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管理会计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3

浅谈管理会计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应用

李一丹

李一丹/上海海事大学

【摘要】管理会计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国内外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实践都证明了:管理离不开对会计信息的应用。在商业银行应用和推广管理会计,以及完善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理论和实践,应该是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对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中应用的重点、突破点等方面的分析,阐明了当前管理会计如何在商业银行中应用的问题。

【关键词】管理会计;商业银行;应用

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逐渐形成了以重信贷指标、重数量增长、轻内部管理、轻质量增长为特点的经营方式。这种经营方式导致的后果之一,就是成本费用观念淡漠,忽视成本与效益的恰当配比。这不仅仅体现在经营人员忽视经营中的成本控制,即便是内部管理人员也缺乏成本资料和必要的成本管理技术手段。在逐步面向市场的进程中,这种积弊的消极影响越发凸现出来。在这种背景下,在商业银行中实行“剖析过去、控制现在和规划未来”的管理会计对于自身提高经营效益服务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一、在我国商业银行中推行管理会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推行管理会计是商业银行转轨的需要。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专业银行,然后,相继成立了地方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特殊企业,这种性质决定了商业银行必须以盈利做为经营目标,通过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及效益性三者的最佳组合,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而管理会计就是这种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行管理会计是商业银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西方企业发展的经验表明,作为内部控制的支柱一一管理会计体系,可以有效地控制企业人的行为,给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给控制提供科学的标准,并且有助于形成奖优罚劣的监督机制,使企业充满活力和效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实行的是统一法人领导下的“统一计划、统负盈亏”的分层经营、分层管理、分层核算的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必须建立管理会计体系,在经营管理及核算中划分责任中心,实施对各层各级核算单位的业绩考核与评估。对内部各责任部门甚至员工个人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考核,通过“设立目标一一记录实际一一分析考评”机制来实现对过程的控制,以引导各责任单位根据本部门的经营状况及责任目标及时调整工作策略,提高经营效益。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商业银行必须从资金、装备、人才、技术、营业网点布局、业务品种等方面提高自身竞争能力。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取得理想的经营效益,就要运用管理会计的方法,进行投入产出的分析,以实现预期的收益。因此,推行管理会计是商业银行当前提高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二、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

(一)决策会计

决策会计,是依据一定的决策理论,采用专门的决策方法,为商业银行决策层提供决策方案信息的行为过程,它是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决策内容主要有:信贷规模及结构的决策,负债规模及结构的决策,资金合理运用的决策,利率决策,长、短期投资的决策等。

(二)控制会计一一全面预算

全面预算,是采用货币计量的方法,把银行的全部经济活动过程用数字形式反映出来,即由商业银行的管理会计中心根据银行所拥有的全部资产、负债情况编制,并报经决策者批准的未来一定时期财务收支及效益的详细计划。全面预算是以利润为最终目标,并把确定下来的目标利润作为编制全面预算的前提和基础条件。在此基础上,各业务部门根据责任范围编制预算,从而使经营业务活动能按预定的目标运营。

(三)责任会计

责任会计,就是在商业银行内部按各部门所承担的经济责任,划分成若于不同种类、不同层次的责任中心,并对他们分工负责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核算、控制和考核的过程。责任会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划分责任单位来规范内部管理,有利于贯彻银行经营目标责任制,有利于保证银行各分支机构与全行经营目标的一致性。

建立责任会计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

1、设定责任中心,明确责权范围。根据商业银行的经营特点,可以将各部门划分为以下几个责任中心:一是以计划财务部门为主体的综合经营计划管理、考核责任中心,主要负责综合经营计划的编制、组织实施与考核,以及资金和财务管理等;二是以信贷经营、零售业务为主体的成本责任中心,主要负责对公存款、储蓄存款等资金的筹资,及负债结构的优化等;三是以信贷资产保全和中间业务部门为主体的收入责任中心,主要负责贷款投放、贷款利息本金的及时回收、信贷资产保全、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等;四是以会计、审计、监察、保卫等部门为主体的保障责任中心,主要负责查漏纠错,防范风险等;五是以办公、人事教育、后勤等部门为主体的后勤责任中心,主要负责全行的人力资源管理和日常工作运转等。

2、编制责任预算,明确责任目标。责任目标是责任中心在一定时期内应当完成的任务,是全行总体经营目标的重要部分。按照责任中心来落实总体经营目标,并作为开展经营活动、评价工作成果的基本标准和依据,从而保证总体经营目标的实现。

3、建立反馈机制,保证及时控制。在责任预算的实施过程中,应建立一套责任预算执行情况的跟踪反馈系统,坚持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分析并用、定时控制与随时控制结合的原则,及时反馈信息,对经营活动给予必要控制。

