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小学语文朗读注入“活”的生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2

如何给小学语文朗读注入“活”的生命

唐焕霞

河北省大名县北峰乡小学唐焕霞056900

【摘要】:语文教学在朗读中应解读文本,把握情感,感知生命,激荡灵魂,并激发起学生对文本的理性鉴赏和对自我生命的思考。

【关键词】:语文教学、朗读、

课堂是智慧的,也是闪着灵气的,更应该是有声有色的。而朗读是创造灵性课堂的最佳途径。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朗读有利于学生感悟能力的提高,把模糊的感觉具体化,把抽象的理解形象化。朗读能调动人的感官,刺激人欲望,调动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如果学生不积极参与到朗读中来,它是不可能对文本感兴趣的。我们发现在阅读教学中,积极参与朗读的学生一般语感都很好,语文能力较强。所以,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和途径,而且它能激活生命,唤醒生命意识。在今天的语文课堂上,很多老师已开始注重朗读的指导,并贯彻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中体验”的新理念。我想,这是对先哲圣贤优秀读书方法的传承,又是语文课之所以为“语”文课的最基本的特点。语文课,就应该有琅琅的读书声,这是毋庸质疑的。这也是众多语文老师共同呼唤的语文课本色的回归。但,如果仅仅为了“读”而“读”,是“假读”,是形式化的无效的读。

如:有一位老师在进行《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学时,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圆明园辉煌的过去”那部分文,并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一读。学生读完之后,师指名学生读,在两三个学生读得不理想之后,师没作指导、提示,只是单调地重复:谁能用更欢快、深情、激动的语气再读读课文?“再喜爱一点!”“更欢快一些!”师让学生时而个人读,时而全班读,时而小组读,时而男女生赛读。虽然,此时的课堂上也有琅琅的读书声,但其把朗读形式机械地堆积在一起,没有让学生经历朗读层次递进、情感升华的过程,学生的情感只能停留于表面。这样的读便是“假读”,亦是“死读”。我认为,此君的做法并不可取。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大概就是这个理吧!只有教师那充满激情的范读,学生顿悟后的品读,只有发自内心最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的诵读,才可以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朗读,这便是我所谓的“活”的朗读。这样的朗读引导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感悟,能唤起学生的表达欲望;这样的朗读让学生真正走进课文,与作者进行零距离的心灵对话。这一点,许多名师们的课为我们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请看其中一例:窦桂梅老师《再见了,亲人》一课教学片段师:(播放课件:大娘照片)这就是李大娘和志愿军战士挥泪告别的情景。回首往事,情更深、意更浓,谁想和大娘“诵”别?生:(深情的朗读)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师:可是,大娘怎么忍心和亲人志愿军分别呢?我们只好请求她留住送别的脚步。谁来请求大娘?(学生读出了“请求”的语气,读得很动情。)师:大娘也没有停下,送了一程又一程,我们只好恳求大娘——(学生用“恳求”的语气读,尤其是“大娘”一词由由慢到快的语气处理,颇有味道。)师:可是,大娘的脚步依然没有停住。为了让大娘早点回家休息,万般无奈,我们的战士只好哀求她——(学生用“哀求”的语气读,有一个学生连续强调了两次:大娘!大娘!)师:可是尽管我们哀求的大娘,她还是舍不得回去。最后,没有办法,我们只好以军人的口气命令她。谁来命令大娘——(学生用“命令”的语气读,语气很坚定。)师:是啊,我们七十五岁的大娘舍不得走啊!我们就这样一次次地请求、恳求、哀求,到最后只好命令。现在你想怎样向大娘送别,你就怎样对大娘“诵”别。(全体学生带着各自的体验读出了属于自己的情感。)的确,“活”的朗读给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再见了,亲人》是一篇老课文,但是窦老师这富有层次的朗读指导赋予它新的活力。“请求—恳求—哀求—命令”等不同体验的朗读,把学生真切地带进了课文的意境里,再现了那依依惜别的感人场面:志愿军走一程,大娘就送一程,再走一程,大娘就再送一程。大娘的脚步老也停不下来,而志愿军呢,每走一程,都在恳求大娘停住脚步。每走一步,都在深情地回忆着昔日大娘那亲人般的恩情。此情,怎能不让人为之动容呢?此景,怎能不让人百感交集?在对语言文字一而再、再而三的吟咏与涵咏中,中朝两国人民那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情厚谊,学生定会铭记在心,融于灵魂深处。这样的朗读无疑是鲜活的、灵动的、富有层次的。这是朗读指导的最高艺术境界。通过“活”的朗读赋予语言文字更深层次的情感;通过“活”的朗读,使学生的思维超越了时空,超越了文本,产生与作品主人公零距离的对话与心灵的沟通,使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达到一种彼此交融,互动生情的境界。

课堂是智慧的舞台,是师生情智共长的过程,更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好课不是教师教学技巧的展示,不是虚假精彩的呈现,而是学生成长的乐园。所以,教学的一切预设都应该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在课堂上,我们看得见学生的进步,听得见学生心灵的律动,和生命拔节的声音。

朗读也要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原有认知和朗读水平。课堂上先让学生以自己的感悟去读,然后教师再点拨,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引领,又体现了学的过程和方法。在教学《半截蜡烛》“万一-----”一段的朗读时,我先让学生读,学生读得很紧张急切,然而声音很大很响,学生读了两遍后,我说:“同学们,这是博诺德夫人一家三口心里想的话呀,可千万不能让敌人发现啊!”这样一点拨,学生马上领悟了,再次齐读就读得很到位了。在这一朗读知道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读书的进步,懂得了读书的方法,学得更是有滋有味。

我们的语文教学在朗读中解读文本,把握情感,感知生命,激荡灵魂,并激发起学生对文本的理性鉴赏和对自我生命的思考。它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具生命力、感染力、震撼力、创造力的最为精彩纷呈的因素,也是学生个体生命开发不可或缺的元素。