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安全(四川省崇州市中医医院中药剂科611230)
【摘要】目的通过资源利用率、损耗率、制备方法与性价比的对比,分析比较中药“煮散”与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应用方面的优缺点,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意见。方法(1)查阅资料,了解相关有效药理成分的变化与临床效价的关系;(2)分析比较;(3)临床观察。结果中药“煮散”和中药配方颗粒都有替代传统中药汤剂的趋势,而且中药“煮散”与中药配方颗粒对比,在成本、价格、制备技术、资源利用率还是临床疗效上都有更加明显的优势。但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应用更广泛。结论加强先进制备技术,制定质量标准,加强卫生行政部门的引导,是未来中药学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药“煮散”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应用特点观察“合煎”与“分煎”
【中图分类号】R9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9-0034-02
1基本概念
1.1中药配方颗粒
就是把传统的中草药饮片经现代化制药技术,提取、分离、浓缩、干燥,最后制成颗粒形状的汤剂制备方法。与传统中药饮片相比,中药配方颗粒剂最突出的特点是不必煎煮,直接开水冲服即可,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具有用量少、易调剂、携带方便、作用迅速、成分完全等优点。
1.2中药“煮散”
则是在制备中药汤剂时,将中药饮片粉碎成粗粉或颗粒亦称“药散”,然后对“药散”进行合理煎煮,最后去除药渣得到汤剂的汤剂制备方法。
2历史沿革
2.1中药“煮散”
“煮散”一词最早见于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的“续命煮散”、“获神煮散”,然运用煮散来制备汤剂的方法则是伴着“汤液”的发明而产生的。中药煮散的鼎盛则是宋代,宋政府所编印的《圣济总录》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有关中药煮散制备汤剂的大量记载也从政策层面推广了中药“煮散”[1];到了明清时期,药材资源供大于求,“煮散”法的种种缺点则日益凸显出来,如“药粉”加工及所煎液中药渣过滤的繁琐使医生和病人都不能坚持,于是中药煮散慢慢衰落下来。建国初期,由于人口的激增,中药需求量猛增,药源紧缺的局面再次摆到人们面前,然限于当时经济及科研条件落后,未能对“煮散”作以系统化研究和推广。近年来,我国日益缩减的中药材资源储量与不断增加的中药材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愈加尖锐,中药材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备受关注,“煮散”这一古老的汤剂制备技术再次被提上研究的日程[2,3]。
2.2中药配方颗粒
中药颗粒剂则是近些年中药饮片改革的一个产物。几千年来,中药的服药方法以汤剂为主,汤剂的基础是中药饮片。饮片对于临床中药调剂来说,相比丸、散,膏、丹等中药传统剂型要方便得多,因其能适合中医辨证论治,随证加减,吸收快,作用强而久用不衰。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药饮片越来越暴露出它卫生条件差、质量不稳定、各项药学指标不易测定和控制、煎煮、携带不方便、不易服用等缺点,于是中药配方颗粒应运而生。
3临床应用特点
3.1中药“煮散”与传统中药汤剂比较,中药“煮散”具有以下特点:
3.1.1节省药材资源
与直接煎煮饮片的传统汤剂制备工艺相比,“煮散”能有效节省中药饮片。如对煮散和传统饮片煎煮两种制备工艺下白头翁汤剂的有效成分盐酸小檗碱含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煮散所得汤剂中盐酸小檗碱含量明显高于饮片煎煮汤剂;而单用大黄,将饮片粉碎为约2mm的粗末,以相同条件下的全量饮片煎煮为对照组,结果不但发现煮散比全量饮片的煎煮效率高30%,而且由于煎煮时间短,减少了高温下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以及芦荟大黄素等葸醌类有效成分的破坏,效果大大增强。可见煮散与直接煎煮饮片相比可大大节省药材,至于节省多少药材,国内学者[4]也进行了一些量化的研究,如用银翘散粗末煎服治疗风热感冒,观察病例数1150例,最后每服药用量不到原饮片用量的1/4,但取得了该方原饮片直接煎煮汤剂的相同疗效。临床研究显示,以煮散代替汤剂可以节约药物用量的l/2~2/3,已肯定了煮散剂优于汤剂。
3.1.2减少1/2能源损耗