4、实行业绩考评,做到奖优罚劣。根据责任目标和考核标准,应定期考核评价各责任中心的工作业绩,并与收人分配、福利待遇、晋升职级挂钩,实行科学合理的奖罚,鼓励先进、鞭策落后。

三、商业银行推行管理会计的重点

当前,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全面推行管理会计应突出的重点:

(一)“一级法人、分级管理”体制下激励约束机制的完善。

“一级法人、分级管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采用的管理体制。由于管理权距加长的客观事实,这种体制的一大问题是存在普遍的“代理人”问题。因此,强调商业银行管理会计中的“代理人”问题,完善信息的收集、报告和检查制度,并将管理会计信息与分级管理结构、激励约束制度结合起来,建立以管理会计信息为基础的利益协调和“整合”机制,是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重点之一。

(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通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制度也最终会在我国的商业银行业得到广泛的运用。市场化利率的背景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是对利率、流动性和资本充足性风险的管理。为了配合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在加强预算控制、提高预测水平、强化成本管理的同时,更要特别关注与利率风险、信贷风险、流动性状况相关的信息,将分支机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工作成绩纳入业绩评价的范畴中。

(三)利率,产品定价机制的强化。

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丰富,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金融产品,如何确定它们的成本,将直接关系到产品是否具有竞争力、盈利能力。国外的商业银行通常要求管理会计能够对客户的盈利能力给予分析和评价,以做出是否维持、增加或收缩与该客户业务关系的决策。因此,要使管理会计真正发挥应有的效力,必须在加强成本分析和控制的基础上,完善对利率,产品的定价机制,使成本管理工作切实落到为提高银行经营效益服务的目标上来。

(四)成本分析与控制的系统化。

在目前的情况下,加强商业银行内部经营管理中的成本观念,使成本控制的思想深入人心,扭转重经营轻成本的不良思维模式,是成本分析与控制思想系统化的重要工作。同时,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充分挖掘现有的银行会计所提供的成本资料为管理会计所用,形成制度化的运行机制也是可行的步骤之一。另外,对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在推行管理会计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经营收益与成本的配比分析,来加以考核,以引导整个系统提高对成本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有助于实现成本控制的观念转变和系统化。

(五)项目投资管理的制度化。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不同于生产企业。

从控制成本、增加收益的角度来看,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规划职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利率走势、成本、盈利能力、资金需求和供应以及部分金融产品的市场需求等的预测;二是对新产品开发等短期经营决策,以及大型电子设备购买、固定资产的购建、营业网点的建设等长期投资决策。特别是后者,由于需要大量的成本支出,并且可能对全行的未来发展战略产生影响,将成为推行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重点。

四、商业银行推行管理会计的突破点

(一)正确认识管理会计的作用和地位。国外商业银行的实践已经提示我们,管理会计有助于提升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完善系统内部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机制。明确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是开展管理会计工作的前提。

(二)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业务流程再造。当前,国外掀起了所谓的“流程再造技术”,即通过引人计算机、通信等现代手段,以完善计算机应用流程为目标,将传统的手工工作流程加以改造,来提高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在我国,有类似趋势,即期望通过金融电子化来赢得市场中的竞争优势。管理会计工作不妨也可以利用这种“潮流”,借鉴流程再造的思想,将实现管计会计功能作为系统需求融入正在或即将开始的计算机系统重构工作中,以突破现有的信息系统基础薄弱,及原始信息极度欠缺的困境。

(三)实行全面预算,强化预算控制。在目前的体制下,预算的编制,除了工作量较大以外,并没有实质性的技术障碍,而预算控制和管理却有助于商业银行各个分支机构和部门强化对管理会计工作的认同和支持。强化预算管理,一个重要的工作是把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情况纳入业绩考核范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预算的监督和控制作用。

(四)有计划地推行责任会计制度。责任会计制度的推行可以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做法,先在一家分支机构运行,再逐步在全行推行,最终在成本分析和管理制度等配套制度日益完善的基础上,实现全面的管理会计制度。

(五)严格项目投资评价,施行系统化的管理制度。管理会计有必要利用其信息优势和技术优势,发挥其规划和控制的作用,建立起系统化的项目投资评估制度,从经济效益的角度严格对项目投资的可行性分析。另外,对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在推行管理会计的过程前期,可以通过对经营收益与成本的配比分析来加以考核,以引导提高对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从而有助于实现成本控制的观念转变和系统化。

【参考文献】

[1]谢诗芬,《2l世纪中国管理会计发展中应注意的八大问题》《会计研究》[J].2001(6)

[2]杜滨,《管理会计发展的新趋势》.《财务与会计》[J].2001(2)

[3]王冶跨,李春晖,王忠民,《在我国应如何提高管理会计的地位与作用》[J].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