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课堂上的情感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1

浅谈化学课堂上的情感教学

王兴斌

王兴斌四川省苍溪县东青初级中学校628400

摘要:皮亚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的社会性需要能否满足而产生的一种体验,它对认知活动、实践活动以及人的身心健康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教学环境下,化学教育也随之产生了转变,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法进入了化学课堂。

关键词:情感教学化学课堂教学效果

情感是人的社会性需要能否满足而产生的一种体验,它对认知活动、实践活动以及人的身心健康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学习中的情感与学习的认知活动是紧密联系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在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教师对课堂教学过多地注重了认知方面的传授,忽视了教师自身的情感投入。常表现为教师的主导情绪状态平淡、低落、贫乏、无力,不能充分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致使课堂教学显得干涩、枯燥、表面化,教材中有些深刻的底蕴和丰富的内涵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发挥化学学科的特点,就必然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出发,加大情感教育的投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以人为本,才能发挥人的潜能,开启人的心智,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达到培养创新人才和创新精神。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善于调适自己的情绪,使之始终处于热情、饱满、振奋的良好状态,以自己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以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教师要怀着对学生的一片爱心去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融洽师生间的感情,才能更好地唤起学生真情地品味、欣赏、感染、共鸣,实现师生心灵与心灵的交流碰撞,达到情感的沟通理解,使学生更容易接纳教学,理解教学,领会教学,从而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教师应充分挖掘那些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波及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同时,注意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科学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爱科学的情感。在这一点上,化学较其他学科有着许多独特的优势。情意类内容在中学化学里广泛而深入地渗透在各部分知识之中,是中学化学知识的“灵魂”,是学生化学知识逐步增殖的“促进剂”。情意类内容在教材中分布零散而且隐蔽性较强,需要化学教师深入思索、认真分析、不断挖掘,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自然而然地加以发挥,渗透给学生。例如,在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节时,先让学生根据所学能够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自己判断应该选取哪个反应作制取原理,然后利用演示实验以验证学生自己的推断是否正确,最终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及反应装置。最后再通过让学生亲自走入实验室动手实践从二氧化碳的制备到二氧化碳性质的验证一系列实验,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实践中发现问题,由此激起学生的探索热情。在教学中还可创设演讲、悬念、试误、竞答等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对许多知识难点的分化,教师必须运用恰当的方法,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易学、易记。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非但不感到艰涩、困苦,而且还能够饱尝成功学习的欢乐。

在课堂教学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融化学原理和规律于工农业生产实际和社会生活的应用中,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用具体生动的事例向学生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化学工业获得了飞跃发展,我国的化学科技工作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在讲“金属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内容时,可结合我国的丰富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新成就,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在实验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认真操作、细心观察、大胆探索,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创造的科学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很多,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达到寓教于情、寓教于乐,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探索、相互交流、实现再创造的愉快活动过程。

参考文献

[1]朱小蔓著《情感德育论》。

[2]胡振开主编《教育心理学》。

[3]刘儒德著《教学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