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中药经皮给药系统综述
0引言
经皮吸收制剂或称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TherapeuticSystem,TTS;TransdermalDrugDeliverySystem,TDDS)是指在皮肤表面给药,使药物以恒定速度(或接近恒定速度)通过皮肤各层,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的新制剂或系统。经皮给药制剂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及被胃肠道破坏,减少给药次数,延长给药时间,维持恒定的有效血药浓度,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疗效,便于使用。目前,随着制药技术的进步和药用新辅料的应用,全球范围内经皮吸收制剂新品种数量以每年11.2%的速度递增,成为第三代药物制剂开发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中国传统医药素有“内病外治”的传统,将药物应用于皮肤(含穴位),以释放、渗透和吸收药物的经皮给药途径是其主要的给药方式之一。近年来,许多药学工作者对中药经皮给药新剂型、促透皮机理等进行了实验研究,以揭示中医经皮给药的科学内涵,拓展中医外治法的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作者综述了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状况。
1中药经皮给药制剂
晋代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中便记载了铅硬膏、药膏剂、熨剂等外用剂型,明代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中也收录有涂、扑、擦、吹、熏、熨、含漱、敷、贴、沐浴、导下、坐药、鼻塞等数十种外治法以及近20种外用剂型,据此可见中医药“内病外治”传统之悠久。目前,国内外所出现的经皮给药制剂,根据其作用特点可分为局部皮肤给药制剂、经皮给药系统和中药穴位给药制剂。
1.1局部皮肤给药制剂局部皮肤给药制剂以皮肤为靶器官治疗皮肤疾病、跌打损伤等病症,此类制剂包括软膏剂、硬膏剂、贴膏剂、搽剂及以高分子材料为基质的中药透皮制剂等,其制备大多在中药外用制剂制备工艺基础上,改进提取工艺、添加透皮促进剂、使用合适的基质等方法,从而将药物的有效成分更加充分地提取出来,增加药物的皮肤透过量,达到增强药效的目的。
1.2经皮给药系统经皮给药系统主要是使药物透过皮肤到达血液而产生全身作用,其具有多种剂型,从传统的散剂、油剂、搽剂等,逐渐改进为硬膏剂、软膏剂和膜剂等,随着高分子药用辅料的迅猛发展,又带动了现代透皮剂型如巴布剂、贴片、凝胶剂、微乳、穴位敷贴剂等的发展。
1.2.1巴布剂与传统的贴膏相比,巴布剂具有独特的水溶性大分子生物基质,具有载药量大、保湿性强、耐老化、无刺激性、过敏性小、无有机溶媒污染等优点,自1999年复方紫荆消伤膏获国内第一个巴布剂新药证书起,中药巴布剂现已有多个产品上市,多用于治疗炎症、疼痛类疾病,如关节炎、跌打损伤,腱鞘炎、腰椎突出、肌肉痛、肩周炎、骨质增生等,也有望于在治疗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晕车晕船等方面发挥其独特的作用。目前,有大量的中药(有效部位、复方)巴布剂的研究报道,如积雪草总苷巴布剂、复方黄芩巴布剂、舒胸巴布剂等。
1.2.2贴剂(贴片)贴剂(贴片)由背衬层、有(或无)控释膜的药物储库、黏合剂层及临用前需除去的保护层组成,根据其结构大致分为储库型和骨架型。
1.2.2.1储库型贴剂。储库型贴剂利用高分子等包裹材料将药物或透皮促进剂包裹成储库,利用包裹材料的性质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药物储库是药物的固体颗粒和混悬液等,释放速率取决于限速膜的性质。储库型贴剂的储库中可加入20%~30%的醇类溶剂,不仅可增大储库中药物的浓度,并且具有促透作用,提供足够的透皮速率,储库为密闭结构,可以避免挥发性成分的损失,可包含大量的药物,适合中药的特点。
1.2.2.2骨架型贴剂。骨架型贴剂由药物溶解或分散在聚合物骨架中,由聚合物骨架控制药物的释放。胶黏型骨架系统是近年来研究的重点,可供选择的胶黏剂有丙烯酸酯类、硅橡胶类和聚异丁烯类,但该类贴剂制备过程中需要加热除去溶剂,不适宜具有挥发性的药物,且载药量较小。何宇新等以当归总酞内酯为主要药物,以EudragitE100为骨架材料,癸二酸二丁酯为增塑剂,琥珀酸为交联剂,制备了头宁骨架型缓释贴片。
2经皮给药制剂促渗透的药剂学方法
提高药物的透皮速率是开发经皮给药系统的关键,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药物的促透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经皮给药系统促渗透方法除了采用离子导入法、超声导入法、微针法等物理学方法和化学结构改造制备成前体药物外,目前研究最多的是经皮吸收促进剂和将药物制成脂质体、微乳、微球和微囊等中间载体后用于透皮,其透皮促进效果显著。
2.1透皮吸收促进剂透皮吸收促进剂早期研究多限于有机溶剂类,如丙二醇、二甲基亚砜等,其中以二甲基亚砜最好,但其毒性和皮肤刺激性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目前使用最多的透皮吸收促进剂是月桂氮卓酮(氮酮),其有效浓度低,性质稳定,毒性低,无副作用,可广泛用于透皮吸收制剂中。不过氮酮对药物的透皮促进作用,只在最适浓度时才发挥最佳的促进作用。林桂涛等研究表明,当氮酮含量为3%时,乳康巴布膏中药物的吸收量和吸收速度最大。李文兰等研究了各种促渗剂对乌头总碱和新乌头碱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1%月桂氮卓酮+10%丙二醇的促渗效果最好。
2.2脂质体脂质体具有类脂双分子层,与皮肤有较好的亲和性,是经皮给药系统常用的载体之一。脂质体能较好地包裹亲水或亲油性药物,对难溶性药物具有增溶作用,从而提高药物的局部浓度而获得较高的热力学活性。同时,它还可作为药物储库,增加药物在皮肤的滞留量和滞留时间。徐白等以薄膜分散法制备三七总皂苷复方脂质体,再以卡波姆为基质制成凝胶剂,结果表明,脂质体增加了药物的皮肤滞留量,提高了药物在皮肤局部的生物利用度。
参考文献:
[1]彭程,胡晋红,朱全刚.苦参方凝胶离体透皮吸收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8):1870-1874.
[2]郑俊民.经皮给药新剂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55.
[3]董芬,于建光.复方香附贴剂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J].山西中医.2007.23(1):79-79.
[4]林桂涛,齐红,盛华刚.乳康巴布膏体外透皮吸收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7.13(3):16-18.
[5]李文兰,王艳萍,季宇彬.渗透促进剂对川乌总生物碱和新乌头碱透皮吸收的影响[J].中国药学杂志.2007.42(17):1316-1320.
[6]徐白,沈蕴琪,方晓玲.三七总皂苷复方脂质体凝胶剂的制备及皮肤给药研究[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7.16(3):144-148.
[7]张恒术,白铭,黄崇本.辣椒素脂质体在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透皮吸收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07.16(7):881-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