4.2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是由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组成。
未来社会的知识结构应是:信息化板块结构,集约化基础结构,真线化前沿结构。教师作为社会化的人,必须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教师不仅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扩大知识面,对跨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会更加复杂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能够以新的教育理论来支撑自己的教学工作。
4.3教师心理观念的更新。在只有语言的传媒时代,教师有绝对的权威,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在文学出现以后,这时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是主演,因为学生必须通过教师的教学,才能获得必要的知识,进而才能自己阅读书籍。到了信息时代,学生获得教育信息的渠道是多元化的。有时学生获得的信息可能比教师快,比教师多。所以这时的教师在学生面前没有了绝对的权威。这是教师在心理上要接受的第一个事实。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将扮演着多种角色,从多方面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递者,他还是学生的榜样,集体的领导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心理治疗工作者,学者和学习者,以及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活动是在师生双方的相互作用下共同完成的。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在教师良导作用下才能得以发挥,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是建立在学生的主体作用之上的。只有当师生之间互相作用,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才能得以激发和培养,学生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合作伙伴的关系。教师是组建者,引导者,解惑者。教师与学生在人格是平等的。这是教师在心理上要接受的第二个事实。
教师在学生面前的角色变化必将成为事实,我们教师只有在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总之,教师要成功地完成教育教学行为的根本转变,就必须坚持在实践中学习、研究、改进,坚持不懈地对自己的知识、观念进行更新、重组,使自己永远成为适应时代的研究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