“煮散”可以缩短煎煮时间,节约能源。由于“煮散”所用的“药散”较原饮片表面积大大增加,浸出率提高,可在较短时间内将有效成分浸出,从而有效缩短了煎煮时间,节约了能源[5]。笔者通过对葛根芩连汤煮散进行的初步研究,发现当加水量合理时煮散仅需煎煮10~15min且只煎煮一次,其各药材主要成分的浸出率即可超过饮片煎煮50min甚至80min时的浸出率。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能源,而且还极大地方便了煎药过程,提高了效率。同时,煎煮时间的缩短,也克服了传统汤剂在长时间沸腾过程中使含挥发性药物的有效成分随水蒸气一起挥发的缺陷。
3.1.3中药“煮散”的缺点
(1)有些药物制备不易。如质地坚硬的矿物类、富含油脂的种子类、胶质类、角质类和含黏液质的生地、枸杞子等,在临床实地应用时,粉碎有难度。(2)由于国家对于中药“煮散”暂时还没有成熟完备的标准,所以应用和推广还有难度[6]。
3.2中药配方颗粒
与传统中药汤剂比较,中药配方颗粒具有以下优点:(1)独立包装,干净卫生,易于贮藏和保管;而且携带、服用方便;(2)服用剂量小,起效快。由于使用了超微粉碎、超临界CO2萃取等先进精提技术,使药物中非有效成分和杂质被除去,剂量大大减少,一般服用剂量不到传统汤剂的1/3,且能适用于急症病人,即用即冲,方便快捷,见效快;(3)先进科学的提取方法和设备使中药材的质量相对有了保障,有效成分相对稳定,各项质量指标易于控制和监测;生产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7,8];(4)便于贮存和保管,密封包装不易吸潮,避免了传统中药饮片贮存保管不当造成的走油、变色、虫蛀、霉变等现象,减少了污染和损耗。
3.3中药配方颗粒在本院的临床应用观察
我院从2008起就一直在应用一方制药的中药配方颗粒,应用3年来,效果比较理想,质量稳定,无不良反应。但和传统汤剂相比,也暴露出一些缺点,如价格相对较高的问题,“合煎”与“分煎”的问题。
3.4“合煎”与“分煎”的问题
(1)现代药理研究[9],传统中药汤剂在“合煎”的过程中,能产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达到增强疗效、解毒、缓和药性的作用,体现了中药方剂配伍中类似“七情”的相互作用,而配方颗粒则完全忽略了这一过程。(2)中药“合煎”有相互增溶作用,影响药物疗效。有研究显示,糊化淀粉对槲皮素、芦酊等酚性物质有增溶作用,而配方颗粒则清理了这些“增溶剂”。又有研究显示[10],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四味中药采用传统方法煎煮后,总栀子苷的提取率为97.4%,而四药分别单独提取后合并的样品中,总栀子苷的提取率为64.3%。(3)中药“合煎”能改变某些药物的口感,传统汤剂黄连、黄柏、大黄与甘草合煎能改变小檗碱型生物碱的苦味,而免煎的配方颗粒则无此作用。(4)中药“合煎”能降低某些药物的毒性,增强其疗效。如附子在单独使用时,其强心作用既不明显,也不持久,且有一定毒性。但在传统“合煎”的四逆汤中,尽管甘草、干姜无强心作用,却在配伍后强心作用增强持久,毒性下降,而口服附子的毒性要比“四逆汤”大4.1倍。因此,配方颗粒的简单混合并不完全等同于传统中药汤剂。
4讨论
从以上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中药“煮散”和中药配方颗粒都有替代传统中药汤剂的趋势,但中药“煮散”不论从成本、价格、制备技术、资源利用率还是临床疗效,都有明显的优势。但它却没有像中药配方颗粒一样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推广使用,这是为什么?笔者认为,一是缺乏现代先进的制备技术;二是没有成熟完备的使用规范和质量控制指标;三是没有卫生行政部门的宣传、推广和引导。如国家能将其纳入用药规范,制订相应的技术规范和质量指标,并加以宣传、推广和引导,则其或许更能发挥其节省资源、疗效更佳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郑乾文.中药煮散的研究概述[J].海峡药学,2009,21(1):146-147.
[2]江晓筠.试论中药煮散[J].青海医药杂志,2006,18(11):60-61.
[3]苏丽梅.简述中药配方颗粒[J].海峡药学,2008,20(10):195-197.
[4]赖昌生.中药煮散推广应用初探[J].河北中医,2009,31(6):903-904.
[5]郭玉勤,王玉玺.中药煮散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8,26(3):207-209.
[6]程鸿齐,丁青龙,狄永良.黄芪生药袋包颗粒剂与免煎剂及汤剂的煎出效果比较[J].药学实践杂志,2006:38(4):386.
[7]黄丽坚,杨剑.中药汤剂的发展与剂型改革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1998,30(1):44-45.
[8]金玉琴.中药饮片改革之探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22(10):41-42.
[9]宋金斌,叶定江.中药汤剂改革的思考[J].中国中药杂志,2006,19(2):99-101.
[10]曲军,郝勇,于新蕊,等.中药新剂型研究与应用进展[J].中草药,2009,27(12):946-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